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深圳市小學科學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教科版小學二年級下冊《1.3磁鐵的兩極》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教科版小學二年級下冊《1.3磁鐵的兩極》
1. 教學設計的依據
1. 教學設計的思路
1.1. 教學理念
《磁鐵的兩極》屬于物質科學領域的教學內容。磁鐵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并對磁鐵現象感到新奇和有趣。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磁鐵能吸引什么”、“磁鐵怎樣吸引物體”。本課是目標很明確,就是引導學生探索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本課教材內容分為三部分:“聚焦”部分,“磁鐵的各個部位都有磁力嗎?”、“磁力的大小相同嗎?”兩個問題明確指向“磁力”的概念,以及磁力分布“兩端強、中間弱”的特點;“探索”、“研討”部分,通過借助回形針、鐵粉盒等材料,讓學生觀察到條形磁鐵兩端吸引的能力更強,并由此現象得出條形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從而建立磁極的概念;“拓展”部分,讓學生利用本課所學的方法判斷蹄形磁鐵的磁極,進一步體會“磁鐵有兩個磁極”。
從整個單元的編排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老師設計的實驗,在觀察中發現現象,根據現象進行研討,從而初步認識此現象,為高學段“能量”單元的學習打下基礎。
1.2. 教材版本與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磁鐵的兩極
1.3. 教學對象
濱海小學2018級7班學生
1.4. 教學條件
學校具備科學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多媒體設備,具備信息技術介入教學以及學生每人都具有一套相應的實驗設備,滿足學生每一個人都可以體驗的心里需要。
執教者年輕、熱情、有活力、熱愛教學、喜歡和學生相處。
2. 教學內容分析
2.1.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教學內容的學習要求
2.2. 教學內容在不同版本中呈現方式分析
大象版:本課出現在大象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關于磁鐵的基礎內容放在了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課程以“爭奪曲別針”的游戲引入,學生發現不同部位對曲別針的吸引程度不同。探索活動中主要以懸掛法吸引曲別針的數目探索條形磁鐵不同位置磁性的強弱,鼓勵學生有其他的方式進行驗證。得出結論總結。
教科版:通過磁力小鋼球或者回形針或者鐵粉發現條形磁鐵各個部位的磁力有些不同。探索活動分為3部分,活動1,學生使用一個回形針分別感受條形磁鐵在不同位置磁鐵磁力的大小。活動2,學生通過測磁卡,平面平移的方式,以不同距離可吸引到回形針來區別磁力的大小;顒3,將條形磁鐵放在鐵粉盒的上方,輕輕搖動鐵粉盒觀察現象,但實驗要求較高,教師用書中建議可以教師演示實驗。拓展為蹄形磁鐵的磁極。
人教版:人教版將本課放在了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進行學習。課本將小鋼珠放在不同位置,放開手后小鋼珠會怎樣進行引入?茖W實踐活動1:猜一猜,條形磁鐵的哪些部位吸引鐵能力強? 活動2:將曲別針放到條形磁鐵不同部位,有什么發現?(懸掛法) 活動3:將條形磁鐵放到一盤曲別針中再提起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顒4 將條形磁鐵懸掛起來,觀察它靜止以后磁極的指向。拓展與應用:蹄形磁鐵的磁極。
3. 教學對象分析
3.1. 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
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年多的科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合作、分析的能力也經過了一些訓練,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學習基礎。就本課的內容而言,學生在前兩課學習的基礎上,已經了解了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質,了解了磁鐵具有一種看不見的磁力,并還會隱約感覺到磁鐵兩端的磁力比較大,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3.2. 學生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學生對“同一塊磁鐵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是否有區別”的認識是模糊的,在前概念中可能存在許多不同的認知,如“各部分磁力一樣大”、“中間大、兩頭小”、“兩頭大、中間小”、“一頭大、一頭小”等,這是本課教學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同時在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進行條形磁鐵的平移不能有偏移,怎樣移動才可以使紙面不發生移動,對學生自身要求較高。
4. 教學設計的重點及基本思路
4.1. 實驗設計
用情景式的引入,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僅有的實驗材料進行設計完成自己的猜想。抓住“僅有的材料”和“主觀感受不可靠”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實驗。實驗中用1:1的實驗紙,包括操作過程中的動作要領等,減少可能會發生的誤差或者操作錯誤,得到可靠更多數據。
4.2. 教學設計思路
1. 實踐創新點
2. 理論創新點
1單獨密封袋
疫情期間不能進行小組合作,因此用了材料袋,不僅方便進行消殺,同時也節約了空間,降低成本。
2 微課視頻演示。
在實驗過程中有微課進行實驗操作演示,同時強調注意事項。
3 創設真實情境
在課程引入的過程中創設了真實的情境,包括警報聲、鐵幣移動等,很快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引發學生的思考。
1. 教學目標
1.1. 科學概念目標
1.1.1. 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
1.1.2. 條形磁鐵的兩端磁力最大,中間磁力最小
1.2. 科學探究目標
1.2.1. 能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做出推測。
1.2.2. 能夠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檢驗預測。
1.2.3. 能用多種方法探索磁鐵不同部分的磁力。
1.3. 科學態度目標
1.3.1. 能體會認真實驗和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1.3.2. 初步養成用證據說話的意識。
1.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4.1. 初步運用簡單材料設計實驗,學習用實驗解決問題的方法。
2.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實驗得出磁鐵存在兩個磁力最強的部分,一塊磁鐵有兩個磁極。
教學難點:收集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大,中間磁力小的相關證據。
3. 教學設備
交互式電子顯示屏、人手一套實驗設備
4. 實驗材料
條形磁鐵和5枚回形針,實驗記錄單
5. 教學過程
公開課簡稿
懸疑案件引入,抓住學生眼球(5min)
——師:同學們,周末老師帶了濱濱、海海和科科去參觀了科文博覽會。我們先去了磁鐵館,大家都興趣不已,濱濱買了條形磁鐵,海海買了環形磁鐵,科科買了橄欖型磁鐵。我們又參觀了世界名幣展,當濱濱靠近鐵幣時,突然警報響了。(警報聲)警報聲吸引了保安叔叔,保安叔叔看了濱濱的物品欄也很納悶,為什么會發生移動。誰能幫幫他?
——生:因為磁鐵有磁性,可以吸引鐵幣
——師:保安叔叔還發現了,不同位置的鐵幣移動的距離還不一樣呢,有的幾乎不移動,有的都移動到了紅色的警戒線上了,這又是為什么?小偵探們能不能再幫幫他?
生:可能是因為吸引鐵幣的點的磁鐵磁力大小不一樣?
師:如果真像你所說,5個點的磁力大小不一樣,那磁力大的點會怎樣?
生:磁力大的就把鐵幣吸引著移動的更多一些?
——師:那誰能猜猜,哪里移動的多,哪里移動的少
(記錄學生猜想,并再次回磁力大,移動多,磁力小,移動少)
科學探究,證據說話(8min)
————師:我們要用證據說話。老師給大家準備了條形磁鐵和5枚回形針。怎樣用僅有的材料,驗證條形磁鐵磁力的大小
(引導學生說出方案,并通過有限的材料和主觀不可靠,排除其他方案,只用一個)
(引導學生說出吸引回形針方案,并說出回形針擺放、“平推”、等要點,并在黑板上用圖片貼紙演示)
——師:這個方法在大家的討論中已經越來越成熟了。我們通過視頻做一個小結,看看有哪些我們剛剛沒提到的地方,比比誰看的最仔細。
(播放微課視頻:吸引回形針)
——師:大家看懂是怎樣做的嗎?我來考考你們
(切換展示臺)
(通過展示臺的操作,引導學生關注到操作要領和記錄回形針順序)
(切PPT)
——師:實驗中完成實驗并填好記錄單的同學安靜在座位上舉手,老師會挑選實驗完成又快又好的同學派發展示卡。
要特別注意,在疫情期間,粘貼展示卡時,我們要等一位同學上去貼完以后,另一位同學再上來。
現在就請大家化身小偵探,一起驗證自己的猜想吧!
動手探究,概念形成(12min)
數據匯總,實驗理答(10min)
——師:我們來看看實驗的A E兩點。先看A點(用紙板遮住其他的)再看看E點,(最后遮住BCD點)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讀數據,說出AE兩點磁力最大)
——師:你還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C點幾乎都不移動,C點有磁力嗎?教師實驗示范證明。C點磁力非常。
——師:研究完AEC點,你還想看看哪個點?
(引導學生看出各點的磁力并還原案發現場)
——師:科學家們也將磁鐵磁力最強的部分稱為磁極.那你們知道條形在哪里嗎?
——生:兩端(師用線條把磁極和兩端連起來)
——師引導學生再次回頭看自己的猜想,是否發生了改變,為什么?
延伸拓展,自主發現(2—3min)
——師:解釋清楚了這個誤會,如果其他小朋友經過,也會發生移動嗎?會怎樣移動呢?歡迎大家下課線上交流,下課!
6. 板書設計
7. 教學反
一、創設情境,讓課堂“動”起來
由于本課的受眾是二年級的學生,本課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通過之前的試教,我們發現學生對于磁鐵的兩極已經有了基礎的概念,而普通的引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我們選擇了創設鐵幣被移動的情景引入,孩子們更容易通過情境學習,用磁鐵展和名幣展將學生代入到情境中,隨著劇情的發展,“警報聲”響了,這種外界的刺激,學生表現出“怎么了怎么了,為什么警報聲會響”,同時調動他們的前概念——磁鐵吸引了鐵幣使鐵幣發生了移動,磁鐵有磁性,磁性大的可能會吸引的鐵幣移動多,磁性小可能會吸引鐵幣移動少;谥霸嚱贪嗉壍恼{查,大多數孩子知道磁鐵有磁性且條形磁鐵有兩極,但是具體哪里磁性大哪里磁性小,基本上有1:兩端大中間小2:兩端小,中間大3:一端大一端小 這樣三種想法。隨后讓學生猜想鐵幣哪里移動的多哪里移動的少,調查本班學生的前概念,引導學生怎樣通過僅有的實驗材料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后續理答環節時,在學生可能出現疲軟期時,再次將情景代入,看看“案發現場”和大家的猜想一致嗎?和我們的實驗結果一致嗎?培養學生用實驗說話用證據說話的科學意識。最后再次引入情景,如果其他小朋友經過,鐵幣會發生移動嗎?移動的形狀會和條形磁鐵一致嗎?開放式留白,激發學生的課下學習興趣。將所有的學習融入情境中,不斷的給予學生刺激,使他們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有趣好玩,每個人都當“福爾摩斯”,有任務有事做。
二、學生互動,師生互動,得到充分體現
本課共有——處大的互動。第一次是在猜測“鐵幣為什么會移動?”學生開始思考,這里比較容易答出來,以點對點回答同時詢問其他人補充和是否贊同,通過班級很多同學的補充,發現大家對前兩節課的學習掌握較好。第二次出現在“保安叔叔發現鐵幣移動的距離不同”,引發學生對于哪里移動多哪里移動少的討論,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觀點,將猜想進行記錄。第三次出現在“通過僅有的材料,你將怎樣驗證你的猜想”,找其他同學復述,用學生自己的話,讓其他的學生聽懂,并用簡圖的方式將學生的方案在黑板上畫下來,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感覺到他的回答是有回應,被重視的,激勵更多的人動腦思考,敢于表達;另一方面提醒學生已經有幾種方法,什么樣的方法是之前已經提過的,降低了低年級出現重復的現象。在隨后的提問中,哪種方法更好,預設了他們每種想法,抓住“僅有的材料”和“主觀不可靠”等,最后得出第二種方法是最有效可靠的。第四處互動出現在學生粘貼展示卡,由于疫情期間,我們不能進行分組教學,只能每人一份材料,這就出現了數據統計方面的問題。我們用彩色的展示卡,并在展示卡上標出數字以示順序,讓學生更加清楚的看出大家各點上的排序。在分點討論時,將其他點遮蓋,看著更加清楚。最后一處互動出現在總結部分,讓學生知道各點的磁力大小,同時詢問學生是否改變了之前的猜想,為什么發生改變。有生與生之間的矛盾,也有師與生之間的矛盾統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了體現。
三、不足之處
這兩天我也反復看了自己的微課視頻,發現了很多不足。1,語言不夠簡練,重復的話太多。這個是硬傷,需要我自己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精簡語言,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說話一定要慢并且簡單,多講簡單句。2評價的語言比較單一,出現了好幾次“太好了,太棒了”,沒有對學生回答的語言進行對點評價,降低了學生獲得的表揚激勵的榮譽感。3在評價方法的地方,沒有給出明確的評價標準,應該告訴他們怎樣的方法是好的,這樣孩子們在看到5種方法的時候會更有思考的空間。4說話的語氣上有點平,好的劇本需要好的語言表達,自己雖然在后期也有訓練,但是還需要提高的。5跟學生互動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需要學習的很多,比如怎樣降低點對點的交流而輻射到全班,怎樣把全班的學生都吸引過來,這點是不足的。6最后在進行展示卡的粘貼時,本來預留的備用展示卡也發給了學生,所以覆蓋的白紙有點不夠,應該準備的更長一些,這是材料方面準備的問題,不夠全面。7在展示臺進行實驗展示時,有一個錯誤的示范,手指不能太靠前,忘記給學生展示了,所以會有一些學生在做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8在情景設置時,沒有給出明確的條形磁鐵怎樣靠近鐵幣的,所以可能會有學生在這里出現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深圳市小學科學”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教科版小學二年級下冊《1.3磁鐵的兩極》”,所屬分類為“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教科版小學二年級下冊《1.3磁鐵的兩極》”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