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七課第二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七課第二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湖南省優課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以學為本,為學服務,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建設高效學本課堂。
【教學思路】
1.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注重課堂的生活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鮮活案例探究,促進學生體驗感悟。 3.貫徹課程的教育性。從教育的深刻本質出發,創設生動情境和問題,引領價值成就人生。 【教學策略】
【課程標準】
1.理解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 3.我國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成為世界上解決民族問題、處理民族關系最好的國家之一,充分顯現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含義、必然性和優越性,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學習了解相關社會時政,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指導學生在獨學、對學、群學、互學中收獲和成長;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情境、設置巧妙問題,實現學生與文本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學生與老師互動,構建生動高效課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觀念和民族感情,培育政治認同感和家國情懷;關注學生成長需要,激發學生圓夢熱情,引導學生感悟責任和使命,積極奉獻青春,踐行人生價值。
【教材分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題,通過第一框題《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學習,學生基本了解我國社會主義主義新型民主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大基本原則,為本框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框題內容既是民族關系和民族原則的具體實施和踐行,更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內在要求。從民族和國家的高度,從人民和政治的廣度,本框題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 【學情分析】
通過歷史和政治課的學習,學生對中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國情并不陌生,對民族關系和民族原則也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但還需要進一步理解踐行。所以,我認為本課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理解覆蓋少數民族人口71%、全國總面積64%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客觀必然性和獨特優越性,感悟其廣泛影響力和鮮活的生命力,增強民學生的族責任感和政治認同感,培育中國青年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民族區域制度的必然性和優越性 【教學難點】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教學方法】 導學法(創景激趣、設疑導思) 【學習方法】 自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圖片欣賞激趣導入課題
導語:同學們,我想請大家欣賞幾張圖片。(展示)綜合圖片信息,我們剛剛去了我國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呢?(“內蒙古!”)對,它就是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那么,今天,我為什么要和大家講內蒙古呢?因為美麗的風景嗎?因為好喝的伊利蒙牛嗎?是,但不僅僅是。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內蒙古,它70歲了。它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1947到2017,它有70年的輝煌,642倍的增長。所以我們要“擼起袖子”,學習促使內蒙古和更多民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新課教學〉 閱讀—討論—展示—探究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小組討論,班級交流,實現有效生生合作 (一)認真閱讀、感知文本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確立的?(法制化進程)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自治權?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必然性?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二)小組討論、快樂合作
1.構建框題網絡 2.理清內容線索 3.討論知識問題 4.探究發現質疑 (三)班級交流、大膽展示
1.說框架線索 2.說課題問題 3.說學習疑惑 (四)走進生活、拓展探究
1.視頻播放:“文化行走 閱讀中國”迎接香港回歸20周年大型城市閱讀接力活動 為迎接香港回歸20周年和第21個世界讀書日,4月22日,一個名為“文化行走閱讀中國”城市閱讀接力活動在北京啟動。本次“文化行走閱讀中國”大型城市閱讀接力活動是聯動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九高鐵三條南北交通大動脈沿線的20座歷史文化名城,包括北京、天津、長沙、廣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從4月22日從北京出發,7月1日到達香港,歷時71天。活動還包括一系列的閱讀推廣活動,包括同城圖書漂流、選出城市朗讀者、閱讀馬拉松活動、發放閱讀護照等,還有具有不同城市文化特色的閱讀活動。 2.拓展探究: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有什么不同?
補充:我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實踐模式(省級)
(1)普通行政區(23個省、4個直轄市):河北省 山西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海南省 四川
省 貴州省 云南省 陜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臺灣省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2)民族自治區(5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194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 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西藏自治區(1965)
(3)特別行政區(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1997) 澳門特別行政區(1999) (五)走進生活、積極踐行
過渡: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不同又相同,無論民族問題還是祖國統一問題,都指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作為中國人,作為時代青年,熱愛民族和國家,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生活踐行: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我們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何為?) 1.典例示范:學校對口援助湘西州古丈縣羅依溪九年制學校
(1)新聞鏈接:湘西州古丈縣羅依溪學校:千里取經練本領
(2)新聞鏈接:常德市二中深入湘西州古丈縣羅依溪學校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3)價值探究:如果你有機會去羅依溪學校,你會做什么?
2.榜樣激勵: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1)口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2)數據:2016年,共8萬多名大學生報名,積極奉獻青春。 (3)價值探究:在你的人生規劃中,會有這樣的志愿服務嗎?
*教師活動*——思維引導,評價激勵,拓展提升,實現真實師生互動 1.提示自學:組織引導、創設問題、激活思維 2.組織討論:巡查指導、督促服務、參與發現 3.點評交流:真誠傾聽、解疑釋惑、評價激勵 4.引導探究:資源共享、引領價值、塑造人生 〈新課總結〉 升華情感,激勵踐行
結語:同學們,響應祖國和時代的召喚,中國民族區域自治,我們何為?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何為?干!就是我們的答案!祝福我們的祖國永遠美麗,更加富強! 〈作業布置〉 規劃自我,成就人生
【板書設計】
民族區域自治: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確立:2001年
2.含義:自治地方、自治機關、自治權 3.必然性: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 4.優越性:4個“有利于”
【教學反思】
思想政治課要注重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塑造和價值引領,注重情感培育和德行養成。本堂課從民族的視角,在滲透德育教育方面努力做到:(1)升華熱愛民族的情感,增強民族和諧觀念;(2)認同國家政治制度,熔鑄誠摯家國情懷;(3)催生青春夢想,鼓勵積極奉獻,引導踐行人生價值。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課堂從現實生活場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香港回歸20年、常德市二中對口援助民族地區學校)出發,優化情境創設,活化問題設置,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探究感悟,有效地實現了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