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融合創新應用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22年小學數學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說課+實錄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第1課時《什么是周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第1課時《什么是周長》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第1課時
《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課本45-4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在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中,認識物體表面或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通過描、量、數等系列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直觀地去體驗和感悟周長的實際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與他人合作,測量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周長,獲得測量周長的活動經驗,感受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并發展合作技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中,認識物體表面或圖形的周長。
難點:周長概念(特別是不規則圖形)的建立,積累測量規則和不規則物體周長的不同策略和活動經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智慧課堂教師機和板書磁貼。
學生準備:智慧課堂學生機、彩筆、學習單、厚紙板樹葉、長方形、卷尺、直尺、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比賽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1.師: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非常熱愛運動,那你們平時都喜歡做什么運動呢?(請幾名學生回答)
螞蟻王國的兩只小螞蟻也準備進行一場賽跑,比賽的規則是在相同時間內看誰跑得更長?請兩位同學讀一讀螞蟻的對話。
2.兩只螞蟻的操場雖然不同,但有沒有相同點呢?(生回答)都是繞著操場邊線跑一周。
3.那哪里是操場邊線的一周?誰來摸一摸?
學生代表邊摸邊說,教師平板實物展臺向全班大屏直播過程。
4.還想繼續了解螞蟻賽跑的故事,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生齊讀課題)——什么是周長。
【設計意圖:設置螞蟻賽跑的情境,用可愛的卡通螞蟻形象,包裝成童話故事,隨機點名分角色配音,更容易吸引小朋友興趣;另一方面也鋪墊了后面測量周長環節的必要性,此時就埋下伏筆。】
二、設置階段活動,推進周長認知。
第一階段:認識周長
(一)描邊線
1.師:剛才我們已經摸過了樹葉和長方形的邊線一周,現在你能描出樹葉和長方形的邊線嗎?(學生動手描邊線后提交。)
2.用智慧課堂探究活動,請一位同學在教師平板描出樹葉的邊線,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學生平板上跟著描。過程中教師追問:你的起點在哪?繞著樹葉怎樣?又回到哪里?有同學跟他起點不同的嗎?
3.師繼續追問:兩位同學描的過程有什么不同點?(起點不同)有什么相同點?(都是從起點出發,繞樹葉一周又回到起點)
【設計意圖:用智慧課堂數學探究活動,面向全體展示兩位同學不同的描邊線過程,讓學生在對比中感知周長本質、舍棄非本質屬性!
(二)出周長定義
1.師給出周長描述:像這樣,樹葉一周的長度,是樹葉的周長。
2.另請一位描出長方形的周長,并用以上句式說一說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一周的長度,是長方形的周長。
3.請不同學生指一指、說一說身邊的周長,生匯報,邊指邊說,教師配合實物展臺展示。
【設計意圖:不給出周長具體定義,結合具體物體和圖形描述周長,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描述周長的標準句式,學生示范結合智慧課堂實物展臺面向全體,清晰高效!
(三)階段練習
1.智慧課堂課堂互動
(1)學生在平板上描出汽車圖形的邊線后提交;生生互批(提前給出答案解析說明,強調輪胎的上半部分不是圖形的邊線)
(2)師:為什么不是圖形的邊線?(生回答)因為輪胎的上半部分在圖形里面,邊線是外面一周。
(3)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汽車圖形的周長呢?
2.智慧課堂分類活動
(1)判斷6個圖形,它們的周長找的對嗎?拖動到對應框中后提交。
(2)錯的兩個錯在哪?(生回答)找周長時要整整一周,不多不少。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和推送智慧課堂互動練習,進一步鞏固和豐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能即時反饋學生前一階段學習效果;生生互批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輕松化解本節課易錯點。】
第二階段:量周長
(一)小組討論
1.師:只是認識了周長并不能知道螞蟻贏得了比賽,我們還需要測量周長,才能知道誰跑得更長。
2.小組討論問題:工具、分工、注意。討論后匯報。(生回答)起點對準0刻度,用皮尺要貼緊邊線。老師補充:測量時取整厘米。
(二)小組操作
學生小組合作測量,教師巡視拍照記錄測量過程。
(三)小組匯報
1.學生配合流程照片匯報測量長方形周長步驟和結果。
2.學生配合流程照片匯報怎么測量樹葉周長步驟和結果。
結論:長方形的周長更長。
(四)方法拓展
師:淘氣說他用直尺也能測量出樹葉的周長,你相信嗎?猜猜他是怎么做的?
(播微課視頻)這種把彎曲的線轉化成直直的線的方法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思想——化曲為直,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我們還會經常用到它!
【設計意圖:操作前的小組討論避免測量中各種不規范操作導致延時或不必要誤差;學生操作過程中拍照留存流程圖,真實有效,也方便學生按邏輯回憶還原、順利解說;“繞繩法”微課既拓展了學生視野,也為高年級圓周長測量、圓周率推導等鋪下“化曲為直”思想啟蒙的溫床!
第三階段:數周長
(一)互動答題
1.師:綠螞蟻以幾厘米的差距惜敗給紅螞蟻后,心中很不服氣,又帶著他的表哥,黑螞蟻一起來挑戰。這次還是相同時間內看誰跑得長,實際就是比較什么?(生齊答)比較三個圖形的周長。強調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
學生獨立數、在平板上完成,教師巡視。
(二)匯報分析
1.預設方法1:可沿著邊線1厘米1厘米的數,強調標注好起點;(生一邊標注一邊帶全班數)
預設方法2:分段數,強調做好標注,相加時要細心。(生一邊操作一邊標注)
2.要知道后面兩個圖形的周長非要數嗎有沒有更快更好的方法?(出示智慧課堂數學畫板,生上臺操作)
結論:可以通過平移,把圖2和3變成和圖1一樣的圖形,并且周長總長度不變。
【設計意圖:延續螞蟻賽跑的故事情境,整堂課前后呼應。數周長選擇的例題來自于智慧課堂數學探究模塊,配合互動練習推送,既完成了有序數和分段數的教學基本要求,也充分利用智慧課堂“數學畫板”的互動生成效果,直觀演示和拓展了平移法求周長教學難點的過程,形象易懂!
三、總結自身收獲,布置親子作業。
1.學完《什么是周長》一課,我們有什么收獲?
2.師:其實人體上也有周長,比如:頭圍、胸圍;而且這些周長之間還存在著奇妙的關系,課下可以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張表格并探討,完成后提交到智慧課堂“七彩作業”。“個性化錯題”再練已推送課后平板作業,課下及時完成提交。
【設計意圖:響應“雙減”號召,布置的親子作業兼顧了課堂知識點,又發展了動手能力;既富含了實踐趣味,更拉近了親子感情。AI錯題再練,“千人千面”,實現作業量身定制!
板書設計:
什么是周長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