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畫家齊白石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美版四年級上冊8.畫家齊白石_ 北京市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美術人美版四年級上冊8. 畫家齊白石_ 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實驗小學
教學設計個人信息
課題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 (ipad教學)
學科 美術
學段
第二學段
年級
四年級
相關領域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教材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領域的課程,美術欣賞是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通過介紹不同的優秀美術作品,讓學生獲得視知覺的審美提高。本節的欣賞課選取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他對傳統繪畫的突破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拓展了傳統花鳥畫的題材范圍,他的作品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性,更具有創造性,在中國美術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因為他在意境的營造與藝術手法的表現上啟發我在與兒童繪畫視覺之間找到了一些契合點并開展此課。傳統的課堂教學師生需要尋找搜集有限的圖書、道具等費時費力的資源,占用課堂大量時間,也并未達到教學的效果。本課一改傳統課堂的美術欣賞教學方式,采用ipad教學一對一多媒體教學,教師通過ipad為學生提供一系列關于本課的電子圖書的內容如齊白石先生的人生經歷、繪畫題材、表現方法和風格特色等方面,利用iapd平板的聲光電的各種資源,從而使了本課具象的知識內容變得形象豐富,創造了一個生動多樣化的交互方式和愉悅高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并使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得到有效落實打破刺激學生的感觀,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審美主體。
同時本課一改傳統的繪畫工具,學生們們在利用iPad 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創作了大量的美術作品,給美術教學帶來了新的力量,激發了孩子們濃郁的學習興趣,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用各種感官親身感受藝術大師的創作,因此欣賞課不僅是欣賞筆墨情趣,讓學生只走眼不走心,欣賞課要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深度的欣賞活動。真正走近這位離去多年的可愛老人,感悟中國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建立在前兩個學段教學基礎之上,雖然屬于“欣賞·評述”的學習領域內容。但從教材體系看本課教學主題,分別圍繞兩條脈絡貫穿本課展開。一是以國畫水墨體系
2
脈絡開始,從三年級的《彩墨游戲》和四年級的《用彩墨畫魚》和《動物的臉》等國畫課程形成了本冊教材的中國畫系列單元,為學生對于在認識和欣賞中國畫的基礎上,初步了解其藝術特色。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體會墨色的調和方法,并感受中國畫獨特的魅力和神奇;二是從課程造型的脈絡來看,在五年級中的學習陸續展開了《花鳥畫》、《山水畫》等一系列國畫課程,本節欣賞研究課恰好是為國畫實踐理論做一理論指引,讓經典作品走向孩子,讓學生學會思考運用更多的方法表現畫面,建構造型表現的方法和知識。開拓藝術視野,使他們在欣賞中收獲愉快的經驗,有敘述和談論藝術作品的能力,培養對藝術作品敏銳的感受力,通過欣賞產生自由表達的興趣、愿望和能力,激發學生對國畫潛在的創造力。
學生分析:
五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欣賞評述能力,在繪畫表達上尊重客觀對象的感受,并希望以寫實觀念表達想象的內容。但對藝術品和藝術世界的審美還屬于初步的探索階段,因此掌握熟知的藝術術語較為簡單,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教師在選擇欣賞對象內容中不但要考慮到選材要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要有可接受性。如作品題材盡可能通俗易懂,與學生天真稚拙的審美心理特征相契合,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并且發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之美。
本節課同時通過不同的材料的觀察分析與對比,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觀察、討論的、表述等主動構建知識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一起探究畫家從關注生活到發現生活再到如何表達表現生活的欣賞過程,也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探究的路徑和策略,有目的的對齊白石的作品進行深度欣賞活動。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通過了解齊白石的生平事跡,來探究其藝術風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電子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觀察、分析、討論、鑒別等活動,進行深度欣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學習齊白石先生對生命的美好祝愿和熱烈向往,以及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圖片、材料認知齊白石作品的表現方法和藝術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可以用準確的美術語言或文字,去表達出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心得。
3
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將大量相關的材料、圖片、文字搜集并整合,設計制作電子書置入學生的平板電腦。 一、 作品背景故事情景導入
1.小故事導入 (插入國畫小品畫與背景音樂跟進故事情境)
教師:一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到一位畫家家中作課,他隨手翻到一本著名詩人査初白的詩,有意選取了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想請這位畫家能否來表現出這樣一幅又有景有可以有聲的畫面。如果是你怎么表現這幅作品呢?
學生交流討論,表達畫面構思:有青蛙、溪流、山谷……
教師:同學們想法創意都不錯,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位畫家筆下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和你想的一樣嗎?你看到什么了?
逐一出示這幅作品的畫面解析,從山泉----溪流----蝌蚪……畫面、對話交流啟發學生親自體會與畫家的構思作一比照
【教學意圖:對于中國畫的欣賞,小學生是頗有難度的。教師設計從故事畫面的進入讓學生探討分析聯想這樣的意境,再對比畫家創作創作的分解步驟,讓學生對作品的解讀進行的非常順創。從蝌蚪聯想到青蛙媽媽,沒有蛙聲勝似蛙聲,這樣一幅畫中有畫,畫外還有畫的創作意境讓學生恍然大悟,不由得發出由衷的贊嘆的同時,也對畫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幅充滿滿詩情畫意的作品是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畫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藝術家……教師引出板書課題:齊白石 2、 交流討論,解讀作品內涵
① 這四幅作品都是白石老人的作品,我們來看看白石老人畫的都是什么內容?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自于哪里呢?為什么要畫農村呢?
② 來先讓我們通過一段小短片認識下這位老人?赐暌曨l你大概對他有所了解吧。
③ 他從小生活在湖南的農村,50多歲才定居北京?墒亲屛也唤獾氖沁@些作品都是他到北京時
畫的,為什么還是愿意畫畫農村的景象,為何呢?同時他表現的畫面給你什么感覺呢 結論我們可以看出齊白石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熱愛家鄉、童心未泯的老人。(貼標題) 【教學意圖:在欣賞作品之前,首先一定程度要喚起學生對畫家本人或生活的情感,進而才能產生對本課學習的情感和更多的聯想分析】
二、 電子書賞析作品,自主探究畫家藝術表現語言
你們真是會解讀白石爺爺的心思啊!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國畫世界,領略下大師是通過怎樣的畫面來傳達他這份鄉心和童心的呢?
任務提示探究方向、布置探究角度:請各組選出一組你感興趣美術語言,打開ibooks電子書進行閱讀與討論,在你選擇的繪畫語言中尋找并概括出白石先生作品都有哪些特點?在作品中哪里可以找到答案?
4
教師引導學生探討三組交流結果:
① 分解構圖形式:你從他的構圖中給你第一感覺是怎樣的?哪一組同學可以來交流一下齊白石
先生在它的構圖是怎樣表現的呢?
留白(這是一片荷塘,而畫家是怎么表現的呢?有什么作用呢?整幅畫以大量的留白創造出無限想象空間感,除此之外你還找到其他特點了嗎?作用 疏密、大小、動靜。他們如同一組組對比,使得畫面更加生動,更有生活氣息了。
② 探析造型語言:哪一組同學可以來交流一下齊白石先生在它的用筆變化又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回答: 用筆濃淡。
對比分析探絕技:快來打開白石爺爺的海鮮袋兒,看看他畫的蝦和生活中的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相似地方。結論齊刪除了真蝦非常多的細節,如蝦身體的節數,蝦眼、蝦殼上細碎的斑紋或者蝦腳蝦須也沒有畫全。相似之處都是蝦,但畫家可以的安排,恰恰增加了蝦的神氣。所以畫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貼標題)
除此之外你還看到畫面有什么特點嗎?干濕為什么這么表現呢,讓我們再拉近一些看看。那小昆蟲表現的怎么樣?干枯的變化體現昆蟲的質感,而葉子則表現的水墨淋漓。用筆既有粗獷的表達也有細致的描繪這也是畫家的一種風格特點--------兼工帶寫。那如果去掉或加上小動物有什么區別?更熱鬧了,有生機了….你讀懂了畫家的意思和想法,可見畫家對他們是很喜歡的。 ③ 色彩語言
探究色彩的同學有什么新發現嗎?他都用的是什么顏色呢?從這幾張中給你的感受是什么?畫面局部放大鮮艷 大膽夸張單純明快、色彩鮮艷、對比響亮 從哪些顏色感受到的?
那他為什么會喜歡用這些顏色呢?這種色彩的感覺從何而來呢,你能猜想到嗎?
這是來自于民間繪畫的色彩。齊白石先生57歲之前一直生活在湖南,是一位木匠,一直感受著農村特有的樸素、鮮明、自然和民間藝術。并且形成了自己紅花墨葉的風格,那么我們看到白石老人居然連畫面顏色都大都采用家鄉的顏色,又一次的說明什么呢?借紅花墨葉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齊白石爺爺通過對畫面的色彩賦予特有的情感,以簡練率真的構圖和筆墨來表達對生活的體驗和真實的情感,并通過一定的意境設置表現畫家獨特的生活感受。在1915年齊白石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標題,我想我們研究了這么多,你應該為何有這個稱號了吧無論是任何的內容題材,畫家為什么都能表現地如此精致栩栩如生嗎齊白石爺爺如此觀察生活,熱愛生活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美好祝愿和對生活的熱烈向往。
【教學意圖:根據學生以往國畫實踐的記憶和經驗,提煉出齊作品水墨表現的要素。探究目的明晰,學生通過一組組對比的美術語言的發現,最終在教師的啟發下逐步深入到藝術風格特點,在互動對話過程中尋求生命發展的意義! 三、 形象鑒別,整合創生
我想這下你對畫家有一些了解了嗎?下面尤其來做鑒寶專家,可不可以選出哪張是齊白石爺爺的作品。分組。
紅花墨葉、徐渭(齊白石學習,潑墨豪放、淋漓盡致,齊有繼承和創新),何水法繼承齊紅花墨葉進行創新、李苦禪(齊白石的學生,繼承大氣,顏色構圖有所創新,看起來像齊白石的意境。 看來你們也具備了專業鑒定人士的鑒別力了呀!
【教學意圖:在探析分解畫面的形式要素之后,再一次通過作品鑒賞環節熟悉畫家的作品風格,是理論最終在實踐中得到論證,增加學生對畫家認知度的同時,拓展關聯學習到其他風格相仿的畫家作品!
5
四、藝術實踐,創作內化
了解了這么多,得知齊白石爺爺喜歡畫日常生活中的題材,今天我們可不可以也嘗試一下呢.當然也可以繼承創新。這個場景你們熟悉嗎?我們這樣的景象我們并不陌生,但不知道你是否關注過,那今天用像齊白石老人那樣對生活的贊美和熱愛用國畫的形式畫一幅創作吧?
教師先利用zenbrush軟件做示范,讓學生在熟悉ipad繪畫軟件的功能運用的同時,再一次體會老師是如何發現生活以及如何表現生活的。
【教學意圖:在對齊白石先生作品有了比較深入的知覺了解之后,教師再次提供了校園一角的素材,讓學生對如此美的景色覺得既熟悉又感嘆,使學生升華出對生活的熱愛的這一情感!
五、交流評述
你們發現的可真多,可見大自然在教我們美術。∧憧疵總人在創作時都會從不同的角度把自己認為有意思好看的地方進行表現。通過對生活中景象進行自己主觀的添加和概括,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情感。只要我們用心體會生活,都會捕捉到美好而幸福的瞬間。最后。雖然齊白石爺爺早已離開了我們,但感謝他今天讓我們不僅在美術知識上而且對生活的態度都收獲了很多,讓我們在最后默默仰望著這位人民藝術家,表達我們對他的崇敬和熱愛。
【教學意圖:此展示環節淡化了甄別性評價,帶給學生的是提高自我審美的表達能力。】
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300-500字)
一節美術欣賞課的關鍵在于是否能讓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知覺體驗,可以獲得與自身學習生活體驗相契合的共鳴與啟發,從中可以形成對這個物質世界的一種新的感知和發展,提升對事物關注的生命意義。因此教師把握欣賞課的“質”是進行欣賞活動的核心,打破傳統欣賞課老師講解學生聽的模式,從情感入手,關聯形式表達逐步將欣賞活動推向高潮,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對話的過程中尋求教學內容的意義。整個欣賞課從關注作品——探究作品再到表現作品,一系列的教學設計緊緊圍繞“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而進行解讀和探究,整個學習過程既整合了學生的感知,又升華了視覺圖像的感悟。并且建立在圖像對話基礎上的交流. 因此ipad教具的提供,在很大程度為這節欣賞課具有嘗試性的探索和進展。一方面將欣賞課多元化的內容,散點碎片式結構知識有效的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提高課堂的效率。第二也正是由于運用ipad進行藝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教具中快速而大膽進行創作,從而對于畫面美的思考與發現多于對繪畫技巧與水平程度的關注,這恰恰與這節美術欣賞課的目標與意義不謀而合,最后呈現的作品也帶給學生的是成功的愉悅和自信。讓學生在個體理解和感知的基礎上實現提升和內化,多去關注生活,用一雙美的眼睛去發現尋找生活的點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