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巴赫,復調音樂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七單元第十四節巴赫探究復調音樂之美_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七單元第十四節巴赫探究復調音樂之美_浙江省優課
探究復調音樂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復調在節奏、聲樂、器樂以及宗教
音樂中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復調音樂的分類與風格特征。
2、能力目標:通過體驗、比較、演唱、探究等多樣性活動,
使學生了解復調音樂的區別并掌握其辨別技巧。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學會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樣
性,并透過部分作品感受復調音樂之美。
【重點難點】
1、掌握復調音樂的辨別技巧。
2、感知并體會復調音樂在各類音樂形式中的作用及風格特
征。
【教學策略與手段】
1、現代化教學手段——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2、通過學生的演奏來詮釋復調音樂的類別,縮短學生與復調音樂的距離感,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啟發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體驗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課前準備】
由于本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內容,僅僅利用短短的40分鐘時間將非常緊促。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一次極大的挑戰。因此在制作教學課件的同時,我還讓學生多渠道地搜集一些關于復調的知識,使他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詮釋復調之美 一、導入部分
仔細聆聽一段音樂,說出這段音樂共有幾個聲部?幾條旋律?旋律之間有何聯系?
復調概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曲調以對位法的法則結合在一起的多聲部音樂統稱為復調。復調音樂注重聲部的均衡與獨立,聲部間形成對比或補充,沒有主次之分。
設計意圖:通過對同一旋律譜寫的的主復調音樂之間的對比,直接引入復調音樂的概念。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 尋找復調之美
二、介紹復調音樂的發展及種類。 1、老師簡單地介紹復調的發展歷程。
2、探究復調音樂在不同音樂體裁中的作用及風格特征。 (1)、尋找節奏中的復調之美
A、一段視頻,然后回答老師一個問題,這段視頻中共出現了幾種節奏?你能將它模仿出來嗎?
節奏中的復調——復合節奏:是幾種不同的節奏在同一節拍中的平行進行。 B、體驗復合節奏
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練習不同的節奏型,最后加以組合。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再加入哼鳴,體驗復合節奏之美感。
老師提問:節奏中的復調是真正的復調音樂嗎?假如不是,它又缺少了些什么?
設計意圖:從節奏入手,老師層層遞進,循循善誘。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實踐與探究,不僅增加了本課的趣味性,還使得學生對原本深奧的復調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2)、尋找聲樂中的復調之美
A、看一段視頻,想想這段視頻中兩位主人公演唱的兩個聲部的分別是屬于哪個音區?這段演唱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唱段選自電影悲慘世界)
主人公冉阿讓的唱段是屬于高音區,警察沙威的唱段是屬于低音區。我們把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線,在音調,節奏,進行方向的起伏,句逗 的劃分以及音樂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對比或存在差別,就稱為對比式復調。 設計意圖:通過著名音樂劇中的復調唱段,讓學生對對比式復調的概念及特點有了初體驗,并初步掌握其辨別方法。 B、欣賞另一段唱段。邊聽邊思考這段唱段運用了哪類演唱形式?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演唱有何特點?
二重唱。兩個聲部的旋律具有一定的模仿性。我們把一種旋律(或具有主題意義的旋律首部)在不同聲部中先后出現(完成相同旋律或加以變化),形成了前起后應,層次分明的模仿關系稱為模仿式復調。 C、嘗試演唱復調音樂
請男同學扮演鳥一號帕帕吉諾,女同學扮演鳥二號怕帕蓋娜,根據譜例學唱《魔笛》中這段模仿式復調。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體驗、探究、學唱等各類方法,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兩種主要的復調類別,即對比式復調與模仿式復調。二學唱這個環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內驅力,也能讓學生加深對于不同復調音樂類別的印象。 (3)、尋找器樂作品中的復調之美
請三位音樂才子(班上的三位同學)來進行展示。當他們在展示的時候,老師希望作為觀眾的同學根據老師給出的譜例想一想,這三類樂器所演奏的旋律有何異同?
老師:我們仔細看譜,這三種樂器演奏的旋律大體相同,僅僅在個別音上存在細微差異。這些相同的音稱為骨干音,這些細微的差異稱為裝飾和加花。我們把副旋律與主旋律保持
共同的骨干音,并加以裝飾、變形,在進行中與主旋律時分時合的創作技法稱為襯腔式復調。
設計意圖:通過由學生演奏不同類型的復調音樂來詮釋襯腔式復調,告別了傳統呆板的授課方式,以學生身邊最熟悉的人為復調音樂的載體,激發了學生對于復調音樂的求知欲。 (4)、尋找宗教音樂中的復調之美 A、簡單介紹《馬太受難曲》的創作背景。
B、為了檢驗同學的學習的成果,老師從第一分曲中截取了ab兩個片段,請我們同學聽完以后告訴我這兩個片段分別運用了哪一類復調創作手法。
A對比式(模仿)復調 B 模仿式復調。
設計意圖:將所學到的知識在第一時間進行復習,不僅起到了趁熱打鐵的作用,還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
C、相對完整地聆聽第一分曲。并完成老師教給大家的兩個任務:
任務一、迅速找出剛剛我們聽到的A,B兩個片段。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真正的聆聽音樂就是發自內心地感受音樂的每個要素。
任務二、在畫面中你看到或者聽到了幾個管弦樂團,幾個合唱團?這樣的規模對這部作品來說有何意義?
兩個大型合唱隊、兩個管弦樂隊、兩臺管風琴以及一群唱固定旋律的“兒童合唱團,這樣龐大的規模在宗教音樂作品中是極為罕見的,巴赫這種匠心獨具的安排就是希望能營造一種立體式的音響效果。賦予宗教音樂更為豐富的音樂情感。總結復調音樂之美
(1)、簡短地介紹巴赫對音樂所做的貢獻
老師問:巴赫對音樂巨大的貢獻被人們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尤其是他對復調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復調音樂的貢獻數不勝數。而這部萬世矚目的《馬太》更是開辟了宗教復調音樂的巔峰,成為了宗教復調音樂的典范之作。
(2)、請同學分組思考兩個問題: A、你認為復調之美,究竟美在何處?
B、假如你是作曲家,你會運用復調這類創作手法去詮釋哪一類作品,并說出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中國學生的思維需要開拓性與創新性,而不是時刻被老師的想法所桎梏,所束縛。因此這兩個問題可以引發高中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將本課的意義升華到一定的高度。
總結:有人說復調之美在于它豐富的織體,獨立的聲部,精妙的結構,嚴密的邏輯,以及融合的音色。二老師卻覺得復調之美美在純粹,它是一種平衡之美,和諧之美。是一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大美。它賦予音樂更為絢爛的色彩,更奇妙的聽覺感受,更有內涵的音樂情懷。它追求的是一種平等、融合的美學思想。老師很期待將來能有這么一天,會有更多唯美的復調作品出自于我們班各位大師之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