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云肩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10課《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云肩》四川省 - 宜賓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云肩》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云肩》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教材第12冊第十課《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伸拓展課程,本節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的內容。
云肩,也叫披肩,古代置于肩部的裝飾織物,屬于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手工藝術,云肩最初只是用于保護領口和肩部的清潔,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裝飾物,多以彩錦繡制而成。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無論在造型、色彩、技巧上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的藝術成就。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云肩的歷史演變過程,激發他們對古代傳統服飾文化的興趣,使孩子們感受“設計”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初步建立“學以致用”的設計理念。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四合如意式云肩與條帶式云肩的外形特點,認識抽象性紋樣和概括性紋樣,了解云肩顏色搭配規律。 2 技能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設計運用能力,能在小組成員的合作下順利完成云肩的設計與制作,通過作品展示及評價,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云肩的實用性、功能性、裝飾性和藝術性,感受傳統服飾文化的美,體會千年來民間藝術底蘊,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在對云肩的設計過程中,通過搭配各種紋樣來表達對生活的美好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四合如意式云肩與條帶式云肩的外形特點,
認識并掌握抽象性紋樣和概括性紋樣
2教學難點:抓住四合如意式云肩的特點,大膽構圖與造型,靈活運用抽象性紋樣和概括性紋樣對云肩進行設計創作 三、 學生情況分析
云肩在很長一段時間已經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實際上四年級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它,因此缺乏對云肩的造型、紋理、色彩的直觀認知,增加了課程難度。 四、 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學生形象思維發 達的認知特點,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多媒體教學法、討論法、游戲法、競賽法等。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等學具:
學具:云肩底布、各種紋樣繡花素材、彩繩、剪刀等 六、教學過程: 一、 課堂引入
談話導入 多媒體播放宮廷劇《延禧攻略》圖片 引出本課課題《云肩》
二、 教授新課(15分鐘)
(一)了解云肩歷史演變過程 初步認知云肩
視頻展示不同時代、不同式樣的云肩圖片,讓學生了解云肩歷史演變過程,建立對云肩的初步認知,為接下來的教學作鋪墊。 (二)小組討論 深入學習 了解云肩外形結構特點及紋樣特征 老師圍繞云肩設置了五個問題,五個小組每組挑戰一個問題。同學們仔細閱讀老師準備的云肩資料,小組內討論并解決問題,將答案寫在橫線上,最后由組長代表組員在全班作匯報,老師板書作總結,讓學生了解云肩的外形特征和紋樣特征,了解云肩的顏色搭配規律,讓學生對云肩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 1、 外形結構:四合如意式 條帶式
2、 紋樣特點:概括性紋樣(動物 植物 有良好寓意)
抽象性紋樣(如意紋為主)
3、 顏色搭配:以五色為主 三、 創作設計(20分鐘) 四合如意式云肩底板制作環節:
1.老師示范操作 四合如意式云肩底板制作步驟:
將正方形紙板連續對角折2次,在最長邊畫出如意紋,并剪下,從其中一角沿折痕往中心剪出一道口子。 2. 學生分小組進行創作比賽:
創作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四合如意式云肩底板設計創作,利用如意紋設計并剪出四合如意式大小各一幅。看哪個小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本環節的制作。
云肩裝飾設計環節:
1. 老師示范操作云肩設計裝飾步驟:
選擇適合的紋樣進行粘貼(圖案粘貼對稱 ) 2. 學生分小組進行云肩的設計裝飾創作比賽:
創作任務:
粘貼繡花紋樣 選擇適合的繡花紋樣對大小云肩底板進行裝
飾。(先整體擺放 紋樣對稱 再進行粘貼)
將兩款云肩成品重疊后放置在圓錐形擺架上,任務完成。 四、 欣賞評價(3分鐘)
每組請一名學生代表佩戴好本組云間作品,在前臺進行作品展示,同學們發表自己對作品的評價最后老師作點評,在評價作品時,要充分肯定孩子們的創造能力,以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希望他們在生活中激發靈感,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服飾品,以此美化我們的生活。
五、 學生課外拓展實踐
云肩作為一種古代的服飾雖然沒能繼續走進現代人的生活,但它作為我國古代服飾文化的歷史鑒證,仍被保存在各個博物館以及民間收藏愛好者之中。 但隨著弘揚民族文化的潮流,越來越多的人身著漢服,佩戴云肩出現在街頭。很多的藝術場所、酒店等也紛紛用云肩
掛在墻上作為裝飾,提升藝術氛圍。云肩逐漸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再次走進我們的視野。希望孩子們課下運用自己的智慧繼續挖掘云肩的美,讓云肩以更多的形式融入我們的生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