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深圳市小學科學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探究日食成因-小小天文學家的達成之旅》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探究日食成因-小小天文學家的達成之旅》
基于VR/3D融合創新虛擬實驗的激勵性評價課程
探究日食成因
——小小天文學家的達成之旅
【課例簡析】
本課選自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本課的探究內容日食是對學生(人類)有著極大吸引力天文現象。這種現象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而形成的。對日食現象的研究認識能有效地推進學生對于月球公轉軌道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形成較為體系化的地月系統,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進而可以拓展延伸至月食成因的推斷和探究。因此,日食的研究在本質上是月球公轉運動的進一步研究。
本課通過創設情境:小小天文學家的達成之旅,作為本課線索。本課教學從日食現象的學習共識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關于日食現象及關于其成因的猜測,并繼續通過模擬實驗來研究、解釋、回答自己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利用創客教室的VR/3D融合創新虛擬實驗進行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實物模型模擬探究;并在學生研究的基礎上,初步構建月球運動的軌道模型。讓學生經歷一個產生想法、提出問題,再想辦法去研究看到的現象、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最后形成自己解釋和認識的這樣一個過程,重演一個人類發現、研究、解釋日食這一現象的認識過程。與此同時,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即時反饋,建立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將“小小探索者”培養成為“小小天文學家”,落實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進行切合本校實行的激勵性評價探索。
【學情分析】
從教材單元整體分析,《探索日食成因》是《宇宙》單元第4課《日食和月食》一課的主要部分,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的后續,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建立起有關宇宙系統的模型。由于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轉及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運動,月相知識等,以及地球、月球、太陽三者簡單的相互運動關系。日食雖已是學生聽說過或個別觀察過的天文現象,但對其具體深奧的內容,形成的原因等還不了解,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日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2.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
科學探究目標
1.基于已獲得的關于月球公轉的認識和月球公轉的模擬實驗,繼續通過模擬實驗,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己發現,月球公轉能夠發生日食和月食現象。
2.通過日食模擬實驗,學生能夠自行提出關于日食的相關問題,并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研究和解釋的問題。通過自主模擬實驗來回答、解釋自己提出的這一系列問題,并利用月球公轉的模擬實驗去探究、認識日食的成因。
3.能根據日食并不經常發生的事實,以及會出現不同種類日食的事實,推斷月球公轉軌道的特點,初步構建月球運動的軌道模型,解釋日食并不經常發生的原因。
科學態度目標
1. 能夠有依據地、大膽表達對日食現象的更多想法、發現,并能把自己研究的結果用模擬實驗、模型、示意圖和語言等方法表達出來。
2. 能夠產生對于諸如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現象的興趣,對探索宇宙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人類生活中日食的成因及其變化規律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日食模擬實驗,學生能夠自己提出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自己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研究和解釋的問題。通過自主模擬實驗來回答、解釋自己提出的這一系列問題。并利用月球公轉的模擬實驗去探究、認識日食的成因。
教學難點:能根據日食并不經常發生的事實,以及會出現不同種類日食的事實,推斷月球公轉軌道的特點,初步構建月球運動的軌道模型,解釋日食并不經常發生的原因。
【教學準備】
1.學生分組實驗材料:每人1個小黑白球、每人1張觀察記錄表、每組1把尺子。
2.全班演示實驗材料:VR/3D虛擬實驗室系統。
3.月球軌道簡易模型。
4.PPT
【教學流程】
小小探索者 小小天文學家
【教學過程】
一、 聚焦(5分鐘)——小小探索者出發
1. 播放我校天文社觀測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照片及相關視頻,出示圖片(2020年6月21日深圳觀測到的日偏食及西藏觀測到的日環食照片)
師:在今年夏天,中國南方觀測到一次日食現象,在不同地區觀測到的現象有所區別,那么你知道為什么會發生日食,以及日食到底有多少種類嗎?
生:可能是因為觀測地點不同引起,可能是觀測時間不同……
2. 師:請大家選擇你認為可能的原因并提交
生:小組提交
3. 反饋:學生選擇情況,以及存疑問題
評價:積極參與思考的小組進行語言上的鼓勵、贊賞,并進行記錄。
二、 探究活動(20分鐘)——向小小天文學家進發
1. 頭腦風暴,引出問題
師:你現在有沒有產生什么新的問題?(盡量讓所有學生都把問題都提出來,并引導學生轉化為可以研究的問題)
預計學生可能會指向:什么情況下會發生日食?什么情況下發生的是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等等。
如果學生沒有提及,進行補充:日食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發生日食現象是太陽本身在一段時間內變黑了,還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你認為哪種可能性大?
2. VR/3D虛擬實驗,間接感受
師:如果是某種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可能是哪個天體?根據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太陽被遮擋的部分邊緣是什么形?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什么樣的?
2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存在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有多大?請進一步思考日食發生在哪幾個天體之間?
師:根據大家的答案,我們首先來解決日食發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位置關系。(打開虛擬實驗室)
邀請學生上臺進行三者位置選定,并啟動其公轉及自轉
活動:小組討論1-2分鐘
生:(排除誤區)明確發生日食時,太陽、地球和月球基本處于同一直線上,并且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
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及小組討論情況進行評價并記錄
3. 引導思考,啟發驗證
師:接下來我們看一組數據,在過去的幾年間,地球上發生了多次日食(出示時間、日食類型),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地月日三個天體有什么特點呢?
預計學生可能會猜測: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月球與太陽的距離,月球的運行軌道等不同。
師:請同學們思考如何驗證你們的想法
生:進行組內討論,并填寫實驗設計單
(組內交流:說說自己在模擬研究中的發現,可以用模擬演示的方法,或圖示的方法來講解,每個人都說;形成小組的研究共識,準備向全班展示與交流。)
4. 改進方案,實物模型模擬實驗
師(巡視并及時記錄學生出現的問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請XX小組分享一下你們的方案
指定小組全組起立并匯報實驗方法
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或提問
(特別要指出除了三者距離關系之外,觀測者的角度也需要考慮進去)
師:請同學們根據大家的意見繼續改進方案并進行實驗(實驗器材置于桌子中央,實驗室分別取用)
三、 研討活動(10分鐘)——小小天文學家達成
1. 結果展示
師:使用高拍儀對學生實驗記錄單進行投影
學生進行匯報檢驗結果,將太陽、地球、月球之間的距離數據進行記錄
2. 集中結果,共尋規律
師:將學生結果進行統計
生:找出共同規律,解決誤差或特殊數據
3. 建立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月球軌道模型(虛擬實驗)
師:啟動虛擬實驗室
生:進行天體位置確定及距離調整
4. 再次驗證不同日食類型的成因
5. 得出結論:日食的類型與三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也與地球上觀測者的位置有關
四、 拓展延伸(5分鐘)——小小天文學家的思考
1. 日食對于我們有什么科學價值?
預計學生可能指向:研究太陽結構(平常強光之下不利觀測)、推算天體運行規律等
2.你能否推斷月食的成因?
學生進行口頭上的推斷并進行課后模擬實驗驗證。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1. 2020年6月21日,我國西藏、四川、貴州、湖南和福建的一部分地區可以看到日環食,其它地區都可以看到日偏食。那天應該是( )
A.農歷十五 B.農歷初五
C.農歷初一 D.不能確定
2. 請你在畫出發生日食時,地球與月球、太陽的位置關系(可使用文字說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