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用手來測量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科學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課 用手來測量_福建省 - 龍巖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科學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課 用手來測量_福建省 - 龍巖
《用手來測量》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用手來測量》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較與測量”第三課。教材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測量使比較更加準確,手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使學生意識到身體測量是常見和方便的測量方法。第二部分探索:用手測量桌子的高度。認識拃,并學會探究的第一步預測,利用紙帶來幫助測量桌子高度更加方便、準確。同時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方法,并且能夠對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和思考。第三部分研討:我們的測量結果不一樣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兩課中,學生已經會對物體的外部特征 (大小、距離)進行了比較。這一課中,學生用紙帶替代桌子的高度進行測量,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起點與終點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公平比較的理解。另外,本課將第一次向學生提出預測的要求,一年級學生會“猜”,但對“預測”這詞陌生,不知道預測是綜合以往經驗以及當下的觀察而做出的判斷。
【設計意圖】
課前利用“認識手指”游戲作鋪墊,來突出學習的主題:利用手來測量。在認識拃的這個環節,鑒于6歲的學生認知能力還不夠強,所以通過多種途徑(老師講、學生試、生生互相糾正、演示、邊說邊做)等進行鞏固,這也是為探究能否順利進行的保證。在探究部分,學生動手操作還比較差,所以利用圖片和微課視頻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操作,使學生頭腦不僅有靜態圖,而且有動態圖。幫助解決難點部分。最后將部分同學的測量紙帶直觀地展示在同學面前進行比較和觀察。發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且能夠進行解釋。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認識測量單位“一拃”,確定起點和終點,測量單位首尾相連是測量的要素。 科學探究
1.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用“一拃”首尾相連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2.能用畫圖或簡單的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研究的成果。 科學態度
意識到細致的一拃一拃的測量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一拃”,借助紙帶用“一拃”測量出課桌的高度。 【教學難點】
用首尾相連進行比較規范的測量,并意識到每個人的“一拃”長度不同會導致結果不同。 【教學準備】
紙帶、剪刀、油性黑筆、課件、記錄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認識手指名稱。 2.揭示課題,解釋“測量”
教學意圖:開門見山,直接點題,讓學生知道探究的內容。 二、探究 (一)認識一拃 1. 學“一拃”
2.確定“一拃”的距離。
3.比“一拃”(要求:張得最大,壓到不能壓) 4.互助查“一拃” 5.小結
教學意圖:通過課件、圖片、演示、游戲多渠道強化對“一拃”的認識。 (二)測量卡紙、桌子的寬度 1.提出問題:卡紙邊有幾拃?
2.認識“預測”(根據你的“一拃”猜,科學上叫“預測”)
3.判斷用“拃”測量的方法。(首尾相連、從起點到終點、“拃”大小一樣) 4.學生上臺演示,用自己的“拃”測量卡紙的邊,并學會記錄。 5.全體學生預測、測量桌子的寬度。
6.交流。(我預測桌子寬 拃,我測量桌子寬 拃)
7.小結
教學意圖:由扶到放,一步步學會用“拃”測量。
(三)測量桌子的高度
1.提出問題:桌子高度有幾拃? 2.出示記錄單,進行預測 3.出示紙帶,介紹起點。 4.播放微課
5.出示圖片,強化測量步驟。 6.領取材料,開始測量。 7.將測量結果匯總、交流
教學意圖:在前面環節的鋪墊下,通過觀看視頻學會用紙帶測量課桌的高度,循序漸進指導學生探究。 三、研討
1.比較、思考:我們測量結果一樣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交流(每個人手指長不同,拃不一樣長……)
3.總結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四、拓展
1.看視頻(用身體其它部位測量)
2.活動: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方法測量班級的物體。 3.交流活動結果
4.作業:用手或腳等測量家里家具的長度。 教學意圖:學以致用,將課堂所學在課后應用。
附1:板書設計 用手來測量
一拃
(紙帶)
手圖片
卡紙
附2:實驗記錄單
用yòng 手shǒu
來lái 測cè 量liàng 桌zhuō 子zǐ 的de 高gāo 度dù
日期:
wǒ de yù cè 我 的 預 測
zhǒ (拃) dì cì cè liáng 第 1 次 測 量
zhǎ (拃)
dì cì cè liáng 第 2 次 測 量
zhǎ (拃)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做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首先對“一拃"的認識,從多渠道進行強化訓練(課件、圖片、演示、游戲)。其次,對用“拃"來測量,我做到由扶到放、由易到難。從對卡紙的演示測量,到每位學生對桌面寬度的測量,再到觀看視頻,學會用紙帶測量課桌的高度,循序漸進指導學生用手來測量。
課題板書活潑,內容以圖片為主,少量文字,直觀明了,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師的語言很重要,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教學中語言語速語氣都要溫和一些,耐心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超過一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所提的問題要簡單易懂,針對性強。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習慣,使他們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如:注意傾聽、大膽完整表述、及時記錄等等。
通過教學發現孩子對“預測”還不是很明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加強指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