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天津市 - 紅橋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天津市 - 紅橋區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是繼《聽聽聲音》之后,繼續研究聲音。讓學生想辦法使各種物體發出聲音,同時思考:物體怎樣能發出聲音,怎樣不能發出聲音?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一組發聲和不發聲的物體,尋找發聲物體的共同點,讓學生親身感受物體聲音與物體振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觀察音叉的振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當物體的振動停止時,聲音也就隨之消失”。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基礎和動手實驗能力,感性認識相對豐富。但他們根據現象設計實驗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都有待于提高,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特別是在設計音叉實驗的過程中,點撥學生要想把看不到的現象,變成看得到的現象,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見的物體。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研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能力目標: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
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
情感目標: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
的習慣和態度。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聲音產生原因的過程,在觀察、比較、交流中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
觀察比較發聲物體與不發聲物體的區別,發現聲音產生的原因。設計實驗中,要想把看不到的現象,變成看得到的現象,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見的物體。
教學準備:
銅制手搖鈴、鋼尺、音叉、銅鑼、皮筋、燒杯、清水
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中學生開始對于設計實驗找不到頭緒,教師要耐心引導,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積極給予肯定。隨著實驗的展開,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會不斷提高,教師則要更關注他們設計實驗的完整性,幫助他們找漏洞。讓學生在不斷的實驗設計改進中,體驗成就感。
2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的
一 興趣 引入 手搖鈴引入,請學生解釋鈴為什么會響?
你判斷鈴聲是由振動產生的,但我并沒有看到這種振動,你的觀點要有證據來證明,你能想辦法讓大家看到這種振動嗎?
思考,解釋(鈴聲與振動有關)
說出自己的想法
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 二 探究 新知 1、剛剛同學們說了很多方法,(或者沒有想出方法),老師提示大家:鈴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你能用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證明它有這種現象,是否就可以推斷出鈴可能具有這種特點?手搖鈴如果是金屬的,你手邊是否恰好有金屬物呢?你打算怎樣做這個實驗?
剛才通過你們的實驗證明,鋼尺在振動過程中發出聲音,當振動停止時聲音也隨之消失。你能否描述一下振動?
我覺得大家實驗不完整,要想證明“鋼尺發出的聲音是由振動引起的”證據還不充分。把鋼尺放到桌邊,用手摁住,這是不是一次實驗?”
設計鋼尺實驗。(提醒學生設計實驗的三個問題:用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
同學們在交流時要描述自己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要求同學互相之間交流,而不要只針對老師。在同學交流過程中,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以便發表不同見解或補充。
學生更深刻認識振動,清楚的看到這種明顯的現象。為后面不明顯的振動打基礎。順便因讓學生說出手的感覺“麻”為后面音叉振動的手感做好鋪墊。
學生可能會產生兩種意見。(一種可能認為這僅僅是剛才實驗的延伸,不能算一次實驗;另一種可能認為這次與剛才的實驗確有不同之處,可以算一次實驗。)
對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能力的訓練。
對比實驗是本課中非常有價值的知識點,課上四項實驗都要做對比實驗,鋼尺作為第一項實驗尤為重要,一定要
3
教師因勢利導:我做的是對比實驗,用于跟剛才的實驗進行對比(并板書:對比實驗)。”
2、我們通過實驗證明鋼尺(不銹鋼)發出的聲音由振動產生的。音叉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大家已經知道它能夠發出聲音,它是否也是由于振動發出聲音的呢?如果是,你能設計實驗讓我們看到音叉的振動嗎?教師提示:想辦法讓看不見的現象變成看得見的現象,就需要借助一些我們看得見的物體。
師生總結:音叉發聲時振動。現象:音叉被敲擊前放入水中水無變化;音叉被敲擊后發聲,放入水中水出現波紋。水中的波紋實際是水在振動,但通過這個現象可以證明音叉在振動。
3、證明音叉在振動時產生了聲音。通過剛才兩個實驗是否就能證明:手搖鈴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但我還不相信,畢竟鈴是由銅制成的,而鋼尺和音叉是鋼制成的,你們能幫我再證明一下,徹底打消我的懷疑嗎?(給學生銅鑼)
4、通過剛才三個實驗,證明了手搖鈴的聲音確實是由于振動而產生的。(現在我們能得出這個肯定結論是因為我們做了多次的實驗,而且每次結論都相同,這說明科學的結論是可以被重復驗證的。)
這樣一來,學生對
剛才片面的認識產生了反思,學習思路開始清晰。
設計音叉實驗。(這應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實驗設計,在此要注意對學生交流和表述能力加以培養。)
通過水波紋驗證音叉也是由于振動而發聲的,然后讓學生手持正在發聲的音叉感覺——“麻”從人的親身感知證明振動。
學生設計銅鑼實驗。
生交流實驗現象:把豆子放在銅鑼里,敲擊前豆子是靜止的,敲擊后豆子跳起來,說明銅鑼在振動。(在銅鑼中放水或皮筋都可以)結論:銅鑼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體會科學證明的嚴謹。
讓學生了解對比實驗的作用并學會如何進行交流。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添加了一個副板書,用于引導學生針對對比實驗進行交流。而且在每一次交流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知識匯總,這樣就很容易總結出本課的知識要點——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此時學生的設計實驗能力和交流能力應該逐漸有所提高。
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觀教育。
4
5、以上三個實驗用的都是金屬,它們都很硬,那么生活中一些柔軟的材料是否也是由于振動而發出聲音的呢?你怎樣來證明?
學生舉例。 設計皮筋實驗。
這時學生的設計實驗能力和交流能力應該有明顯的
提高。
三 知識 拓展 以上實驗材料發出的聲音是由振動所引起的,還是由敲擊引起
的?
注:共振實驗(這是初中的實驗,讓學生只觀察現象,不講原理)
摸喉嚨
思考(學生可能回答是敲擊或振動)。 理解: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不是由敲擊產生的。
讓學生親身體驗振動,深入理解: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別讓學生形成“聲音是由敲擊產生” 的錯
誤認識。 四 總結 知識 通過動手實驗,了解聲音的產生原因。聲音是由什么產生的? 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加深學生的認識并驗證其是
否真正理解。
注:(共振實驗)
板書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對比實驗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現象 看到
交流 聽到 結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