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認識面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例1、例2《認識面積》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例1、例2《認識面積》吉林省優課
《認識面積》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例1、例2. 教學目標:
1. 能舉例說出什么是面積,能用正方形作單位表示簡單圖形的面積。
2. 能體會到物體或圖形擺放形式不同,面積大小不變,發展面積守恒觀念。
3. 經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感受到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便捷與合理性。 4. 經歷動手、動腦的活動,在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了解面積產生的歷史,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物體和圖形的面積,用不同圖形度量單位,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最合適。
教學難點:經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最合適,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 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的面積 1. 認識面
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生舉例平面圖形、立體圖形。 知道它們有幾個面嗎?(實物展示)
不僅圖形有面,我們身邊很多物體都有面,你能找一找嗎?
師總結:雖然它們位置與形狀不同,但它們都有面,板書:面。
2. 認識面的大小
你知道數學書的封面與桌面哪個大,哪個小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個面的大小,形成“面”的大小的直觀感受。 師總結:物體或圖形表面的大小在數學中叫“面積”板書:積。 二、進一步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1.借助具體實例,采用動作與語言多種形式說明“面積”的含義。 摸一摸課桌的表面,教師邊摸邊講解: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
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讓學生知道有些物體不僅只有上面,體會任何物體表面的大小都是它們的面積。 2.發展面積守恒觀念
把數學書橫放、豎放或斜放,分別說說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師總結:雖然物體擺放形式不同,但它的面積沒有變化。 舉例說說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嗎?(通過舉例盡可能全面理解面積的含義,除了正面、上面、還可以說一說側面或曲面的面積)。 3.舉例說圖形的面積,感悟只有封閉圖形有面積。
課件展示長方形、正方形、圓,學生嘗試描述圖形的面積,進而出示一個不封閉的圖形,學生感知不封閉的圖形無法確定面積的大小。
三、 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 用觀察法、重疊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出示2個長方形,說一說2個長方形誰的面積大,學生可以用眼睛直接比較,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學生可能嘗試重疊在一起來比較。
2. 用度量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出示2個長方形,學生很難通過觀察或重疊的方法比較它們的大小。回憶用長度單位計量長度的大小。引導學生能不能借助一個圖形來比較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呢?你想借助哪些圖形? 3.小組合作學習,用一種圖形作單位來測量,從而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探究活動:體會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面積單位最合適)
師總結:用圓形、正三角形作面積單位,不能將所測圖形全部鋪滿,因此不能準確測量出一個圖形的面積,正方形能鋪滿所測圖形,且四條邊一樣長,在擺放時不用考慮方向和位置,作面積單位更合適。
4.用4個小正方形任意拼擺圖形,有什么發現?
進一步體會用正方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方法同時體會圖形雖然不同,但面積不變的思想。 四、鞏固練習:
1.下面三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小?
( )個 ( )個 ( )個
3.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面積.
3.
在兩個同樣大的正方形中,去掉同樣大小的三個小正方形, 所剩圖形的面積是否相等? 4.
五、感受面積產生的歷史。
看世界地圖,比較在世界地圖中任意2個國家國土面積的大小,進一步介紹面積的歷史。
六、回顧與反思
1.回憶本節課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 2.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3.對于本節課的知識還有哪些疑問或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分享?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說明
松原市逸夫小學 王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