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香雪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版部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哦,香雪》及第一單元群文第6課時青年覺醒百年心路向遠方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版部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哦,香雪》《《哦,香雪》及第一單元群文》第一單元第6課時青年覺醒百年心路向遠方
人教版統編教材 必修(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課段二:感悟青春
青春覺醒
——百年心路向遠方
授課 | 界首中學 高青 | ||||||||||||||||||||||||||||||||||||||||||||||||||||||||||||||||||||||||||||||||||||||||||||
篇目 | 《哦,香雪》及第一單元群文 | 學習任務群 | 文學閱讀與寫作 | ||||||||||||||||||||||||||||||||||||||||||||||||||||||||||||||||||||||||||||||||||||||||||
年級 | 高一 | 課時 | 1課時 | ||||||||||||||||||||||||||||||||||||||||||||||||||||||||||||||||||||||||||||||||||||||||||
教學目標 | |||||||||||||||||||||||||||||||||||||||||||||||||||||||||||||||||||||||||||||||||||||||||||||
1.以朗讀為主,深入研讀文本,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2.通過讀書分享會完善主題理解,填表梳理,挖掘百年青春心路歷程。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思想品質,實現當代青年青春價值。 ![]() 1.以朗讀為主,深入研讀文本,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2.通過讀書分享會完善主題理解,填表梳理,挖掘百年青春心路歷程。 |
|||||||||||||||||||||||||||||||||||||||||||||||||||||||||||||||||||||||||||||||||||||||||||||
教學過程 | |||||||||||||||||||||||||||||||||||||||||||||||||||||||||||||||||||||||||||||||||||||||||||||
導入: 閱讀《哦,香雪》我們看到了一列火車經過小山村臺兒溝時,帶給以香雪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種種改變。聽火車已經開進山村,新鮮的風吹進山坳,通向山外的大門緩緩打開,山里的人們開始覺醒了,讓我們跟隨香雪的腳步,追尋“覺醒”的價值。今天我們讀書分享會的主題詞是“青春覺醒”。課前我們已經發放閱讀任務單,同學們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形成閱讀小組并在云端提交了作業,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分享讀書心得。 【學生活動一】傾蓋如故尋“覺醒”
(1)公社中學可就沒那么多姐妹了,雖然女同學不少,但她們的言談舉止,一個眼神,一聲輕輕的笑,好像都是為了叫香雪意識到,她是小地方來的,窮地方來的。她們故意一遍又一遍地問她:“你們那兒一天吃幾頓飯?”她不明白她們的用意,每次都認真的回答:“兩頓。”然后又友好地瞧著她們反問道:“你們呢?” “三頓!”她們每次都理直氣壯地回答。之后,又對香雪在這方面的遲鈍感到說不出的憐憫和氣惱。 “你上學怎么不帶鉛筆盒呀?”她們又問。 “那不是嗎。”香雪指指桌角。 讀書批注: 這是香雪第一次從同學的一顰一笑中意識到自己山里人的身份。“故意”“一遍遍”問她,是一種刻意而為對一天吃兩頓飯落后生活方式的嘲諷,“你上學怎么不帶鉛筆盒呀?”她們再三盤問,讓香雪明白了臺兒溝的貧窮。在自尊心受到傷害后她從心底生出改變的決心。這種傷害不止來自鉛筆盒,還來自閉塞的臺兒溝所保留的一天只吃兩頓飯的落后的生存方式(香雪的同學們是這樣認為的)。當單純善良的香雪終于明白她和臺兒溝是被人恥笑的對象時,擁有一個自動鉛筆盒便是她最執著的追求,這看似只是一種物質上的自我滿足,卻讓我們看到了她改變現狀一定會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自動鉛筆盒繼而改變自己的決心,表現她對新知的渴求和走出去的勇氣,那堅定前行的身影正是香雪美好人性的寫照。 (2)“你們城市里一天吃幾頓飯?”香雪也緊跟在姑娘們后面小聲問了一句。 有時她也抓空兒向他們打聽外面的事,打聽北京的大學要不要臺兒溝人,打聽什么叫“配樂詩朗誦”(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書上看到的)。 讀書批注: 火車剛進臺兒溝時香雪打聽“城市吃幾頓飯”的問題,只是關注“現代物質豐盈”而隨時間流逝現在打聽是“北京的大學招生和配樂詩朗誦”的內容,從對“幾頓飯”到對“北京的大學”向往,香雪追求的精神層級在呈遞進式增長,也在追求中覺醒,覺醒中完成自我價值的重塑。 (3)香雪不言不語地點著頭,她終于看見了婦女頭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蓋還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發現了別的。“皮書包!”她指著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學生書包。就是那種連小城市都隨處可見的學生書包。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鏡的中年婦女打聽能自動開關的鉛筆盒,還問到它的價錢。誰知沒等人家回話,車已經開動了。她追著它跑了好遠,當秋風和車輪的呼嘯一同在她耳邊鳴響時,她才停下腳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么可笑啊。 讀書批注: 臺兒溝小姐妹們關注的是發卡、手表,而香雪關注的卻是“皮書包”和“鉛筆盒”,為了鉛筆盒她逐車而跑,她追逐的不是車,而是文化知識。香雪與小姐妹不同的追求正是說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導致生命層級的需求不同。香雪在“覺醒”中完成向知識青年的蛻變,破繭成蝶的美好指日可待。
讀書批注: 香雪心中原來的臺兒溝是小地方,窮地方,可在那美麗的蛻變后,香雪肩負青年使命,“覺醒”能量的輻射,暢想在她的努力下自己的家鄉散發文明之光,青山綠水現代化,自信幸福萬年長。 【學生活動二】金蘭姐妹覓“覺醒” 2.除了主人公香雪,還有哪位姑娘的性格比較鮮明?她有所“覺醒”嗎?體現在哪些方面?朗讀文段,分享你的批注。 (1)“香雪,過來呀,看!”鳳嬌拉過香雪向一個婦女頭上指,她指的是那個婦女頭上別著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見?”香雪微微瞇著眼睛。 鳳嬌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給那個“北京話”的,每次都是她提著籃子去找他。她和他做買賣故意磨磨蹭蹭,車快開時才把整籃的雞蛋塞給他。要是他先把雞蛋拿走,下次見面時再付錢,那就更夠意思了。如果他給她捎回一捆掛面、兩條紗巾,鳳嬌就一定抽回一斤掛面還給他。她覺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和他的交往,她愿意這種交往和一般的做買賣有區別。有時她也想起姑娘們的話:“你擔保人家沒有相好的?”其實,有沒有相好的不關鳳嬌的事,她又沒想過跟他走。可她愿意對他好,難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這么做嗎? 讀書批注: 鳳嬌,她活潑、大膽、可愛,與香雪相比,她關注更多是發夾、手表、皮筋等美麗的物質層面的東西,這正是在八十年代初的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她文化不高卻也渴望接觸現代文化,熱愛美的飾品,說明審美意識逐漸提升,這種追求之于普通人必然也是一種進步更是人性美的提升。她“磨蹭”“回贈”,說明鳳嬌渴望了解現代文明的人與事,更是希望“體面”的與“北京話”的交流,鳳嬌已然有對幸福追求的“覺醒”。 香雪和鳳嬌是臺兒溝兩個個體的唯美代表,個人的覺醒是融在群體的覺醒中的,在這篇小說中,還有一群背景人物,她們和香雪相互映襯,共同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點。 【學生活動三】群體意識探“覺醒” 3.臺兒溝的“香雪們”有怎樣的覺醒表現?朗讀文段,分享你的批注。 如今,臺兒溝的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她們洗凈蒙受了一天的黃土、風塵,露出粗糙、紅潤的面色,把頭發梳得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的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胭脂。盡管火車到站時已經天黑,她們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著服飾和容貌。然后,她們就朝村口,朝火車經過的地方跑去。 日久天長,這五彩繽紛的一分鐘,竟變得更加五彩繽紛起來。就在這個一分鐘里,她們開始挎上裝滿核桃、雞蛋、大棗的長方形柳條籃子,站在車窗下,抓緊時間跟旅客和和氣氣地做買賣。她們踮著腳尖,雙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雞蛋、紅棗舉上窗口,換回臺兒溝少見的掛面、火柴,以及屬于姑娘們自己的發卡、香皂。有時,有人還會冒著回家挨罵的風險,換回花色繁多的紗巾和能松能緊的尼龍襪。 讀書批注: 臺兒溝的姑娘們首先是注重自己的打扮,她們愿意讓火車上的乘客看到自己的外在美,她們在火車旁渴望被關注的眸子里恰恰是自我意識覺醒的美麗綻放,集體等待火車的到來更是不約而同的對現代文明的向往,然后懂得了物物交換的經濟規則,姑娘們不滿足于在下面觀看火車和火車上的人,開始近距離與現代文明接觸,自我與經濟意識的覺醒正是火車載來的現代文明對山村人民思想進步影響的佐證。 總結: 總之,同學們的分享不論是個體還是群體,無論是經濟意識覺醒還是自我覺醒,她們都是至純至美臺兒溝人的縮影,都是改革開放初農村受到現代文化影響的縮影,她們體現出一種積極、昂揚的姿態擁抱迎接未來。她們的覺醒,如一首清純的歌,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臺兒溝青年們的積極追求,也讓我們看到了臺兒溝人們走向開放、文明、進步的渴望與喜悅。正是這片熱土也長出了孫少安、孫少平這樣的好后生,同樣在改革開放初期,同樣是偏僻的鄉村,少安逆境中的奮斗人生,少平不忘初心的理想追求,改革開放不正在蕩滌著每一位鄉村青年的心靈嗎? 【學生活動四】單元群文悟“覺醒” (云端作業學生講解) 青年人總會思索自己與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的關系,也總在一次次思考中完成覺醒成長的蛻變。回顧本單元內容并梳理本單元的各位作者年齡、創作的時代背景,填表總結,是否能發掘一條跨越近百年青春之路的心路歷程。
填表 填表的過程我們驚喜地發現,這一群中國青年作家的成長歷程正是中國前進的軌跡。 1919年郭沫若在五四時期覺醒年代放號——毀滅舊中國新建新中國誓言 1925年毛澤東在工農革命湘江岸邊深思——追問誰領導中國解答誰來主宰 1923年聞一多在軍閥混戰點燃蠟燭看清——悲哀中國混戰時局欣喜青年奉獻擔待 1982年鐵凝在改革開放年代鄉土上追尋——現實中國生活與遠方中國未來 地球邊郭沫若覺醒中提出新建問題;湘江畔毛澤東覺醒中解決新建問題;秉紅燭聞一多覺醒中看到新建過程中的問題與希望;臺兒溝鐵凝覺醒中跟隨火車追尋現代中國的遠方。一代代中國青年作家在鄉土中綻放青春的光芒,在覺醒中思考著青春的價值、民族的未來、青春中國前進的方向我們感謝這些青年作家以天下為己任的擔待,在覺醒中不忘關照祖國的夢想;也感謝編者的匠心獨具的巧妙安排,讓我們在第一單元的文本里見證青年的成長印證中國覺醒的前進方向。親愛的同學們:此刻我們與歷史青年對話,感動青年壯舉,慨嘆中國輝煌,思考今之青年責任何在?祖國未來將會怎樣? 【學生活動五】當代青年談“覺醒” 今天同學們站在兩個百年歷史交匯點,其實就是站在香雪的遠方,那同學們的遠方又在哪里呢? (請學生代表暢談,播放學生自制背景視頻) 【學生活動六】青春閱讀紀念板 青春覺醒宣言 云端青春宣言展示,青春宣言書寫便簽,便簽組成心形,象征當代青年的初心、決心、信心,熱心。班級云平臺展示學生青春宣言。 【學生活動七】青年宣言表誠心 作業設計 一代代青年以青春底色繪青春之姿,同學的青春應該繪出怎樣的色彩呢?請以“青春”為主題,寫一首小詩。 推薦閱讀《平凡的世界》
![]() 《哦,香雪》這篇課文屬于自主閱讀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教讀課文重在學“法”,自讀課文重在用“法”,課外閱讀重在遷移“法”的三位一體教學理念。通過閱讀任務單的設計,自由組合閱讀小組的方式、云端作業上傳的渠道以及課堂學生自主呈現的途徑,真正讓學生參與到“青春覺醒”讀書分享會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等多個角度品讀文本,進而深味“青春”的價值。但由于學習時間的限制,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不充足,加之學生是高一新生,未參加過讀書分享會的活動,造成活動氛圍過于拘謹。萬事開頭難,只要肯登攀。本單元既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第一單元,又是學生自主情境式學習的開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堅持多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給學生更多展示平臺,讓學生更充分的體悟文本與情感。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