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亞細亞民間風情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文藝版高中音樂教材《音樂鑒賞》亞細亞民間風情《亞洲民族民間舞蹈》湖南省 - 株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湘文藝版高中音樂教材《音樂鑒賞》亞細亞民間風情《亞洲民族民間舞蹈》湖南省 - 株洲
教學目標
說明:本課課題為:亞洲民族民間舞蹈
1、在欣賞、體驗和感受中,了解亞洲代表性舞蹈的風格特點、基本動律及形成原因,并能據此來區分各國特色舞蹈的特點及風格;
2、在知識回顧中,能總結出舞蹈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能在本課學習后,萌生出進一步探索外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愿望。
2學情分析
外國民族民間舞蹈,因為課題大,在確定教學目標和選材,經過了一定斟酌,最后確定,用各洲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明線,各州舞蹈擁有的共性特點作為暗線,來進行組織材料。這些舞蹈風格特點的背后都承載了他們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學內容也有深度,再加上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知識,能較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重點難點
了解亞洲各國極具特色舞蹈的風格特點、基本動律及形成原因。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一、導入
外國的民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每個舞種都有它特有的服飾和道具。
1.連線導入
根據服飾道具特點來連線,以下圖片屬于哪個國家(民族)的何舞蹈種類?
【設計意圖:對學生已有知識的檢驗,并對探討外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埋下伏筆。】
2.出示地圖、簡介分布圖
師:同學們能發現這些舞蹈的服飾與道具都是哪個洲的嗎?
生:亞洲
過渡語:中國在舉辦亞運會時,曾推出一首主題歌,歌詞這樣寫到:“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樹也根連根”。亞洲的舞蹈既有“獨特性”又有“共性”。 當我們走近它,你會發現并悟到: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上,舞蹈文化居然是如此燦爛、如此神奇!
活動2【講授】蒙古
(一)亞洲五彩繽紛的舞蹈之一:蒙古族舞蹈
1.欣賞由教師表演蒙古族舞蹈,觀察蒙古族舞蹈的基本體態與動作特點?
體 態:頸部后靠、下顎微抬、上身重心微往后仰、目視遠方。
動 作:多以模仿大雁、奔跑的駿馬以及草原農牧生活。
2.形成蒙古族舞蹈風格的原因:
由于長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自古以來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鷹圖騰,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渾厚、舒展、豪邁的特點。
3.蒙古族民間舞蹈的種類:安代舞、筷子舞和頂碗舞。
4.總結舞蹈形成風格特點的原因之一:與地理環境、生活習俗有關。
5.學生體驗蒙古族大雁飛翔、騎馬舞姿與擠奶舞姿。
活動3【講授】日本
(二)亞洲五彩繽紛的舞蹈之二:櫻花國度賞舞蹈
1.介紹日本傳統舞蹈的歷史
平安時代(794—1192年),最初的形式叫雅樂:融歌、舞、樂為一體。
初期分為左:隋唐樂舞,即“唐樂”。
右:朝鮮半島傳來的“高麗樂”兩個部分。
2.日本傳統舞蹈常使用的道具與服裝特點
常用道具有:手巾、扇子、刀、傘等多種道具。
服裝特點:表演者會穿戴和服、假發,還有草鞋和木屐;表演者用毛刷蘸著溶在水中的白粉刷滿全身。
3.比較日本和服與隋唐時期服飾,介紹和服與木屐起源于中國。
4.日本傳統舞蹈的動作與風格特點(欣賞視頻,回答問題)
腰部:稍稍下垂
腳步:輕輕擦地,雙腳不同時離開地面
風格:優雅、寧靜的優美感
師:舞蹈中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動作是?
生:舞動扇子
師:展示兩把扇子,請同學們分辨哪把扇子代表的社會地位高些?(扇子級別有所不同,待取得“名取”的地位后,會使用墨色扇骨,有金色家徽裝飾的扇子。)
5.欣賞中國雅樂舞蹈片段,由學生說出與日本舞蹈的共同點。
6.總結舞蹈形成風格的原因之二:與文化的融合有關。
活動4【講授】朝鮮半島
(三)亞洲五彩繽紛的舞蹈之三:朝鮮族舞蹈
朝鮮族指的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和韓國人民。朝鮮族舞蹈種類以象帽舞、長鼓舞、扇子舞為主。
1. 欣賞視頻,觀察象帽舞的動作花樣?
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師:簡介象帽舞(農樂舞)的起源——將大象毛綁在帽尖上左右搖擺用來驅趕野獸的侵擾演變而來;源于古代朝鮮人在狩取野獸等食物后,甩動發髻以示慶賀的一種表達形式。。
師:簡介象帽舞的種類——長、中、短象帽因其彩帶的長短不同而得名,短者僅1米多,長者達12米,目前最長者已有28米。
2.由一個學生來體驗象帽舞的“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動作。
3.通過實物介紹朝鮮族長鼓
4.邀請表演象帽舞的學生合音樂與教師一同表演,觀察朝鮮族舞蹈的基本體態與律動特征?
5.朝鮮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體 態:含胸,垂腰,收臀,氣息下沉,表現出內在的含蓄美。
律 動:以呼吸作為動力,帶動全身。形成韌、頓、彈、含的律動。
柳手鶴步:朝鮮族舞蹈講究內在美與舞姿美的融合,并模擬“鶴步”“鶴飛翔”等舞蹈形象。鶴與朝鮮族民間舞蹈的如此密切,究其源與朝鮮先民對鳥圖騰崇拜有關,又和儒家的清高、道家的神仙思想分不開。
過渡語:
活動5【講授】印度
(三)亞洲五彩繽紛的舞蹈之四:美美與共的印度舞蹈
1.欣賞印度歌舞電影《寶萊塢之戀》片段
教師介紹:印度舞蹈在印度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2.介紹印度舞蹈的主要種類
3.婆羅多舞的形成
舞教合一:完全植根于印度教。
4.婆羅多舞的特點:
形態:精致而復雜
舞動: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
腳步:穩健而復雜
身 :手、眼、心、意統一
5.婆羅多舞的分類:純舞段與敘事舞段
6.欣賞婆羅多敘事舞段,感受并體驗婆羅多的手勢
讓學生說出他們在欣賞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手勢。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體驗。
7.總結舞蹈風格形成的原因之三:與宗教信仰有關。
師:同學們,你們能發現亞洲舞蹈的共同點嗎?
生:重呼吸、重上肢動態、重韻律的特點。
師:這些都與其他大陸具有本質不同的統一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統一特點?
生:宗教文化
師:印度流傳到亞洲各地的佛教文化、中國的儒家文化等觀念整合了一張看不見的網。
活動6【活動】總結
三、知識回顧
(一)總結外國民族民間舞蹈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地理環境與生活習俗
2.文化的融合
3.宗教信仰
(二)結語
各個國家不同風格且豐富多元的多彩舞蹈,
正是世界多樣性的美麗肢體語言的注解。
活動7【活動】探究
四、課后探究
東南亞民族民間舞蹈的共性與個性特點?
東南亞的舞蹈分為四系:佛教舞系、傀儡舞系、印度教舞系和伊斯蘭教舞系。
佛教舞系分布較廣,佛教舞系的舞蹈大同小異。其中傀儡舞系卻奇特別致。
在欣賞視頻中結束課堂!
活動8【活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第一、外國民族民間舞蹈,因為課題大,在確定教學目標和選材,經過了一定斟酌,最后確定,用各洲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明線,各州舞蹈擁有的共性特點作為暗線,來進行組織材料。這些舞蹈風格特點的背后都承載了他們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學內容也有深度,再加上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知識,能較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在磨課的階段,課后我都會進行師生互評,學生們對老師提出了寶貴意見,比如:希望所有舞蹈都由老師來表演;能夠體驗踢踏舞等。
第三,教學過程條理較清晰,但是沒有很好的做到環環相扣,應繼續充實自己的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知識,把世界音樂文化融入到各個環節。
第三,設問要斟酌,注意設問的藝術。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要一字一詞仔細斟酌,不能產生歧義,更加避免無效提問。
通過上這堂課,我深深的感知到,要上好一堂課,教學設計要合理,教師狀態要良好,自信、自然的教態,對一堂課的成功有很大的幫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