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認識面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認識面積》海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認識面積》海南省優課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60-6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合作、討論、交流、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初步度量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3、體會數學來源于自己對生活的各種事物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難點: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字典、蘋果、小方片、圓片、三角片、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認識物體的表面。
1、前不久,老師的朋友搬了新家,他裝修得可漂亮了,我帶你們去看看吧!(單擊出示圖片)
2、這么漂亮的房子,裝修可不容易。(出示圖片)說一說:工人們在做什么? 工人師傅給房子的墻面刷上的墻漆,給地面鋪上了漂亮的地磚。
3、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除了墻面、地面之外,你還能找到其它的面嗎?
學生自由回答:桌面、黑板面、窗戶的面、凳子的面„„(引導在教室里找物體表面)
4、在桌面上的物體上找面
師:剛才你們找得很仔細,那么你能從桌面上的物體上找到面嗎? (1)數學書的封面。
師:摸一摸,什么感覺?(生:平平的、滑滑的„„)指導學生有序地摸數學書的封面,感受它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跟老師一樣,張開手掌,慢慢地摸封面的全部,每個角落都要摸到。 師:他這樣摸(摸一周的長度),你有什么不同意見嗎?(你認為怎樣才能摸到整個面,請一位學生摸一摸。)
學生自由的摸一摸桌子的面(也是平平的)。 (2)蘋果的表面(彎曲的)
師:剛才我們找的桌子、黑板、數學書等這些都叫做物體。老師今天也帶來一個物體。
師:(出示蘋果)你能在蘋果上找到面嗎?(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蘋果的表面)把蘋果的表面完整的摸給大家看。請大家也用手比劃比劃。摸蘋果的表面與剛才摸數學書封面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彎彎的)
小結:說的真好!數學書的封面是平平的,蘋果的面是彎彎的。生活中,有的物體的面是平的,有的物體的面是彎曲的。剛才我們找到的,其實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直觀感受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為新知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比較表面的大小---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師:這些物體的表面都一樣大嗎?你能比較出哪些物體的面大?哪些物體的
面小?
2、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1)課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2)蘋果的表面比黑板的表面小......
3、師:你們找的都非常準確,看來啊,物體表面是有...(大小的,板書:“大小”)。
設計意圖:(從比較不同表面的大小,感受到面有大有小,揭示面的意義水到渠成。)
4、舉例(讓學生學會說出什么是物體的面積):
師:(課件出示)(用手勢比劃)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師:大家一起來,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說...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師:你還能像這樣說說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嗎?(邊說邊比劃) (課件出示)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 蘋果表面的大小,(就是蘋果表面的面積)。 (桌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桌子面的面積。 說完小組內再相互說一說。
小結:在數學里,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作它們的面積。(板書課題:“叫做面積”)摸一摸、比一比
師:看來大家對什么是面積有點感覺了。老師要考考大家,請你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生:一邊指一邊說,字典封面的面積大,字典側面的面積小。
師:回答的真完整,看來物體表面的面積不僅僅是在封面,側面也有面積。 5、將課本的封面按不同位置擺放,說一說封面的面積是否有變化。(變化幾個
方向) 生:沒有變化。
師:我們可以知道,一個物體的表面,無論怎么擺放,它的面積都不變。 設計意圖:(在學生建立了物體表面后,引導學生對物體表面的大小進行比較,充分感知、體驗后讓學生試著用語言對面積進行簡單描述,用語言促進感知。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為度量的方法鋪墊) 三、抽象出物體的面,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課件出示黑板、電視屏幕、路牌、鐘面,你能從中找出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
依次讓學生回答。
2、課件演示從這些物體的面中抽象出封閉圖形的過程。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把這些面畫下來就是我們熟悉的平面圖形,它們都是封閉圖形。
3、思考:物體的表面有大小,這些封閉圖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 師:是的!那什么是封閉圖形的面積呢?
師: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依次涂色演示,師用手比劃)
小結: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剛才學習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現在又知道了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用一句話來完整地說一說,什么是面積?(補齊板書:物體表面或封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學生齊讀面積概念。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物體抽象出封閉圖形,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封閉圖形也有面積,再總結出面積的概念,讓學生對面積有了具體的了解。)
四、比較面積--深入理解面積、體現策略多樣化、優化策略
1、(課件演示)老師現在要請出兩個正方形,請睜大你們的眼睛,快速判斷出哪一個的面積更大?左邊的?還是右邊的?
師:像這樣面積相差較大的圖形,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它們面積的大小的方法,叫觀察法。(板書:觀察)
2、請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朋友(出示兩張長方形,寬相等、長略有差距),請問它們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怎么判斷?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生:把圓放入長方形內,重疊,長方形還有余地。師:像剛才這位同學用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重疊法。(板書:重疊) 3、出示課本例圖
師:現在讓你們再來觀察這兩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更大呢?(學生眾說紛紜,觀察法、重疊法都無法判斷)。
師:到底誰說得對呢?還能有什么辦法?(課件出示小天使提示:可以選用一種圖形作單位來測量。)
在你們的學具袋中出有這兩個圖形,請同桌互相合作,利用學具比較出它們的大小。
出示活動要求:
1、學具袋里有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請選定其中一種圖形進行測量。 2、組長將比較結果填在記錄單中。 3、比比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快又安靜。 (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4、老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活動,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 5、學生匯報交流小組活動中發現的方法、填寫記錄單,師生評價、總結。 6、思考:用這些圖形作單位,能不能比較出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如果要準確測量出某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用什么圖形作單位最合適?為什么?
預設:圓形和三角形拼擺起來有縫隙,不準確,相比起來正方形最合適。這樣的方法,我們叫把它做測量法。(板書:測量)
小結:有道理,用正方形是最精確的。所以國際上規定用正方形來作面積單位,這也是我們下節課將重點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自主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方法的多樣性,認識用正方形作單位,為之后所學內容做鋪墊。)
五、綜合運用,加深理解(以闖關形式讓學生做題,激發興趣。)
1、課件演示課本62頁做一做(注意數格子方法的指導--如:數格子、拼組、剪拼)。
2、區別周長與面積(先引導學生回顧周長的意義,再找二者的區別)。
3、課本64頁第二題(明確曲面圖形也有面積大小)。
六、回顧全程,小結延伸
師:同學們,回顧我們今天的課程,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獲不小!關于面積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著大家去探索。老師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勤于動手,勇于挑戰,不斷收獲新的知識。(通過小結既讓學生加深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同時通過學生說其它收獲,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發展數學潛能。) 七、布置作業,溫故知新
請同學們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物體表面的面積,并與爸爸、媽媽成果。
八、板書設計
認識面積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
觀察 重疊 測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