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安徽省 - 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4-85頁“練習與實踐”第7-10題。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通過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
3.進一步體會比和比例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不同領域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學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三】教學重點:
通過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進一步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課件、練習紙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溝通聯系。
數學不僅研究常見的量,還會研究量與量之間的關系。 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也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關系。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復習正、反比例的相關知識。 (板書課題)
二、題組判斷,整理方法。 1.獨立思考,交流判斷。
每4人小組都有這樣一張練習紙,請你們判斷各題中的兩種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還是不成比例。(題目選自課本84頁第7、8題)
同學們可以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也可以邊說邊把你認為重要的判斷依據記錄在練習紙上。
2.組織交流
接下來的交流順序不需按題號,你們認為哪一題值得我們仔細探討,或者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一題,我們就先交流那一題。
相機板書: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 相機記錄:判斷的依據——關系式等。
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嗎?與同學們交流。
三、梳理異同,深化認識。 1.提煉關鍵,比較異同。
看來,同學們對正反比例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我們想用一些關鍵詞來描述正比例關系,你想到什么?反比例呢?
正反比例有什么共同特點?不同點是? 組織交流,相機板書:
2.結合圖像,感受變化。 屏幕出示正、反比例圖像。
講述:其實,正反比例的不同點還不止如此。看,正反比例圖像也完全不同。結合正反比例的意義,大家可以再次感受下圖像中兩個量的變化情況。
四、建立模型,解決問題。
小學階段,我們主要研究正比例圖像。神奇的是,我們只要將正比例圖像中的橫軸、縱軸變一變,圖像就可以用來表示不同數量間的關系,從而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1.完成數學書85頁第9題。
(1)示圖像。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又能想到什么? (2)獨立完成書上的三個問題,再組織交流。
第(1)小題可讓學生先根據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判斷;也可以直接根據圖像判斷。
第(2)小題根據圖像可知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3)小題讓學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
(3)拓展追問:比較紅藍兩條直線,你還能知道什么?(藍線在紅線上方,汽車在市區行駛耗油量更高)
如果將圖像中的橫軸、縱軸再變一變,現在紅藍兩條直線分別表示什么?你還能想到什么呢?(藍線在紅線上方,藍車速度比紅車更快)
又來了一輛小黑車,從圖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結:簡簡單單的圖像背后,竟然隱藏著這么多豐富的信息。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就說
過:“數形結合百般好!”數學可真有趣啊!
2.完成數學書85頁第10題。
(1)先讓學生在圖上描點、連線,再引導學生根據比正比例圖像的特征和畫出的圖像,找出不一樣的那一杯。
(2)根據表中的數據計算第(2)、(3)小題。
(3)引導學生體會:在用圖像表示正比例關系時,如果一組數據所對應的點在這條直線上,那么它們的比的比值與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的比的比值相等,反之,則不相等。
五、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正反比例的相關知識有了哪些新認識? 說說你的體會和感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