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香雪,百合花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版部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哦,香雪》《百合花》第一單元第5課時青春之歌詩意之美綻芳華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版部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哦,香雪》《百合花》第一單元第5課時青春之歌詩意之美綻芳華
人教版統編教材 必修(上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課段二:感悟青春
(總九課時)第五課時
青春之歌——詩意之美綻芳華
【教學內容】
《百合花》
【教材分析】
《百合花》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第一篇小說,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青春激揚”,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新課標要求通過單元學習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青春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擷取了解放戰爭時期人民斗爭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畫了有著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心靈的小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用清新淡雅的語言歌頌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本課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小說鑒賞的基本方法,了解《百合花》這類小說的不同風格。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面向高一學生的第一篇小說閱讀,他們在初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小說,掌握了一定的小說知識和閱讀方法,但是這篇小說區別于以往學習過的小說,尤其是寫作方法和語言風格與傳統小說有很大區別,對學生來說學會一些方法指導這類小說的閱讀很關鍵。
【教學設想】
單元設計的整體構思主題是“為文學存照,誦時代青春”,分為四個課段,分別為:課段一 遇見青春,課段二 感悟青春,課段三 書寫青春,課段四吟誦青春。《百合花》是一篇教讀課文,單篇精講為閱讀這一類作品提供參考很有必要。這節課我以茅盾對《百合花》的評價“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為抓手帶動全篇閱讀。通過“感動”這個詞的感性直觀體驗來解讀小說人物形象,抓住“滿意”這個詞去賞析小說的藝術特色相對比較寬泛,于是借用茅盾“表現莊嚴的主題卻能富于抒情詩的風味”這句話引導學生去感受小說的詩意雋永的特點。最后設置情境活動由讀到寫,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作為單元人文主題關于“青春價值的思考”,考慮到單元學習的最后會做與此相關的深入思考,因此沒有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人物的形象特點,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2.品味小說清新淡雅的詩意語言,感受小說中的詩意特點。
3.感受青年人身上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引發對青春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思考。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人物的形象特點,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說清新淡雅的詩意語言,感受小說中的詩意特點。
【教學方法】
任務單學習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課前學習任務單(見附錄)
學生詩作展示(見附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昂揚奮發,青春是聞一多“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甘心奉獻,青春是昌耀“征服高度、默享快慰”的生命力量。有人用情感書寫青春,有人用行動書寫青春,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戰火與硝煙中的青春故事,感受青春的詩意之美。
設計說明:緊扣單元人文主題“青春激揚”,以詩化的語言陳述青春所具有的不同姿態,同時帶領學生回顧前幾個課時所學,力求在充滿美感的語境中開啟課時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本課與詩歌教學的不同及本課學習重點。
二、品讀體味
【環節一】整體感知
《百合花》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設計說明:小說情節的梳理,內容的整體感知。本環節的設置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初體驗,然后再用茅盾的話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茅盾的評價《百合花》:“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幻燈片展示
小結:“感動”是人們閱讀的最直觀最感性的體驗,感動人的地方很多,但最終都與人物有關,小說讓人“感動”的主要是人物,因為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
【環節二】形象分析
是什么樣的人物感動了你?小組交流,分組展示。
設計說明:這一活動是在學生完成了課前發放的學習任務單的基礎上開展的。是為了給學生更充分、獨立的閱讀文本的時間與空間,也是讓他們在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同時也在人物形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了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課堂上小組短暫的交流是希望讓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人物形象
小通訊員:天真質樸、充滿朝氣,熱愛生活、關心同志,拘謹靦腆卻在關鍵時刻舍己為人、英勇無畏。
新媳婦:美麗羞澀、善良高潔,面對通訊員犧牲后的虔誠無畏。
例如:細節描寫
⑴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干硬的饅頭、衣肩上的破洞……
“于細微處見真情”這些細節描寫使人物描寫有血有肉有靈魂,把人物與眾不同的個性凸顯出來,使人物形象更鮮活。細節前呼后應,敘事一氣貫串。
⑵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
“于無聲處聽驚雷” 新媳婦內心的愧疚、遺憾、難過、崇敬等復雜的情緒千言萬語用縫補衣服的動作含蓄的詮釋了。
總結: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是戰火中青春故事的縮影,小通訊員與新媳婦用行動詮釋了青春特有的美,贊美了普通青年身上的高貴品質與純潔美好的人性。
設計說明:詩文不同,詩歌通過意象表達情感,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講述故事表達情感,因而人物形象是解讀小說的重要抓手,本環節以“感動”為抓手回歸文本尋找感人之處,進而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感受戰火中的青春風采。
【環節三】品味詩意
“最滿意”是茅盾從作家的角度理性的思考,“滿意”地方應該很多,茅盾特別稱贊了《百合花》“表現莊嚴的主題卻能富于抒情詩的風味。”
你在文中發現哪些地方可以體現這種“抒情詩的風味”呢?
1.環境描寫
示例: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現在雖放了晴,路上還是滑得很,兩邊地里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洗得青翠水綠,珠爍晶瑩。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
明確:大戰前夕,氣氛本該緊張,但作者筆下的自然風景清新明麗、生機勃勃,使文章呈現一種詩意之美,奠定了文章的詩情。
2.場景描寫
示例:我眼前出現了一片綠霧似的竹海中間,一條窄窄的石級山道,盤旋而上。一個肩膀寬寬的小伙,肩上墊了一塊老藍布,扛了幾枝青竹,竹梢長長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級嘩嘩作響。
明確:此處為想象的場景,富有詩情畫意,景物美與人物美和諧統一。
示例:中秋節,在我的故鄉,現在一定又是家家門前放一張竹茶幾,上面供一副香燭,幾碟瓜果月餅。孩子們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他們在茶幾旁邊跳著唱著:“月亮堂堂,敲鑼買糖,……”或是唱著:“月亮嬤嬤,照你照我,……”
明確:中秋風俗的場景描寫體現了風俗之美,既含蓄表達了思鄉之情,也表達了盼望團圓、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3.百合花
示例: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
明確:此處點明了百合花的象征意義,“百合花”的清麗、純潔、淡雅等特點既可以象征新媳婦的純真、善良、友善,也能象征小通訊員的淳樸、真誠和高尚。百合花的象征意義恰恰體現了詩歌的含蓄之美。
總結:這篇小說的特點就在于重意象,重象征,不太依賴于情節的峰回路轉,跌宕起伏,更注重的是用環境、場景等手段去營造詩情畫意的氛圍。小說環境的詩意優美,家鄉中秋的風俗淳美,使《百合花》充滿了田園牧歌式的的詩意之美。
設計說明:本環節意在讓學生區分之前所學小說與本文最大的不同,感受詩化小說的特點,通過品讀詩意的語言感受作品呈現的詩意之美。
【環節四】主題探究
“表現莊嚴的主題卻能富于抒情詩的風味。”為什么要用詩意優美的筆調去寫戰爭?小組合作探究,組內代表發言。
拓展:幻燈片展示孫犁的《荷花淀》片段
作為戰地小說但是沒有槍林彈雨、生離死別曲折的故事情節,有的卻是清新的白洋淀風光,還有那些生動、鮮明、善良的人們。
拓展:幻燈片展示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山河壯美更添國土淪喪之悲。
總結:茅盾盛贊作品的詩意之美恰恰體現了作者茹志鵑的高明之處,她淡化了戰爭的血腥,以詩意的筆調描繪了美麗的家園,美好的人們,這些美在戰爭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特別,正是因為家園如此之美才讓人愿意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守衛家園,也正是因為這些美好被摧毀了才讓人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設計說明:本環節意在讓學生拓展閱讀的寬度與深度,感受不同作品的相似之處,品味詩意語言,感受環境風景之美的同時思考作者的匠心所在,感受戰爭的殘酷,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小說所表現的莊嚴主題是什么?
幻燈片展示
“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里,便能膽肝相照,生死與共。”
茹志鵑《<百合花>的寫作經過》
明確:小說通過小通訊員和新媳婦兩個平凡而又感人的人物形象,表現了戰爭年代的軍民魚水之情,凸顯了戰爭年代的人情之美及人性之美。可以說《百合花》是一首人性美與人情美的贊歌。它告訴人們,即使是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人們對生活、對美的追求與熱愛也沒有泯滅。
設計說明:本環節旨在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目標。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應社會生活的,對主旨的探究是不可忽略的,本環節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結合作者的創作經歷,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小說的主旨。
三、情境活動
假如多年之后,這床百合花的被子出現在革命歷史博物館,請你用詩意的語言為這件展品寫一段介紹詞。
幻燈片展示教師詩作
《永遠的百合花》
淡退了色澤的百合花
依舊綻放生命的芳華
拖毛竹的小伙
在月光下的中秋
用鮮血染紅了它
愛笑的姑娘啊
青春與幸福的百合花
獻給英勇無畏的他
槍筒里的野菊花
稚氣未脫的他
戰火中的青春啊
永遠定格在百合花
設計說明:這一活動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學習的收獲用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語言的運用獲得思維發展的提升,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再次獲得審美體驗,從而提高自己表達與創作的能力,實現審美鑒賞與創造的課程目標。教師詩作的展示也是師生共同創作的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四、詩意總結
百合花,因其潔白而賦予青春純潔的秉性,因其內涵之美好而賦予百年好合的愿望。青春,猶如一朵綻放的百合,而成其無限的美好。這是戰火中的青春,沒有因為硝煙彌漫而黯淡,卻因犧牲奉獻而綻芳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青春可以中流擊水,青春可以張揚恣肆,青春可以熱烈,青春可以感傷,青春屬于個體,也屬于時代,那么我們的青春又將如何綻放呢?
設計說明:本環節總結了百合花的象征內涵以及青春綻放的光彩,進而引發學生對青春價值的思考,結合之前所學課文,再次感受青春的不同風采,思考自己青春價值的落腳點,在文化的傳承與理解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體會小我融入時代所創造出的不巧價值,進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五、作業升華
閱讀《哦,香雪》和《荷花淀》,就其中詩意的片段做批注。
設計說明:這項作業意在讓學生通過本課所學,閱讀同類小說,進一步感受詩化小說的特點,感知小說中的詩意之美。品味語言,作出批注,提高審美鑒賞的能力,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養成寫讀書提要和筆記的習慣。
板書設計
設計說明:作為課堂教學的結束部分,板書是對課堂的升華總結,是點睛之筆。靈感來自席慕蓉詩句“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板書設計為書本的造型。左邊為本課所講內容重點,照應教學設計的標題和課堂導入部分,右邊是學生詩作展示(便利貼貼在此處),學生用優美的詩句詮釋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詮釋了對青春的認知,他們的詩歌組合成優美的詩集,是獻給青春的贊歌,進而表達了青春雖短暫倉促,但充滿了詩意之美。
教學反思
新課標要求通過單元學習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青春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設計這節課時,考慮到《百合花》是教讀課文,又是高一學生學習的第一篇小說,作為教讀課文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很關鍵,培養學習的能力,便于將所學知識與能力有效遷移運用。因此我采用了單篇教學的方式,本課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小說鑒賞的基本方法,了解《百合花》這類小說的不同風格。在單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閱讀的延伸拓展,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本課設計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設計做到了立足于真實的情境,從文本特征和人文主題兩大方面建構學生的基礎知識、關鍵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方面的核心素養;并且從文本延伸到現實,達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本節課從形象、語言、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使學生發現作品獨特的藝術特征,認識作品獨特的美學價值,獲得屬于自己的審美體驗。
不足之處。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內容較多,給予學生討論與表達的時間也不充裕,應當更加合理地安排課堂活動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體會作品的詩意之美。
附《百合花》預習任務單
閱讀小說《百合花》完成下列任務
任務一
溫故知新,回顧中學所學小說,熟悉小說的題材特點及基本常識。
任務二
預習《百合花》梳理小說情節,文章圍繞這床百合花被子寫了哪些人?寫了什么事?
1.情節概括
人物形象 | 描寫方法 | 文本依據 |
形象特征 |
小通訊員 | |||
新媳婦 |
鑒賞角度 | 文本依據 | 表達效果 |
環境描寫 | ||
場景描寫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