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勸學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必修三《勸學》濟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必修三《勸學》濟寧
教學設計
一、教案背景: 《勸學》是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聆聽其中濟世忠告,借鑒古人的議論藝術,學會清晰有力地表達思想和見解。 鑒于文言文讀的訓練重點是讀準字音,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嚴抓學生讀準字音的訓練和文言基礎知識(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的掌握外,另外結合本冊書的“表達交流”模塊中的議論文寫作訓練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對本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來講,可以為學生就如何選取理論角度,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提供典型的說理材料。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背誦全文,掌握文言基礎知識,包括掌握“強、假、聞、”等實詞的意義,積累通假字和“于、而”等文言虛詞。
3.把握文章脈絡,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應持態度的論述。
4.學習比喻、對比論證方法,提高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二)方法與過程:
1.通過反復誦讀學生養成誦讀文言文的好習慣。
2.通過討論學生明確并深刻理解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應持的態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端正對學習的認識,理解到學習的重要性及明白學習必須要做到積累、堅持和專一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1.誦讀并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把握文章行文脈絡。
四、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正字正音、辨詞析句、疏理文意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終生學習的觀點直接導入新課。
(二)課文學習
1.解題:“勸”:勸勉。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勸學》為題目,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彌補自身不足,完善自己。
2、由4個學生到黑板分別抄寫課文的四個段落。其他學生在下面抄寫全文。
3、在學生抄寫的課文上圈出要注音的字和要講解的詞。完成最基本的字詞掌握任務。
4、解讀第一自然段:
明確: 1)這句話告訴一個觀點?(明確:學習不可以停止。)
5、.解讀第二自然段: 先讓學生一起大聲朗讀背誦。
教師解讀第二自然段:
1)字詞:中(zhònɡ)繩、輮(róu)使之然、雖有槁暴(pù )、參省(xǐnɡ) 雖有(通“又”)槁暴(通“曝”)、知(通“智”)明 、輮,使„„彎曲
2)翻譯第二自然段。
3)荀子用了一組比喻的手法,請大家找出有幾個比喻? (明確:共有“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以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五個比喻。即染料靛青是從藍草中提煉取得的,但比藍草更青;冰是水所結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筆直而符合墨線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車輪,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圓規的要求,即使把它曬干也不再重新挺直;木材經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屬放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鋒利。)
4)學生課堂背誦第二自然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