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彝家娃娃,真幸福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二年級上冊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廣東省 - 珠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音版二年級上冊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廣東省 - 珠海
1
課題:《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學理念】
新課標規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我遵循音樂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采用柯達伊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等,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趣味性環節中逐步掌握歌譜、熟悉歌詞,并以身勢律動等方法,努力引導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教材分析】
《彝族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據彝族民歌音調創作的兒童歌曲。作品通過對彝家娃娃
在喜慶佳節中狂歡歌舞這一生活側面的描寫,熱情洋溢地贊美了彝族兒童的幸福生活。歌詞簡潔形象,旋律歡快、跳躍,全曲采用了明快活潑、具有舞蹈性的節奏型貫穿始終,以及“阿里里”這一彝家韻味的襯詞的運用,極富民族色彩,生動地描繪出一群天真可愛的彝家娃娃身著節日盛裝,在山寨空曠的青草坪上盡情歌舞的動人場景。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好動、好玩、好奇心強,針對這一提點,注意學習的趣味性,從學生
的興趣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在玩中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并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體驗彝族歌曲歡快的情緒,感受彝族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
【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并表演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通過“阿里里”這一極具彝家韻味的襯詞感受彝族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
運用柯達伊教學法等不同的教學手段記憶歌譜、熟悉歌詞。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唱準不同音高的“阿里里”。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卡紙、彝族服裝、塑料“火把”、彝族娃娃卡片、串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走進彝家
1、跟隨音樂叉腰踏步進教室,體驗2拍子的強弱規律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昨天晚上,吳老師接到一個神秘電話,有幾個彝族小朋友,他們想邀請我去他們的家鄉走一走、看一看,你們想不想一起去啊?那我們趕緊踏著整齊
的步子出發吧。
2、情景創設:出示名字“222、353、666”,找彝族小朋友的家(用柯爾文手勢指示) 3、交朋友拍拍手
4、帶入“阿里里”打招呼。(手放嘴邊。師范唱) 5、用串鈴加入打招呼
二、游戲學唱 1、唱名字游戲
(1)引出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唱一唱 (2)隨譜對唱。
(3)捉迷藏:抽掉譜對唱
師:哎呀咱們唱出了他們的名字,他們可開心了,還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呢。你看,這幾個人藏起來了,你們還能把他們的名字唱出來嗎? (4)再捉迷藏:抽掉124句,唱一唱
師:哎呀找得真快呀?掌聲送給他們。哎呀這么好玩的游戲,剩下這些彝族小朋友也想來玩一玩了,看看誰又藏起來了。
師:原來這幾個相同名字的彝族小朋友也藏起來了,你們能一起把藏起來的名字都唱出來嗎?
(5)找出藏起來的人:請學生把唱到的相應的音舉出來
師:哎呀真厲害,一下子就唱出了他們的名字,原來他們躲到這里來了。我請四個人上來把他們拉出來吧,誰來?其他同學你們繼續跟老師合作,叫到誰的名字,上面的同學就把它的名字舉起來。看看他舉得對不對?準備好了嗎?
2、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1)初聽,引導學生做身勢律動
師:哎呀,同學們把他們的名字都記住了,彝族小朋友好開心啊,決定要送給大家一首歌,我們一起鼓起掌聲來歡迎他們出場吧,跟老師一起做,121 121 121 121.學會了嗎?我們跟著歌曲一起來。
(2)師范唱,點題,感受歌曲內容。(繼續拍手) (3)讀歌詞(師右手引導歌詞,左手用響板打節拍) (4)演唱歌曲
師生接唱,及時糾正(每一次唱都要說清楚新的要求) 隨鋼琴伴奏唱,歌曲處理。
3、默唱游戲(以彝家娃娃卡紙指示,有規律的層層遞進)
師:同學們唱得太棒了,彝族小朋友又想跟大家玩游戲了。你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彝族娃娃),對了,請你們看到彝族娃娃的時候你們來唱,轉過來的時候心里默默地唱,再看到彝族娃娃的時候接著唱下一句,聽清楚了嗎?
4、身勢律動、串鈴伴奏合作 (1)以身勢伴奏,清唱
師:哎呀同學們的反應真快呀。這么好聽的一首歌,我們來給它伴奏吧,還記得我們歡迎彝族娃娃唱歌的掌聲節奏嗎?
(2)以串鈴伴奏(手腕抖動),清唱 (3)隨歌曲分組合作 (4)反之
三、拓展:火把節 1、彝族介紹
師:哇,同學們反應真快呀。彝族的小朋友好喜歡我們呀,他們還想帶大家去他們的家再仔細看一看,你們想不想去啊?我們趕緊去吧。 2、穿上服裝配飾參加火把節、學一學舞蹈 3、燒起火把堆,跳起來
師:大家都準備好去參加火把節沒有。唉,火把節,火把在哪里呀?
四、課堂小結:
談談收獲,教師總結,最后播放歌曲,學生邊拍邊踏步唱歌走出教室,結束。
師:哇,彝族真好玩啊。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啊?彝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同學們以后有機會可以去彝族感受一下他們的熱情好客,和他們的幸福快樂。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了,我們祝福彝家娃娃真幸福的生活越過越幸福吧。最后,請同學們一邊跳,一邊走出教室吧。
【教學反思】
本課我遵循音樂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采用柯達伊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等,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趣味性環節中逐步掌握歌譜、熟悉歌詞,并以身勢律動等方法,努力引導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從一開始就創設了去彝族的情景,在音樂中初感受歌曲的2/4拍強弱特點,為進入歌曲學習做下鋪墊。隨后,引導學生去找找彝族小朋友的家,瞬間把學生的注意力繼續抓住,讓學生在分步感受歌曲的歌譜的同時,辨認出不同的音高,在此基礎上辨別和唱準四個“阿里里”的音高,以多種方法加強訓練,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練習中掌握了“阿里里”這一難點。接著,再以認識其他一些彝族小朋友來引出其他的歌譜,并讓學生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方便學生記憶歌譜。在這個基礎上,以玩游戲捉迷藏的方式一一檢驗學生的學習是否效果是否達到。很明顯,在這趣味性游戲中學生很容易就記憶了歌譜。在熟識歌譜的基礎上,學生已熟悉歌曲的旋律,這時候再進行歌曲的學習就事半功倍了,再通過多種形式的學唱,學生輕松地就學會用歡快的、輕巧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再結合另一個趣味性默唱游戲,基本能背唱歌詞了,隨后以身勢律動和串鈴為歌曲進行伴奏,為歌曲學習尋找更多有意思的律動,努力引導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接著,通過對彝族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加深學生對彝族的印象,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彝族的興趣,最后,在火把節中邊唱邊跳,在感受彝族熱鬧的火把節文化結束本課,基本達到了本課的目標。
雖然整節課一直以走進彝族的童趣情境進入學習,但是教學語言還不夠童趣與精煉,教學設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歌譜學習的環節應該讓學生再多次感受,可師生接龍合作多唱幾次,鞏固好再進行捉迷藏的游戲,這樣學生在唱出歌譜的時候會更加肯定準確。在圍著火把跳舞的環節老師的教學語言指令不夠清晰,學生沒有很積極得隨著舞步唱起來,應明確說完要求再進行舞蹈,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