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全護我成長,心中的,110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 9心中的“110”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 9心中的“110”湖北省優課
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9 《心中的“110”》 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課是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課是依照《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長”第6條中的“知道日常生活中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安全意識和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是前面兩課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學習自救自護的內容基礎上的深化。旨在從人際安全方面,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陌生人。本課由兩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的話題是“有點警惕性”,重在提高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第二個板塊的話題“不要上當受騙”,通過辨析幾種情境,引發思考如何對待陌生人,從而提高學生意外發生時的自救自護能力。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入學兩年多,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隨著他們社會的變化和兒童自主活動空間的擴大,由于對周遭危險的認識不足,自我保護能力弱,使兒童直接面對危險的概率增大。現實社會中,一些針對兒童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如:拐騙、綁架、勒索、性侵等,一旦發生,對兒童和家庭會產生很大的傷害。因此有必要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安全教育。幫助他們有效識別人際交往中的騙術,防盜、防騙、防拐、防性侵,做到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生命。
教學目標
1.在樂于助人、參與社會活動的同時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識。 2.通過防盜、防騙、防拐、防性侵教育,初步認識社會的復雜性,提高分辨能力,學會自護自救。
重難點
1.識別潛藏在人際交往中的危險,遇到危險要及時撥打“110”。 2.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簡單的自護自救。 3.培養自信心,具備一些與壞人壞事作斗爭的智慧。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PPT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查談話,引入主題
1. 調查:你是否有獨自在家的經歷,待過多長時間,什么感受? 2、小結談話:我們都有獨自在家的經歷。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也有一些不同的感受。瞧,這個小朋友今天也是獨自在家。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對搞好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經歷和經驗,就能容易把學生注意力引到主題上來。】
二、活動引路,體驗感悟 活動一、我該怎么辦
1.角色表演,情景演示。(播放門鈴聲,出示教材P62圖) (1)老師來扮演敲門的張叔叔。“咚咚咚”,有人在家嗎?
師: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讓我來的;他不在家,那你把爸爸電話告訴我吧 師:我是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你們家的花盆放陽臺邊上,不安全。需要搬下來。
(2)老師扮演修煤氣的。(師:你爸爸說你家煤氣壞了,今天修;過了就不修了。)
(3)老師扮演鄰居王奶奶。(師:你媽媽不能回來,讓我來叫你去我家吃飯;下雨了,你媽媽讓我來幫你收衣服。)
(4)老師扮演送快遞的。(師:包裹很重,需要簽收;) …… 2.角色互換表演
學生分別表演張叔叔、鄰居王奶奶、送快遞的。老師扮演在家的孩子。 (有禮貌,智慧地處理問題)
3.小結導入:遇到陌生人,我們既要保持警惕性,也要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禮貌而又靈活的處理。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會遇到什么情況呢?
4.獨自一個人在家,除了有陌生人來之外,有時還會有陌生電話,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1)不要告訴對方是一個人在家,也不要告訴家里地址或其它信息。 (2)如果是推銷、或講下流的事的、或者威脅電話的,馬上掛斷電話,告訴爸爸媽媽。
板書:陌生人 要警惕
5.聽故事《智捉小偷》。(P63) 思考與交流:
(1)你最欣賞陳宇的什么表現?(生答:冷靜,有智慧,聰明等。) (2)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么做呢 ?(生答:撥打110或者打電話給爸爸媽媽等。)
6.教師小結:
因為生活中有些人不懷好意,所以當我們獨自一個人在家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1)陌生人來敲門,一定要問清,靈活應對。
(2)陌生來電,不隨便接聽,守住家庭秘密。 (3)判斷出有危險時及時撥打110報警。 (4)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應對壞人。 板書:遇危險 打110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表演,初步體驗怎樣對待陌生人敲門,拓展陌生人來電話時如何應對,以及具體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存在著危險,心中應提高警惕性。】
活動二、“假如我是她”
1.導入:同學們獨自在家里都有警惕性,可我們也不可能一直呆在家里不出門,對吧,那么我們在外面又該怎么做呢?
2.聽故事:《上學路上》(P64)
3.小組討論:吳華失去了哪些識破騙局的機會?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1)阿姨說的時候,如果先問清情況,就不會上車; (2)上車了,不能打電話時,應該思考用什么辦法下車; 4. 再演故事《上學路上》老師扮演阿姨,學生扮演吳華。 (1)吳華堅持不上車。
預設:不上車,堅持要給爸爸打電話;多問問媽媽的一些具體情況;給班主任老師說了再走……
(2)吳華上車了,在車上才感覺到受騙了。
預設:可以假裝想上廁所,實在堅持不住了,這樣可以跑下車去求救等。還可以假裝肚子疼要吐,在人多的地方,打開窗戶,大聲呼救。
(3)吳華被騙到荒郊野外。
如果最終被綁架了,就要保持冷靜,記住壞人面貌特征,找機會與外面聯系……
5.小結過渡: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夠識破騙局,知道脫險的策略,如果我們能保持警惕性,遇到事情多動腦筋、機智應對,也就不會像吳華一樣被騙了!
板書:遇事情 多動腦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再現,不同的故事結局,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心中的110”,學會識別騙局,機智應對,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三、我有主意
導語:無論是上學路上、還是放學路上,或者在乘車、等車、去超市等等,我們都要面對陌生人。那么應該怎樣與他們交往呢?
1.出示P65頁圖文內容,分小組討論,辨一辨,說一說他們做得對不,并說出理由。
2、分組交流
(1)喝陌生人飲料。(不要,或者不理人) (2)問路。(可以指引,但不能帶去) (3)玩平板電腦。(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 (4)親密接觸。(不能隨便讓陌生人親密接觸) 3.師生小結,梳理防侵害的原則:
面對陌生人,我們既不能把他們都當成壞人,也一定要有警惕性,有自我保護意識。警察叔叔提醒我們:
(1)面對陌生人送吃的喝的,堅決不要;
(2)大人需要幫忙時應該找大人,而不是找小孩子幫忙; (3)對于陌生人給的有誘惑力的玩具要堅定信念不動搖; (4)自己的身體不能隨意被人觸摸。
板書: 不輕信 防受騙
4. 互動交流: 我們平常出去最多的地方是哪些?要注意些什么呢? (1)如果去上學、去公園等,遇到跟蹤,要盡量去一個安全的地方;遇到意外還可以大聲喊叫尋求幫助;
(2)去超市、餐廳等,如果與家人走散,不亂跑,請求相關工作人員幫助; 5.討論:出門在外,難免遇到陌生人,剛才我們交流的情況都有可能遇上不懷好意的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不能讓人相信呢?我們又該相信哪些陌生人呢?
(在街上:交警或協警;在超市、餐廳里:收銀或保安等工作人員;) 【設計意圖:教師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們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會面對,對一些潛在的威脅有所認識和防范,不斷豐富安全知識,選擇正確的行為,進行自我保護。】
三、歌謠總結 升華主題
師:希望同學們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心中要有110,安全防范記心間! 一起讀歌謠:
心中要有110
心中要有110, 遇事提高警惕性。 若遇壞人速報警,趕快撥打110。 心中有了110,用心防騙防陷阱。
【設計意圖:把學習成果巧妙地編成兒歌以及平安寄語,讓學生心中常記110,學會安全自護自救,有助于落實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
四、拓展運用 1.制作“溫馨提示”卡
師: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設計天才,制作自己的安全卡。然后把它隨身攜帶或貼在醒目的位置,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也讓家人放心!
(安全卡上:“不要到偏僻的地方玩”、“不要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要隨便和陌生人交談”、“出門要告訴家長”、“記住爸爸媽媽的聯系電話”等)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溫馨提示卡,讓學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將安全牢記心中,增強教學效果。】
板書設計:
陌生人 要警惕 遇危險 打110 心中的“110” 遇事情 多動腦 不輕信 防受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