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西出陽關,無故人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第二十五節西出陽關無故人-江西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 《音樂鑒賞》第二十五節西出陽關無故人-江西省
西出陽關無故人
【教學主題】 音樂欣賞課 【教學對象】 高一年級 【教學時間】 一課時(45分鐘) 【教學用具】
音響、投影儀、電腦、等。 【教學目的】
(1) 簡單的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過程,從而對中國古代音樂有所了解。 (2) 欣賞《陽關三疊 》和《揚州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音樂風格讓
學生能熟悉我國的古代歌曲,對它產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進而達到提高審美能力的目標。 【教材分析】
《陽關三疊》背景: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們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壯舉。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但陽關以西還是貧荒絕域,自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貧荒的艱辛寂寞。因此臨行之際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厚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 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體驗,包含對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教學內容】
(1) 簡單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
(2) 感受賞析古曲《陽關三疊》、與《揚州慢》 ① 作者簡介、主題分析。 【教學方法】
視覺與聽覺相融合的教學方法。以聽為主,看為輔。
【教學重點】
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詩詞歌曲的發展概況,體會中國古代詩詞歌曲所表現出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
通過搜集的音像資料,采用視聽結合,啟發學生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挖掘和發現中國古代詩詞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的都是西方音樂史的發展過程,那么你們對我們中國的音樂發展有所了解嗎?同學們知道有哪些中國的古代歌曲呢? 舉例:《水調歌頭》、《虞美人》、《滿江紅》等等。
過渡語:那么我們今天就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我們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 二、 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發展
① 遠古時期
這時候的音樂主要和祭祀有關,如黃帝祭祀時的音樂《云門大卷》、歌頌大禹治水的《大夏》等等。所以最早音樂的發展可以說是和祭祀、儺舞等活動息息相關。 ② 周代時期
這時候的音樂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孔子收集的《詩經》就是周代宮廷與各地的歌謠,如《風》是周分封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頌》則是周代貴族祭祀所用的音樂。 ③ 秦、漢時期
在秦漢時期出現了一種影響深刻的歌唱形式——相和歌。它的特點是不用樂器伴奏,這是一種相當古老的演唱形式。還有漢樂府的出現,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舞蹈形式有長袖舞、巾舞、象舞、盤鼓舞等等。 欣賞舞蹈《踏歌》。 ④ 隋、唐時期
風靡一時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樂中獨樹一幟的奇葩。唐代宮廷宴享的音樂,稱作"燕樂"。隋、唐時期的七步樂、九部樂就屬于燕樂。唐代音樂文化的繁榮還表現為有一系列音樂教育的機構,如教坊、梨園、大樂署、鼓吹署以及專門教習幼童的梨園別教園。還引進了許多外來樂器。
舞蹈形式為,胡旋舞、劍舞、驚鴻舞、凌波舞、霓裳羽衣舞等舞種。 三、 欣賞《陽關三疊》 ㈠ 欣賞《陽關三疊》
歌曲簡介:《陽關三疊》又名《陽關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著名的藝術歌曲,新中國成立后被王震亞改編為合唱曲。因歌曲反復詠唱三次,得名《陽關三疊》 ㈡熟悉歌曲內容
1、讓學生朗誦此曲的歌詞。 2、在欣賞之前先帶領學生唱一唱。 ㈢欣賞歌曲《陽關三疊》
欣賞后提問:你最喜歡歌曲的那一段落,為什么? ㈣歌曲總結
《陽關三疊》是我國古代音樂作品中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一首。它真實而集中地表現了在當時具有普遍社會意義的別恨離愁這一主題,這首作品詞義極其深沉,曲調情誼綿綿,詩詞與音樂交相輝映,珠聯璧合,讓人聽起來回味無窮,傳唱不絕。
四、欣賞古曲《揚州慢》
㈠ 作者簡介:作者姜夔,江西波陽人,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他工于詩詞,精通樂律,還能作曲,自撰《自度曲》、詞調歌曲《揚州慢》、《暗香》等14首。
㈡欣賞《揚州慢》
聆聽后分析歌詞,思考歌曲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㈢提問:音調、情緒等方面分析樂曲《揚州慢》有什么音樂特點? 樂曲慢速抒情,歌曲為雅樂音階,宮調式,曲調純樸,富有激情。 六、總結
提問:兩首古曲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總結:都委婉的表達了歌曲作者對戰爭的厭惡之情。
課堂小結:我們今天學習了我們中國古代的音樂發展以及兩首古曲。在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聆聽《陽光三疊》的古琴版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