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五四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山東省 - 煙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五四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山東省 - 煙臺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 際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的意識。 3、 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毫米、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難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估算。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系統,10厘米金箍棒、5厘米7毫米金箍棒、米尺、硬幣、銀行卡等學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激活認知經驗。
師:動畫片好看嗎? 師:你都看到了什么?
師:大家對金箍棒感興趣,孫悟空申通廣大,金箍棒也很神奇,可以變長,變短,你們看金箍棒變 (課件中插入圖片)。你們想知道金箍棒有多長嗎?怎么辦呢?
師:喔,用尺子量。這個金箍棒就在你們的桌面上。用老師這把尺子,請同桌倆動手量一量吧。開始(準備沒有毫米刻度的尺子,準備金箍棒5厘米長,5.7厘米長)找個學生動手操作 師:量好了嗎? 師:誰來說一說?
師:大家同意嗎?是這樣量的嗎?(老師投影儀操作)用這把尺子就能量出它長5厘米。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并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二、講授新知
1、預設認知沖突
師:大家看。金箍棒又變了,變得怎么樣了?那你能不能又快又準的量出它有多長?這個金箍棒就在同學們的紙杯里,請同桌倆動手量一量。找學生操作。 師:量好了嗎?說一說有多長? 師:到不到六厘米呢?
師:同學們看是不是這么量的。五厘米多,不到六厘米,五厘米多了多少呢?怎么量不出來呢? 師:怎么辦?
師:這個方法很巧妙的,怎么想到的?誰來說一說? 師:大格不夠準確測量,所以分成小格,有沒有道理? 師:怎么分呢?
小組內同學商量一下。
1、按照你們的想法在尺子上表示出毫米。 2、做一做用學具畫一畫,量一量看看有什么發現? 好,開始。
師:都有想法了嗎?怎么辦呢?交流一下。 師:同樣的金箍棒,測出了不同的結果,為什么?
師:為了統一標準,人們規定將尺子上厘米之間的大格分成10個小格。在哪里見過這樣的小格?
師:在尺子上看到的是吧?你們都能找到嗎?
【設計意圖:以金箍棒的測量為設疑,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厘米之間關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2、認識一毫米
師:老師的尺子也能變出許多小格,看到了嗎?課件演示。誰知道1小格是多長?
生:一毫米
師:尺子上的一小格是一毫米(板書)
師:誰來在尺子上上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一毫米?(課件演示一毫米) 3、體驗一毫米
師:咱們畫一畫好不好?為什么畫不上?為什么?
師:而一毫米又太小了,要想畫出一毫米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1毫米很短,但在我們身邊就有一毫米
師:在紙杯里,找一找,說一說。
師:1分硬幣哪里有一毫米呀?1分錢硬幣厚度大約1毫米,我們一起測量一下看看。 師:有的同學在量了,同學們往前看(課件),我們這么一量就知道一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你們想不想來感受一下一毫米呀?像老師這樣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住一分硬幣,再把硬幣輕輕慢慢抽出來。兩個手指不能動感覺一下一毫米怎么樣?用語言描述一下。你能在身邊再來找一找一毫米嗎? 4、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通過觀察1小格就是1毫米,現在我們再來觀察我們的尺子,想一想毫米和我們學的厘米有怎么的關系。把你想到的在小組交流一下。 師:怎么知道的?數一數
師:我們一起數一數,1毫米,2毫米,3毫米。。。。一個大格里面有多少個小格?(課件)通過數一數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現在能不能量出這個金箍棒到底是5厘米多了多少?
師:怎么知道的?我們一起數一數,多了多少?這段長5厘米,這段長7毫米,合起來就是5厘米7毫米。有多長?(板書5厘米7毫米)
師:1毫米雖然短,但是發揮重要作用。同學們剛才表現的膽大心細,真不簡單。大膽的猜想和嘗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實踐探索,認識分米 1、創設情境產生新的認知沖突
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這里又出現了一根金箍棒,它長1( ),1什么呢?你們來猜猜她的長度單位填什么? 師:能填厘米嗎?毫米呢?米呢? 師:對嗎?
師:老師來告訴你們吧,他的單位長1分米。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有一個長度單位板書(分米)。告訴老師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它有多長,和厘米的關系,和米的關系。 師:真會思考
師:動手量一量看看分米到底有多長? 1分米=10厘米,10分米=1米
【設計意圖:由原有的認識,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引出分米,強化分米的概念】 2、動手操作,體驗一分米
分米可以畫下來嗎?老師畫一下(板書),你們用你們的尺子找一找1分米。小組內互相看看找的對不對?
師:我們身上也有個部位比較接近1分米,找一找,從哪里到哪里是一分米(小組合作),還有誰,說說你的手掌從哪兒到哪兒是一分米。這是你手掌上的一分米,還有嗎?(3個同學回答)
師:同學們都在自己的手掌上找到一分米了嗎,身邊還有一分米的物品嗎,說一說。 生:紙杯的高度(紙杯)
師:我們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物品大約是一分米,下課后再去找。
3、通過操作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和測量
師:你們知道嗎孫悟空的金箍棒又變了,現在有多長,不用尺子,你們能估一估嗎?(4分米的金箍棒)長哪里,請同學們一起來估一估大約有多長?
生:小組匯報 師:是怎么估的呢? 生:用身上的小尺子。
師:身的小尺子來量的,這個方法不錯。用紙杯來量,也不錯。到底估的準不準呢?怎么來驗證一下?用這個尺子能量嗎?不夠,怎么辦,用米尺,告訴大家有多少分米。(先用手掌,再用紙杯,米尺)
師:告訴大家你量了多少?那個小組估的挺準的,真不錯,看來我們身上的小尺子還挺管用的。板書(4分米=4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畫進一步感知長度單位分米,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
4、找到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聯系
師:今天我們學了兩個新長度單位。 師:原來還學過兩個, 師:記得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師:毫米和分米用什么字母表示呢?老師告訴大家。能不能用字母表示7毫米和4分米。(板書毫米分米。厘米師:練習本上寫一下。請同學上黑板來寫。)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長度單位,他們之間有聯系嗎?這條線段長1米,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把1米平均分10分,1份是多長?比劃一下,1分米繼續平均分10份,1小份就是1厘米,比劃一下有多長,1厘米繼續平均分10份,1份是多長?比劃一下有多長?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相鄰進率都是10。(課件)
【設計意圖:在動手的過程中發現厘米與分米之間的關系,進而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進一步運用身體的感知以及一拃長的經驗,形成對長度單位分米的認識。通過觀察米尺,找出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5、“分毫必爭”辯論
分米和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看同學們紛紛有收獲,他倆此刻也要一決高下。分米對毫米說:我比你長,我更強。毫米反擊:我更準確,我更強。同學們,你們認為他倆誰更強,誰應該是霸主呢?
生:毫米厲害,他以測量很短的物體,測量比較精確。
生:分米厲害,比較長的物體毫米測量起來很麻煩,測量不了,分米就能很輕松的測量。而且分米測量比較方便,毫米太小了,看起來很費勁。
生:還是毫米厲害,你別看他小,很多精密的零件都需要使用毫米,不然鐘表里的零件就沒法使用了。
生:老師,我覺得毫米和分米各有優點和缺點,毫米測量長的物體挺麻煩,但是測量比較小的物品卻很準確。分米可以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測量也比較方便,但是比較微小的物體卻測量不出來。
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意思就是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但是又都有可取之處。就好比我們測量不同物體時,毫米和分米都有用武之地。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動物世界。【設計意圖:讓學生試著從所學知識的角度分析長度單位應用的領域,加深對大單位、小單位的認識】
三、實踐練習
1、填上合適的單位
2、選擇題。
(1)哪個物體長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筆 ③ 1枝毛筆
(2)哪個物體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
① 一本《新華字典》 ② 一本語文書 ③ 一張銀行卡 四、本課總結
教師談話: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還有哪些收獲?
預設: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收獲,反饋教學的所得。】
五、課后拓展
從煙臺到青島的路程應該用什么長度單位來測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