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視頻_高中生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高三第一輪復習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視頻_高中生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高三第一輪復習
高中生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第4章第1節的內容。高一時學生已經學過此內容。但是對于高一學生來說,順相對含量的梯度和你想對含量的梯度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式本節難點,高三學生因為已經學習過此項內容,利用高一的基礎對此項內容進行細化強化。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回顧已學知識真正全面的接觸了解探究實驗,在溫故而知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會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2、學情分析
山區學生基礎偏弱,很多關于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生活現象對學習此節內容有幫助,但是要讓學生從微觀水平上來理解此類問題,如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的高等還是有一定難度,即使高一學過一遍,很多學生還是一知半解,高三第一輪復習,就是在高一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運用所有的知識來自我檢查,補缺補漏。
二、目標表述
考綱要求:
教學內容、過程安排 |
設計意圖 |
第1課時 問題探討,導入新課 。 “問題探討”觀看視頻:滲透作用的實驗現象。 (3)提出討論問題 問題: 一段時間后漏斗發生什么變化 為什么漏斗內的液面會上升? 多媒體動畫演示,引導學生思考。 ![]() 師生總結:水分子從數量多的一側向水分子數量少的一側擴散,也就是說:水分子是順著相對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的,這種現象稱為滲透作用。這個裝置叫滲透裝置。 學生總結上面兩個結論得出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 a要有半透膜;b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 互動探究,新課教學。
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出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學生完成)。動物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 教師視頻展示:將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分別放在濃鹽水、生理鹽水、清水中,觀察紅細胞的形態。 預期結果(學生完成):紅細胞在濃鹽水中失水皺縮,在生理鹽水中保持原有形態,在清水中吸水膨脹。 圖片展示:水分進出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狀況。 ![]() 師生共同總結復習: 當細胞內溶液濃度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當細胞內溶液濃度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當細胞內溶液濃度 =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形態不變 提出問題:動態平衡是不是一定指細胞內外濃度相同?沒有水分進出? 預期結果(學生回答):是 教師引導糾正: 動態平衡并不一定指內外濃度相等,只能說水分的進出達到平衡,既不能說沒有吸水,也不能說沒有失水。 動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水進出細胞是順相對含量的梯度,通過滲透作用進行的。
●提出問題 教師:從生活中的現象,結合上面這些例子,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吸水和失水? 植物細胞是不是一個滲透系統,哪些結構相當于半透膜? ●作出假設 (以下以“探究植物細胞中哪些結構相當于半透膜”為例) ⑴作出假設:當一個問題提出后,我們必須結合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必要時還要查找資料)分析問題,并且作出嘗試性的回答,這種嘗試性的回答稱為“作出假設”。 教師圖片展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圖。” ![]() 讓學生通過已學知識得出植物細胞結構和動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學生總結:①成熟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細胞壁 ②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最后確定一個較合理的假設: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⑵預測實驗結果: 當細胞液濃度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當細胞液濃度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細胞液中的水分流失,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但由于原生質層的伸縮性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就會與細胞壁分離開來,也就發生質壁分離。將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放入清水中時,會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學生自己對質壁分離的現象作出解釋 明確質壁分離指的是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分離 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呢?就需要通過設計實驗來驗證。 教師檢查學生的實驗設計。 提出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 1.原理:成熟的植物細胞構成滲透系統可發生滲透作用。 ![]() 流程: ![]() 質壁分離的原因及表現: (1)原因。 ①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②內因。 a.細胞壁的伸縮性<原生質層的伸縮性。 b.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2)表現。 ①宏觀:堅挺→萎蔫。 ②微觀。 a.液泡:大→小。 b.細胞液顏色:淺→深。 c.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 及時反饋,愉悅總結。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設計練習時盡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的反饋。 教學內容進行完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思自己思維中的不足,消化所學知識。然后教師指導學生用概念圖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 |
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 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并得出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讓學生初步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教給學生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篩選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通過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在思考領悟到選擇合適實驗材料、試劑的重要性。 從實驗材料,方法的選擇,實驗過程,結果分析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實驗設計思路,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能做的事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不要包辦。 學生小結有助于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