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溫暖的家,我長大了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溫暖的家》我長大了-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我長大了
【教材理解】
“我長大了”是根據《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一單元《溫暖的家》引申而出的主體,通過從出生證上收集到的體重、身高等啟發學生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家庭生活中的親情。以及爸爸媽媽講故事,幫助學生理解父母,溝通感情。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我長大了》,它強調了“我”在家庭中的主體意識,既享受家庭溫暖,又要為家庭幸福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的關愛,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對自己在家庭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認識。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他們,用知識去啟迪他們,用技能去武裝他們,讓他們真正成為家庭中的主人。
【學情簡介】
三年級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到父母長輩無微不至的呵護甚至溺愛,很難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對“我長大了”這一概念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目標】
1、理解“長大”的含義,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
2、感悟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感受成長的快樂。
3、通過活動,感悟父母的平凡與偉大,能將感謝父母的認識轉化為關愛父母及其長輩的具體行為。
【教學重點】
理解“長大”的含義,懂得“長大”不僅是身體的變化,更是知識、能力的增長。
【教學方法】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感受
【教學準備】
1、準備照片。(旅游的、孩子和爸爸集郵的、做值日的等)
2、準備自己小時候的帽子、衣物、手套、成長樹葉等。
3、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歌說變化、激趣導入
1、聽音頻“上學歌”,邊聽邊想自己與小時候相比,有什么變化?(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2、學生拿出自己小時候的帽子、衣物、手套等試著穿一穿,說說感受。
引導孩子發現的變化后引入課題,并讓學生自豪、高興的讀課題。
二、體驗活動、感悟成長
1、初步感悟:每位同學都經歷了成長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開展一個有趣的活動—我的“昨天”與“今天”,每個人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和體重,然后與自己出生時的情況做比較。(分小組)
2、比一比,看誰長得最快,看誰是身高明星,誰是體重明星?
3、課件播放《虎子的成長歷程》
三、深化認識
1、小組交流:除了身高和體重,還有哪些方面說明你長大了?
預設:上學成為一名學生了;生說會寫字了;是一名少先隊員了;能獨立寫作業了……
2、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都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情,你能將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嗎?
預設:
生1:我學會了下棋,睢,我們下得多帶勁。ǔ鍪菊掌
生2:我加入了少先隊,成了一名少先隊員。帶上紅領巾那一刻使我終生難忘。
生3:我能自己炒飯了,學會寄信了…
生4:自己會準備明天要穿的衣服,自己會洗襪子了。
生5:我幫助同學做值日。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引導或都說出以上行為,讓孩子們說這些是長大了的表現嗎?
如果有學生說到旅游,要追問,你喜歡旅游嗎?為什么喜歡?(讓學生感受旅游帶來的快樂和收獲) ……
3、把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或最大的進步寫到成長樹葉上,寫完之后貼到成長樹上。
四、拓展延伸、學會感恩
1、出示課件:媽媽的心里話:……看著你一天天由笨拙變得靈巧,由弱小變得強壯,媽媽為此所付出的一切勞累都算不了什么。……
聽了媽媽的心里話,你有何感受?
愛和關懷是雙向流動的,一個懂得回報的孩子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你準備用什么行動關心、熱愛自己的長輩?請你選擇下面的一種情況做一做,說一說。
⑴交流討論: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
⑵星期六早上,爸爸剛上完夜班回家休息,你看見了做些什么?
⑶母親節到了,你打算怎么辦呢?
2、觀看視頻錄象《幫媽媽洗腳》。
同學們,當你們變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長大了!
五、活動總結
今天,老師真的很高興,因為就在40分鐘里,我能看到每個小朋友都在長大!成長的過程是令人激動和高興的,在爸爸媽媽的悉心照顧下,我們都長高長大了,伴隨身體的成長,讓知識、能力也跟著我們一起成長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