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鄉變了樣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5課《家鄉變了樣》天津市 - 北辰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 第十五課 家鄉變了樣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步伐,我們的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衣食住行較過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課力圖通過對比家鄉過去與現狀的差別來引導學生關注家鄉變遷,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同時也望能夠激勵學生善于用自己的雙眼去捕捉生活中的點滴變化,拓展學生的創作思維,豐富創作內容,提高動手能力。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全面的認識和感受家鄉的美并通過欣賞中國畫作品了解中國畫的表現方法、認識兩位中國畫畫家,能夠用蠟筆繪畫的方來表現家鄉的變遷。
2、過程與方法:教師運用講授法、演示法、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思考來總結繪畫中所需注意的事項。細心回憶家鄉變遷用蠟筆繪畫進行表達。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城市的巨大發展與變化,樹立起學生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引導他們愛家鄉以家鄉為自豪。
教學重點:發現家鄉的變化,感受家鄉的美麗,進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用蠟筆繪畫的的方法來表現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對家鄉及生活的熱愛。 教學難點:如何表現家鄉的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演示用紙、筆、油畫棒等..... 學生準備:紙、油畫棒或蠟筆、彩筆
教學過程:
一、 圖片欣賞與語言相結合導入
1、由教師展示家鄉的精美圖片(圖片包括天津的現代標志性建筑、歷史風貌街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飛機游輪等交通工具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教師利用詩意的語言及優美的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起一種美的享受。使學生在美妙的情景中用心體驗家鄉的景致。
二、 家鄉城市特色的發掘與體驗
1、引導學生去體味家鄉的文化及藝術特色,使學生對自己的家鄉有充分的認同感。在本環節中教師展示一批天津在工藝美術、建筑、民俗文化方面的一些特色。同時教師運用天津話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回憶家鄉的風土人情。
2、請班內一位有相聲才藝的同學進行一小段的才藝展示,在幫助學生切身體會家鄉文化的同時亦增加課堂的生動趣味性。
三、 優秀名畫的欣賞
1、名畫作品的欣賞環節向學生傳遞一定的美術知識暨中國畫中寫意畫與兼工帶寫的兩種表現形式。增強學生的基本美術素養認識兩位中國畫畫家:崔如琢、周聞。
2、通過欣賞名家作品,帶給學生一個思維的啟迪以及為學生展示一個藝術發展與獲得成就的最終方向。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對美術有興趣的學生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
四、 蠟筆繪畫的造型思考
1、教師展示兒童畫蠟筆繪畫作品。請學生思考討論蠟筆畫中所運用到的色彩、線條及裝飾圖案。
2、引導學生通過對造型元素的分析來談一談、“你”覺得畫面中畫的是什么內容?有什么趣味等等......
五、 教師演示繪畫表現技法
1、教師演示蠟筆畫繪畫創作的方法。演示中教師將紙對折一分為二,引導學生一部分來思考和繪畫家鄉過去的樣子、另一部分表現家鄉現在的美景。
2、教師利用蠟筆直接進行繪畫、在繪畫展示中教師以敘述的口吻回顧家和校園附近的巨大變化。對繪畫表現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重點的提示和技法的說明。
六、 討論交流拓展創作思路
1、在學生聽了教師的回憶以及所展示的作品后,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你能回憶一下家鄉有哪些變化么?你想表現和繪畫什么?”教師針對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升華。
七、 練習與實踐
1、在學生有了自己所想表現內容的想法后,教師明確提出實踐作業的要求。請學生根據要求以及自己豐富的體驗和想象來完成作品。在學生繪制作品時,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并對學生給予支持和鼓勵。
八、 總結與點評
1、在學生完成作品后,教師收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進行集中展示。展示中教師有請作品的作者為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并嘗試著大膽描述家鄉的變遷,以此引發全體學生的回憶與共鳴。進一步使學生在美術作品中感受變樣的家鄉、變美的家園!
2、教師將這些作品貼至預先設計好的板報欄中、使學生結合本課的繪畫來繪制一幅黑板報,引導學生將有關家鄉變遷的知識以黑板報的形式在課下進一步地探討、交流、學習與展示。
九、 課后拓展
1、教師配合背景音樂展示家鄉的各種美景,向學生介紹天津近現代以來在多個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同時在德育方面引導學生向為這座城市辛勤付出的工作者致敬。
2、教師展示手抄報作品,提倡學生將所學知識結合手抄報形式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把家鄉的美和變化傳遞給更多熱愛這片土地的人。
板書設計:
第十五課 家鄉變了樣
名畫欣賞: 繪畫中可使用的圖形線條:正方形、 長方形、三角形、圓形、不規則 1、周 聞 浦江東望 兼工帶寫 圖形、折現、 曲線......... 2、崔如琢 荷塘清夏 寫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