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活中的裝飾布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3課《生活中的裝飾布》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3課《生活中的裝飾布》北京市西城區廠橋小學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生活中的裝飾布
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美術 學段:第二學段
年級
三年級
相關領域 設計應用
教材
書名:《教育部審定2013 義務教育教科書 美術》第5冊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年4 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以《課標》為指導,2011版《美術學科課程標準》指出:“‘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形成學生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為目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科知識融入生動的課程內容中,密切聯系生活,突出應用性、審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
基于以上的指導思想,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冷色,切身感受冷色給人帶來的美感。通過生活情境的貫穿,將冷色知識點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使學生體會到裝飾布具有實用和美觀的雙重價值。在藝術實踐環節,學生運用所學,根據所需設計裝飾布,形成裝飾美化環境的意識,體驗裝飾生活環境的過程及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可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理論依據:
以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教學觀作為理論支撐。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下豐富、調整、形成自己的經驗結構的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不是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與分析、比較與嘗試、體驗與探究等一系列活動,循序漸進的了解連續紋樣的圖案設計,重在引導學生自悟與探究的過程。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生活中的裝飾布》是《人美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美術》第五冊、第13課的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與四年級上冊中《快快樂樂扭秧歌》一課共同構成色彩知識中的冷暖知識系列。本課將以冷色為知識點的色彩知識融入課程中,密切聯系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突出應用性、審
2
美性和趣味性。生活中的裝飾布是我們常見的,它給我們的生活和家居增添了色彩,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初步學習連續紋樣圖案的基本設計方法,感受其重復、韻律、節奏等裝飾美,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學生情況:
我校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設計技巧,具有一定的表現能力和探究能力,學生合作能力也處在提升階段。色彩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他們每天都會看到五顏六色的事物,在具備了三原色、三間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課上的“視聽體驗”活動,學生對于冷色的認識和感受并不困難,對顏色的視覺感受能夠用較為準確的詞語描述出來。對于冷色裝飾布學生也并不陌生,通過欣賞書中和課件中的圖片,引發學生對于生活中自己所見到的裝飾布的回憶。但是,對于裝飾布上的連續紋樣的設計,還需要教師為其搭建腳手架,設計探究活動來引導他們尋找設計方法和規律。并啟發他們可以運用多種不同的表現方法設計冷色的裝飾布。 教學方式:
通過啟發式、體驗式,以及實踐活動等教學方式,采用支架式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的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展開教學活動。具體體現在:
1.任務驅動: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及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帶著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進入各種體驗與探究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使學生更主動地分析、探究。最終將自己設計的作品應用于生活,使學生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2.支架式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圍繞學習主題,分解教學難點,通過啟發性設問、游戲型學具,以及探究活動、教師示范等不同方法,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的方式由淺入深逐步建構新知,最后通過多元評價體現建構的意義。 教學手段: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通過視聽課件、圖片、教師范作、自制教具、學具等,加之教師設問,創設學習情境,逐步開展教學活動。 技術準備:
教師:教材、自制課件、板書、室內場景教具、范作、彩紙、印章、印臺、水彩筆、展示學生
作品的懸掛式展板等。
學生:教材、評價表、水彩筆、冷色彩紙、自制印章、印臺、剪刀、泥釘、小噴壺、彩色墨水
等。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知識與技能:
認識冷色,知道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初步感受冷色,能運用簡單的連續紋樣及冷色設計裝飾
3
布。
過程與方法:
1. 在觀察、欣賞、比較,及視聽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冷色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2. 在利用游戲型學具進行拼擺、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用連續紋樣和冷色設計裝飾布的基本方
法,感受裝飾布上的連續紋樣帶給人的秩序美、節奏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中感悟藝術與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探究色彩奧秘的興趣及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感受冷色,知道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學習利用連續紋樣和冷色設計裝飾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設計冷色裝飾布。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深入探索 巧妙設計
課前準備 常規:明確本節課“習慣態度”評價點
激趣導入 初步感知冷、暖色
游戲熱身、創設情境
藝術實踐 展示評價 課后反思
“我的進步”、“下次加油”
用喜歡的方法設計冷色裝飾布 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多元評價 拓展延伸 設計應用于生活
感受裝飾紋樣的美感
欣賞書中作品
教師師范、突破難點
尋找身邊的冷色
觀察、探究紋樣的設計方法
生活中的裝飾布
4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技
術
應用
時間
安排 課前準
備
常規:提出本節課形成性評價中 “習慣態度”方面的評價點: “互相謙讓” “輕聲合作”。 明確本課習慣態度方面的評價
點。
常規培養,使學生明確本課習慣態度方面的評價點,有目的的進行評價。
多媒體課件 10秒 一、 激趣 導入; 初步感知
(一)游戲熱身
游戲內容:聽音樂,找圖片
1.歡快的音樂。 2.舒緩的音樂
請學生挑選圖片后將圖片翻轉,看背面的色卡。
小結: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
(二)創設情境
生活情境:社區敬老院需要裝飾和布置,需要同學們為其進行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聽到音樂后的感受,挑選圖片。
學生將圖片翻面,看背面的顏色。
通過播放兩種不同的音樂,配合欣賞自然界中的景物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冷、暖色給人的不同感受。利用視聽體驗,提升學生圖像識讀的能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音頻 多媒體課件
2分鐘
二、 深入探索; 巧妙設計
(一)認識冷色,知道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
1.設計需求:根據調查得知老人們喜歡安靜、舒適的環境。
設問:“適合用什么顏色裝飾能符合設計需求?”
2.利用課件中的色相環,引導學生認識冷色。
3.繼續利用課件中的色相
(預設)學生根據上一環節的視聽體驗可以回答:藍色、綠色、紫色……
認識冷色,了解冷色相關知識。
通過課件引【解決教學重點之一】
明確設計需求,根據上一環節中對色彩的不同感受,挑選顏色。
通過分析比較,教師適時點撥引導,使學生對冷色的知識有正確的理解認識。
課件
課件 課
16分鐘
5
環,引導學生對比暖色進行分析。
(二)利用冷色設計裝飾布 1.尋找身邊的冷色。
過渡語:“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冷色的裝飾,請你找一找。”
2.初步了解冷色的裝飾布。 過渡語:我們身邊用冷色裝飾的東西真不少。下面請你打開書28頁,看看書中用冷色的知識設計了什么?
3.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裝飾布。
過渡語:這些以冷色為主的家居布藝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的享受。我們今天就來用冷色調為社區敬老院設計裝飾布。
(三)學習利用連續紋樣和冷色設計裝飾布的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體驗:
觀察裝飾布的圖案是如何排列的,并嘗試利用學具進行拼擺。
2.組織集體反饋與交流:
請圖案排列有規律的小組到前邊展示,并說一說圖案是怎樣安排的。
設問:“幾位同學的擺法有什么共同之處?”
追問:“什么有規律?”
3.引導學生探究裝飾方法:
將學生拼擺的卡片與教導,對比分析冷暖色是相對的。
學生通過觀察,找出身邊的冷色的裝飾物(服裝、教室環境等)。
生:窗簾、床罩……
明確學習內容。
獨立思考并體驗:先觀察,再根據自己發現的規律進行拼擺。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圖案排列有規律。
(預設)學生可能回答:方向有規律、位置有規律……
(預設)通
【教學重點之二】
認識冷色在生活中應用的多樣性,為學生設計應用裝飾布做好鋪墊。
【解決教學重點之二,并突破難點】
學生初步探究裝飾紋樣的規律變化。
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了解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學會設計裝飾布。初步感受造型圖案的美。
引導學生通過件 自制 學具 家
6
具上的正方形靠墊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觀察與探究。
設問:如果用來裝飾靠墊,這個圖案有什么問題?怎樣調整?
4.啟發學生設計思路:
教師用四張學生拼擺的紋樣組合成一個大的正方形,貼在靠墊上。
小結:可以把一組相同的紋樣左右、上下重復組合,會形成連續的紋樣。 5.組織小組合作拼擺: 布置任務:各小組將每個人的紋樣進行組合,成為連續紋樣。
6.引導學生發現連續紋樣的色彩規律:
請圖案底色不同的一組同學將拼擺完成的連續紋樣貼到黑板上的靠墊上。 設問:“他們拼擺的紋樣除了方向還有什么規律?”
7.小結:
通過黑板上所展示的教具,引導學生分析圖案的大小、顏色和不同的圖案之間的規律。
8. 感受連續紋樣的美:
設問“有著連續紋樣的裝飾布給你怎樣的美感?”
如果學生沒有感受到或說不出“節奏美”,教師配合圖片播放一段節奏感強的音頻,利用審美通感幫學生搭建腳手架。 過觀察與分析,學生可能回答:紋樣太小、主體不突出……將紋樣放大、多畫一些圖案等。
拓展設計思路,了解設計連續紋樣的方法。
各小組同學進行交流、調整,將每個人的紋樣進行組合,成為連續紋樣。
學生觀察、鞏固之前所學。(預設)可能回答:底色有規律。
學生觀察、比較、分析。
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預設)學生可能回答:整齊、有秩序有節奏感……
通過視聽體驗,感受連續紋樣的節奏美、秩序美。 交流,探究裝飾方法。
了解可以將一組紋樣不同方向的重復排列變成連續紋樣。
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合作意識。
通過觀察、對比、發散學生思維,拓寬學生思路。
進一步明確連續紋樣的簡單設計規律。
感受生活中裝飾布上的紋樣帶給人的美感。
居教具 拼擺學具 多媒體課件
7
(四)分析作品,激發學生探究色彩奧秘的興趣。 1.帶著思考問題欣賞書中作品《榴開百子》 (1)找一找連續紋樣。 (2)設問:冷色裝飾上為什么有暖色?給你怎樣的感受?(播映課件呈現作品的兩種效果,引導學生的對比分析) 小結:冷色中用一些暖色作點綴,這種裝飾的美富有跳躍性,更活潑。 2. 欣賞優秀同學作品。 過渡語:同學們的作品也很精彩,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五)教師示范 用印制的方法設計制作裝飾布。示范要點: 1.根據設計需求選擇恰當的圖案。 2.印制的圖案要清晰。 3.連續紋樣的布局及色彩。 4.拓展多種作業形式: 滴染、剪貼、噴印等。 學生觀察,找一找連續紋樣。 學生通過對比觀察,發表自己的見解。
欣賞同齡人的作品,樹立自信心。
觀看教師示范,清楚地了解步驟及要點。
使學生感受冷色調的裝飾布上可以有少許暖色,看起來更活潑、富有情趣。
開闊眼界,使學生在設計時有多種思路。
【進一步突破難點】
通過教師示范提高學習效果,并滲透設計意識。
課件 課件 實物投影 藝術實踐 (一)布置作業、提出要求: 選擇喜歡的方法,以冷色為主,為___設計一塊有連續紋樣的裝飾布。 (二)巡視指導 發現學生遇到困難及時幫助指導。輔導要點: 1.圖案的選擇、顏色的搭配; 2.連續紋樣的設計、安排。 3.不同工具的使用。 (三)教師結合習慣態度評價點發給表現優秀的小組獎勵圖案。
明確作業要求。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表現方
法,選擇相應的小組進行藝術實踐——
1組:鏤空噴印 2組:滴染、染紙
3、4組:剪貼法
學生根據興趣選擇設計制作方法。體驗創作的樂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習的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時,分層次
課件
17分鐘
8
5、6組:印制法 安排實踐內容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優勢,以達到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
展示
評價
(一)利用常規的“形成性評價表”結合評價點進行自評、同桌互評。
(二)學生將作品展示到前
邊“敬老院房間”及“懸掛
式展板”上,全班同學進行欣賞。
部分同學進行自評、互評。
欣賞同學作品,根據評價點進行自評、互評。 在欣賞、評價中學習,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借鑒提高,同時提高學
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品的展示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對美術的長久喜愛之情。
4分鐘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將設計應用于生活。
小結: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社區敬老院的休息室煥然一新,老人們可以在這種安靜、舒適的冷色調環境中
修養身心。
其他班同學設計的裝飾
布小樣也已經應用到了一間臥室當中。希望大家設計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應用到生活中去。讓我們身邊到處都有用雙手創造出來的美。
學生開拓眼界、激發繼續創作的欲望。 課堂知識能力的學習最終要在生活中應用,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美化生活,注重與生活實
際的聯系。
多
媒體課件
50秒
課后反思 (一)對本課“習慣態度”進行自評和互評。 (二)師評。 學生根據自己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填寫評價表中“我的進步”和“下次加油”兩項內容。
(課后) 激勵學生不斷
改進自身不足,不
斷進步。
課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