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改進及拓展_廣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改進及拓展_廣西桂林市桂林中學教學設計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1》第五章第四節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改進與拓展 教學設計
廣西桂林市桂林中學 廖永梅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學生實驗。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做好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有助于學生了解光合色素的種類和作用,是對第3章細胞結構知識的提升,是學習光合作用原理和應用的基礎。按課標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學習了光合作用的有關知識。在前面第3章學習了細胞結構,知道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對葉綠體中色素對光合作用的貢獻有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實驗操作方面,學生能進行研磨和過濾等操作,但紙層析法是首次接觸,需要教師給予直觀正確的操作和示范,才能熟練掌握。本節課還涉及到許多理化知識,如光的色散現象和色素的吸收光譜,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
三、教學目標(學生達成的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1)能概述綠葉中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原理及方法
(2)明確光合色素的分布和種類
(3)理解不同色素能夠吸收不同色光
2.能力目標:(1)能獨立完成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
(2)能針對實驗提出相關問題,設計并實施方案,完成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科學方法的應用是探究的利器
(2)感悟探究過程,享受探究的樂趣
四、學法指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五、教學重點: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色素吸收光譜的觀察與分析。
六、教學難點:色素提取液的畫線;光合色素吸收光譜的理解。
七、教學設計理念(依據)
1.布盧姆“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目標領域,預期學生的學習結果。
2.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3.美國行為心理學家馬杰關于教學設計的模式,解決三個問題:
①把學生帶到哪里?②怎樣把學生帶到那里?③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那里?
4.新課標的四大理念和高考大綱的“四大能力要求”實施有效教學。
八、實驗教學設計思路
九、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器材:
1.研缽、天平、剪刀、玻璃漏斗、尼龍布、50mL錐形瓶、玻璃棒、試管、保鮮膜、試管架、藥勺、10mL量筒、濾紙條、毛細吸管、250mL燒杯、硬紙蓋、鉛毛、尺子、超聲波清洗機、頭燈、鐵架臺、比色皿、泡沫臺、光盤、鑷子、滴管瓶。
2.無水乙醇、石油醚、丙酮、苯、碳酸鈣、二氧化硅。
3.新鮮菠菜等。
(一)原課本實驗分析:課本實驗涉及4種試劑:無水乙醇、CaCO3、SiO2、層析液;5個步驟:稱量→剪碎→研磨→過濾→層析。其過程繁瑣,操作耗時,實驗中研磨的程度不易把握。色素提取液濃度不夠,層析效果不明顯。課本實驗注重了技能的訓練,忽視了探究性思維的培養。
(二)實驗的四點改進或創新
1. 創新一:優化提取過程:超聲波提取法
使用超聲波清洗機,加速破壞葉肉細胞膜和雙層葉綠體膜,利于色素提取。改進后的操作為:研磨1分鐘→超聲波處理3-5分鐘。不需添加二氧化硅和無水乙醇,超聲波具有加速顆粒沉降作用,提取液不需過濾,有效的實現了:簡化程序,節省試劑,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并且擴大了選材范圍。
圖一 超聲波清洗機 圖二 研磨法 超聲波提取法
2. 創新二:改進層析細節:懸掛式紙層析
教材中采用燒杯和培養皿的方式,簡便易行;缺點是濾紙層析后會變軟,易發生相互接觸或貼壁,再加蓋培養皿時也容易導致濾紙條移位,影響層析的效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學生利用廢棄硬紙片,裁剪成大于燒杯口徑的紙蓋,上面開多條狹縫,將濾紙插入小縫,進行懸掛式層析。有效解決以上困惑,且易得到平行色素帶。
以上兩項改進,使實驗更加便捷、順利!應用超聲波提取法,層析后的4條色素帶非常明顯。進一步體現了超聲波提取法的優勢。
圖三 圖四
3. 創新三:自制分光裝置,探究光譜吸收
通過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學生對綠葉中光合色素的種類、含量、顏色有了一定了解,但是還不能認同色素吸收光能的事實,如何能直接看到色素吸收光譜的事實?教材中提到用三棱鏡將白光分成單色光,馬上有學生想到平常見到的光盤也能出現“彩虹”,豈不是也可以分光!他們找來光盤,把太陽光反射到白色墻壁上,分出的七色光比較弱,不規則。為了方便觀察,學生找到鐵架臺,又想到家中所用的頭燈非常明亮,于是把頭燈固定在鐵架臺上,把光盤斜插在廢棄泡沫板上,調整角度,拉上窗簾,七色光非常清晰。分光的問題解決了!我們把提取液裝入試管,把試管移到光源前面,希望看到相應色光被吸收的現象,遺憾的是無論怎么調整角度,哪怕裝入的是清水,要么離光源太近,光發散繞過試管,墻上的七色光全部沒有變化;要么離光源稍遠,形成一條黑影,都不能看到紅光和藍紫光單獨被吸收的現象。經過教師查閱資料,引導學生用比色皿裝溶液查看吸光情況,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吸光結果展示:兩只比色皿,左邊裝的是無水乙醇,右邊是色素提取液,通過對比,學生很容易得出,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這個結論。
圖五 自制分光裝置 圖六 色素吸光結果
4.創新四:拓展問題探究,培養探究能力
探究1:探究胡蘿卜中色素的種類及光譜吸收情況
因胡蘿卜較硬,先用攪碎機打成小顆粒。用石油醚進行超聲波提取。
圖七 胡蘿卜中色素與綠葉中色素層析的結果比較
圖八 胡蘿卜中色素與綠葉中色素的吸光情況
實驗結果:胡蘿卜提取液中只含有胡蘿卜素,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推測:葉綠素吸收紅光。
探究2:探究葉綠素的光譜吸收情況
資料:酸性條件下,葉綠素易受破壞,從而失去功能。
實驗設計:
實驗結果:
圖九 圖十
結論:葉綠素可以吸收紅光。
觀察分析:色素的熒光現象
圖十一 圖十二
使用頭燈時,同學們發現,光直射提取液時,溶液呈綠色,反射時,看到是棕紅色。對于葉綠素的這種熒光現象,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鼓勵學生查閱資料,解釋機理,并對全班匯報說明。
十、實驗教學過程
上課,同學們好!
直接引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必修一第5章第四節光與光合作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改進及拓展。首先,一起來回顧實驗的原理:
提取的原理:綠葉中的色素能夠溶解在有機溶劑無水乙醇中,可用無水乙醇提取綠葉中的色素。
分離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擴散得慢,從而把不同色素分離開。
師:用什么方法來提取色素呢?
生1:我們組用的是研磨法。采用了無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鈣,操作過程為:稱量-剪碎-研磨-過濾。
師:其他組都是用研磨法嗎?
生2:我們組用的是超聲波提取法,不需要加入二氧化硅,只需要輕微研磨30秒,打開開關,超聲波處理3至5分鐘,就可以倒出提出液,不需要過濾。操作簡單方便。
師:超聲波真的能提高綠葉中色素的提取濃度嗎?你們是如何開展研究的?
生2: 我們首先假設:超聲波能提高綠葉中色素的提取濃度。
師:如何證明這個假設是否正確?你們的設計思路是?
生2:設計了兩組對照實驗:一組研磨法;一組超聲波提取法。
師:根據你們的設計思路,其他同學想一想,可能有幾種實驗結果?
生3:3種吧。如果A組比B組濃,說明研磨法好;如果B組比A組濃,說明超聲波提取法好;如果A、B組差不多,說明兩種方法效果一樣。
師:到底哪一種預測符合實際情況呢?讓我們開始實驗,尋找答案吧!
(教師下來巡視和指導!)
(1)對照組:稱量-剪碎-研磨-過濾;
(2)實驗組:稱量-剪碎-超聲波
大部分組都做得差不多了,教師拿起兩組溶液的試管放在大家前面對比。
師:同學們都完成了實驗,看,哪支試管色素更濃?
同學答:左邊那支!
師:嗯,這是超聲波的提取液,看來,第二個預測符合實際情況,假設正確。知道了超聲波能提高色素提取濃度,有同學還探究提高綠葉中色素提取濃度的最適功率。有請生4。
生4:首先,我們用的超聲波清洗機,它的功率是200W,功率使用可以從40%到100%調節,于是我們將課本實驗,設置了7個組,用不同功率的超聲波提取,但是提取液沒有明顯的區別,都比較濃。我們很疑惑,什么原因呢?你們覺得是什么原因?
生5:可能是葉片太多了,色素濃度大,所以顏色沒什么區別。
生4:我們也分析到這點,降低了葉片質量,從5克改為1克,繼續做實驗。(PPT呈現圖片)現象很明顯,功率越大,色素濃度越大。這就是我們組探究出的結論!
師:這個組的研究很細致,很嚴謹啊!感謝分享。
師:色素提取好了,我們接著分離色素。對于課本的紙層析,興趣小組也做了一點改進。
各小組開始劃濾液細線,層析!
(1)普通用培養皿蓋進行層析
(2)懸掛式紙層析
師:為什么改進后效果更好?
生6:我們做實驗時發現,用培養皿蓋在燒杯上層析,濾紙條很容易貼在燒杯壁上,濾紙條之間也很容易重疊在一起,影響效果。我們把硬紙片剪成燒杯的蓋子,上面用小刀劃一些小孔,把濾紙條像這樣放進去,可以進行懸掛式層析,還可以隨時取出來,很方便!這就是我們組的一點改進!
師:講得非常好!這個小細節的改進非常有用!我們看到,綠葉中一共有幾種色素啊?
學生齊答:4種!
師:從上至下,分別是?
學生齊答: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同時,我們也發現,超聲波提取法得到的提取液確實色素含量更高!
師:我們知道,色素吸收光能,不同的色素吸收不同的色光,如何來確定綠葉中色素具體吸收什么類型的色光呢?有請我們的發明家閃亮登場!
生7:(拿出裝置,介紹裝置組成。)我們這個裝置,利用了鐵架臺,頭燈、光盤,廢棄的泡沫板來制作的,打開頭燈,光經過光盤,可以分出七色光,把色素提取液放進比色皿,(放在光源前面)大家仔細觀察,跟不放有什么區別?
生8:有些地方變暗了。
生7:紅光和藍紫光的地方變暗了!
師:是什么原因?
生9:可能色素吸收了紅光和藍紫光啊
師:有沒有可能是乙醇吸收了紅光和藍紫光?如何證明?
生10:再加一個乙醇的對照組看看!
生7:哈哈,我們也想到了!(把無水乙醇組放進去,對比!)
生7:同學們看,無水乙醇組沒有變暗,色素提取液組的紅光和藍紫光被吸收了,說明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這就是我們小組和老師一起發明的分光裝置。
師:感謝發明家的分享!讓我們直接看到了色素吸收光譜的變化,有助于理解色素的主要功能。
師:我們知道不同的有顏色的生物組織中都含有色素,有同學用超聲波提取法,從胡蘿卜中也得到了一些提取液,想不想知道,里面含有什么色素啊?(想!)可能有什么色素?(胡蘿卜素!)用什么方法證明?
生11:紙層析試試看!
師:來,請大家把胡蘿卜提取液進行紙層析。
師:層析結果怎么樣?請生11展示。
生11:(展示層析紙結果)通過對比,可以知道,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無葉綠素。
師:同學們,要不要看一下胡蘿卜素吸收什么光?來,你給大家演示下吧!
生11演示分光,指著白板上的分光情況,分析實驗,得出結論: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師:既然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那紅光是哪種色素吸收的呢?
生12:葉綠素吧
師:對,科學家發現葉黃素也主要吸收藍紫光,推測,紅光就是由葉綠素吸收的。
師:現在,讓我們來探究葉綠素的吸光情況吧!要從綠葉中分離純的葉綠素,不太容易啊。先看資料!請同學思考,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葉綠素的光譜吸收情況呢?
師:生13,你們組準備怎么做?
生13 我們設計了兩組,一個不加鹽酸的提取液作為對照組,一個加鹽酸的作為實驗組。
師:好!其他組也是這個設計嗎?(齊答:是的)那你們組來操作,看一看實驗結果。
生13演示:兩支試管,一支加鹽酸,一支不加,振蕩一下,走下來給前兩排的同學看,問:大家看,有什么改變?
生14:變黃了!
生13:溶液由綠色變成了棕黃色!
生13給大家演示下吸光情況。把加了HCL的和不加HCL的進行分光!
生13:(指著白板上的分光)不加鹽酸組,紅光和藍紫光都被吸收了,加鹽酸組紅光沒有被吸收!通過資料,我們知道,加鹽酸主要是破壞葉綠素,葉綠素被破壞了,紅光不能被吸收,間接說明,葉綠素可以吸收紅光。
師:分析很準確!科學研究還表明,葉綠素也吸收藍紫光!
因此,結合這兩個探究,可以發現,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師: 哎,有一個組還躍躍欲試,看來還有一些發現,來,生15說說你們還有什么發現?
生15:我們有一個發現,讓我變給你們看!上來講臺,拿頭燈對著色素提取液直射,問:什么顏色?---綠色!拿頭燈反射,問:什么顏色?---棕紅色!
生15:很神奇吧!角度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哦!我們查閱資料,發現這種就叫做葉綠素的熒光現象。由于葉綠素提取液吸收的綠光最少,因此我們用肉眼看到是綠色。葉綠素分子吸收光能后,就由能量較低的穩定狀態提高到能量較高的不穩定狀態,這種狀態是激發態,激發態不穩定,葉綠素就會將能量以紅光的形式發射出來,因此我們就會看到紅光。
師:解釋得很透徹!非常棒!
實驗進行到這里,相信同學們都掌握了綠葉中色素提取、分離的原理和方法,其中超聲波提取法和懸掛式紙層析優化了提取過程,改進了層析的細節,并且還有分光裝置的發明,利用這些裝置,同學們還進行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探究實驗,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繼續保持這份探究的熱情,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發現!
本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同學們再見!
十一、教學設計反思與自我評價
1.超聲波提取法的應用簡化了實驗操作,節省了試劑和時間,為后續的探究奠定了基礎。
2.光盤自制分光器的發明,使學生直觀的看到了色素吸光光譜的變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實證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3.學生能夠利用超聲波提取法和光盤自制分光裝置,自主進行實驗設計,實施實驗方案,交流展示研究成果,這些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標理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