視頻標簽:金蛇狂舞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簡譜)四年級上冊金蛇狂舞-內蒙古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簡譜)四年級上冊金蛇狂舞-內蒙古
音樂教學設計
課 題 《金蛇狂舞》
課 型 欣賞課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聶耳于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
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
日的歡騰氣氛。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接觸過民樂合奏,對樂段也能進行簡單
的區分。
教
學 目 標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 通過欣賞樂曲,能夠對民族音樂有所了解。 2、 學生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過程
與
方法 通過模唱、聲勢、樂器演奏等形式,讓學生區分樂曲的三個樂段,并
能用音樂的形式表現端午節時人們興高采烈的賽龍舟的情景。 知識
與 技能
了解“一領眾和”的演奏形式。 教 學
重 點 通過欣賞與活動,學生能區分樂曲的三個樂段。
教 學
難 點
通過音樂活動,學生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樂曲的三個樂段。
教 學
方 法
欣賞法、演示法、實踐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打擊樂器教 學 流 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一、 組織 教學 二、
初聽樂曲 三、
分段欣賞 師播放音樂
師播放《金蛇狂舞》
(一) 聽賞第一樂段
1、 師邊做聲勢邊聽樂曲。
2、 師播放音樂
3、 模仿樂器演奏
4、 師放音樂
(二) 聽賞第二樂段 1、 播放第二樂段
2、師示范動作
學生隨音樂進教室
學生認真聆聽音樂,聯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先聆聽,然后跟著老師一起做
學生聆聽主奏樂器? 學生隨老師模仿琵琶演奏姿勢
學生隨音樂模仿樂器演奏
學生聆聽音樂的情緒和速度?
學生跟老師學動作 營造上音樂課的氛圍
整體感受音樂的情緒
學唱A樂段,記憶A樂段主題音樂。
10分
教 學 流 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三、 分段欣賞
3、 加快速度,邊做動作邊用beng模唱旋律。 4、 播放第二樂段,師帶領學生一起律動。
(三) 聽賞第三樂段 1、 播放第三樂段
2、 師生配合感受“一領眾和”的演奏形式,師用“咚”模唱
3、 加聲勢感受“一領眾和”
4、加打擊樂器,師用堂鼓。
學生跟隨老師做動作
學生隨音樂律動。
學生認真聆聽,談談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學生聽音樂,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用“嗆”模唱
學生跟老師模唱,做聲勢。
學生用鈸、單響筒
感受B樂段歡快活潑的情緒。
了解“一領眾和”的演奏形式和“螺
獅結頂”的創作手法。感受賽龍舟歡騰熱烈的場面。
20分
教 學 流 程
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四、
完整欣賞 五、
教學拓展 7、師播放音樂
1、師播放全曲
2、再次播放全曲
3、師播放音樂并指揮
4、為樂曲命名,揭示課題
1、介紹作品《金蛇狂舞》 2、介紹作曲家:聶耳
3、觀看視頻民樂合奏《金蛇狂舞》
學生隨音樂用打擊樂器伴奏
學生隨音樂用不同的形式表現三個樂段
學生分三組,分別表現三個樂段,記一記每個樂段出現的次數。 學生表現三個樂段,一名同學上臺記寫三個樂段出現的順序。 學生討論,為樂曲命
名
學生看大屏幕認真聽
聽辨三個樂段,并
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三個樂段。
了解作品,拓展知
識面,了解民樂合奏。
7分 3分
課堂小結 中國還有很多民族樂器,同學們課后可以自己搜集聆聽。 安全提示 放學后迅速回家,不在路上逗留玩耍。
課后反思 學生能分辨出樂曲的三部分,但個別樂段處理的不太好,有待于繼續改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