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它們去哪里了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它們去哪里了》重慶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它們去哪里了》重慶市優課
《它們去哪里了?》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2能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
3能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 科學態度目標
1認識到可以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現象。
2認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 難點: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3個裝水的透明杯子、3個小玻璃盒、放大鏡、攪拌棒、小勺、食鹽、紅糖(塊狀)、小石子、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
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聚焦問題
1 設置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品嘗加了鹽的白開水,引導學生思考鹽去哪里了。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杯特殊的飲料,誰想嘗嘗?
請學生上來“品嘗”飲料,提示小口抿。 師:味道怎么樣?(生:感覺很咸) 師:為什么會咸呢?
學生思考,對現象提出猜測:可能加了鹽。 師(展示飲料瓶身):可是,瓶子里有鹽嗎?鹽去哪兒了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鹽 它們去哪里了?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題,同時板書寫下“它們去哪里了?” 二、 實驗探究,獲取新知 (一)觀察未入水時的鹽。 1 用與記錄單一樣的容器裝鹽,避免容器的形態干擾低年級的孩子進行觀察記錄。 師:“今天老師把鹽逮到了教室,請大家一起來觀察,我們可以用哪些觀察方法呢?”
提示學生可以看、聞、摸,不能嘗。可以通過“你有什么要提醒你的小伙伴的”這樣的方式,提醒孩子正確的操作方法。
師:可是老師覺得觀察得不是很清楚,還可以借助……(引導學生可以使用放大鏡)
2 小組組長領取材料,開始觀察。學生觀察時,教師巡視課堂。 3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師:誰來分享你的觀察結果?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課件展示觀察的結果:鹽的特征是白色、顆粒、無氣味。
(二)觀察進入水中的鹽及其變化。 1 課件展示一個傾倒鹽入水中的圖片。 師(講述的同時進行動作演示):“如果我們把鹽放入水中,會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演示將水瓶中的水倒入標有刻度線的杯子里,加到刻度線為止。然后把容器中的鹽顆粒全部傾倒進水杯里。 師:“在實驗的過程中,請大家完成記錄單,記錄進入水中時,鹽的變化。” 2 學生領取材料后開始實驗,小組討論并完成記錄單鹽的部分中的“沒有水”和“進入水中”,教師巡視課堂。 3 實驗結束,各組分享實驗結果。 師:“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
板書展示記錄單鹽的部分中的“沒有水”和“進入水中”,請學生上來完成記錄。引導小組匯報時,一個人通過投影儀展示本組的記錄單并講解講述,另一個人把小組的記錄填在黑板上。 (三)觀察攪拌后的鹽及其變化。
1 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觀察鹽在水中的變化,補充進行攪拌后再觀察。 師:“現在我們觀察了鹽在“沒有水”和“進入水中”的變化,實驗可以結束了嗎?你覺得還有要補充的嗎?”
引導學生對攪拌后鹽的變化進行觀察。 2 小組實驗過程,教師巡視。(課件提醒攪拌時需要輕輕操作,避免濺到桌面。) 3 投影儀展示學生記錄結果,同學分享記錄結果,并完成板書上“攪拌后”的觀察記錄。 師:“哪個小組愿意分享你們的觀察結果?” (四)觀察紅糖、小石頭在水中的變化。
1 課件展示紅糖、小石頭,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方法繼續觀察紅糖、小石頭在水中的變化。 師:“除了鹽,這些物品在水中又會有什么變化呢?你能用我們剛才學的方法繼續觀察紅糖和小石頭的變化嗎?” 師:“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完成記錄單的記錄哦!” 2 小組實驗,教師巡堂。
3 可以請同學以小組的形式上來分享記錄的結果:在學生講解的同時應用投影儀展示小組記錄單,請記錄特別突出的小組把自己的實驗結果畫在黑板上。 師:“愿意分享實驗結果的孩子在哪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完整性,應從“沒有水”到“進入水中”以及“攪拌后”三個階段進行描述。
(五)對比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1 引導學生對比三組實驗,發現其中的鹽和紅糖的變化過程相似,小石頭是完全沒變化的。 師:“通過把鹽、紅糖、小石頭都放入水中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在實驗過程中,鹽、紅糖在水中慢慢變小,最后消失了,這樣的過程我們就說鹽、紅糖可以在水中溶解;而小石頭在水中沒有變化,就說小石頭在水中不能溶解。”
三、 聯系生活實際 拓展應用 1 進一步理解“溶解”現象,通過溶解現象的其他特征來區分口頭描述時說的“消失”。 師:“鹽和紅糖是真的“消失”了嗎?說說你的理由。”
如果學生答不上來,可以回到本課的導入情境時那瓶味道很咸的飲料,飲料本身有味道就說明里面的鹽沒有消失;紅糖水是甜的,且水變成黃色的了,都證明溶解不等于消失。
2 聯系生活實際,區分不同物質在水中的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像鹽、紅糖這樣能夠在水中溶解的物質嗎?” 師:“哪些是像石頭這樣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質呢?” 3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師:“孩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呢?”
板書設計
它們去哪里了?
(記錄表格見附件)
溶 解
不溶解
變小 消失
變小 消失
不變化 不變化
它們去哪里了?
附件
記錄小組________________
沒有水 進入水中 攪拌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