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比的意義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意義》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意義》甘肅省優課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P48-P49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法、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系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比的意義的本質。
3.在自主學習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結論過程,學生理解與掌握有關比的知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
2.數學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明確比與比值的區別。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教師提問:這就是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們的長都是15 cm,寬都是10 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系,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1)長是寬的多少倍?15÷10; (2)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2.揭題: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比”來表示。(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設計意圖】利用“神舟”五號升空這一現實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義
(一)同類量的比
師:剛才我們用“15÷10”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記作15:10。那么,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怎樣用比表示它們的關系呢?(可以說成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記作10:15。)
師: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前項、后項所表示的意義不同。)
(二)不同類量的比
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 km。那么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1.讀題分析題意,說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解答,說清解題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時間”表示。) 3.嘗試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記作42252:90。)
(三)比較分析 1.觀察比較。
師:觀察這三個比,說說它們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引導學生發現這三個比都表示相除的關系,但前兩個比中兩個量都表示長度,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量;第三個比中的兩個量,一個表示路程,一個表示時間,是不同類量,不同類量的比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
師:想一想,路程與時間的比可以表示哪個量?(速度) 2.歸納:什么叫比?(板書: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設計意圖】在比較分析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聯系,加深對同類量與不同類量比的意義的理解,對比的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三、自主學習,加深認識 (一)深化理解
1.自學: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2.匯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讓學生說出比的各部分名稱。(板書:前項、
比號、后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練習: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8。
師: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系,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比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二)溝通聯系
1.小組合作學習: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
討論后根據學生交流反饋填寫下表:
聯系 區別 比 前 項 :(比號) 后項 比 值 一種關系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一種運算 分數 分 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一個數
2.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
,仍讀作“15比10” 3.師:籃球比賽中的比分12: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四、鞏固知識,應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題。
(1)出示課件,讓學生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饋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兩個相比的量是同類量嗎?并說說有什么發現?(發現是同類量的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2)提問:小敏所花的錢數和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鞏固比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比例打下基礎。
2.P49“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是怎樣求出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歸納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后項;后項=前項÷比值。)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關系,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布置作業:練習十一第1、2、3題。
【設計意圖】在具體情境中,教師充分挖掘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從量與量的關系這一角度去認識比,明確兩個量(多個量)的比表示的是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進一步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深化對比的認識。
五、回顧總結,交流收獲
師:說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理順各個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了什么內容,反思自己知識掌握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