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蘇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蘇州大學附屬中學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教材分析】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遺傳與進化》第1章第1節的內容,本節作為“遺傳與進化”模塊的開篇,引導學生探索遺傳的奧秘。由于是開篇,有很多瑣碎的概念、專業名詞等需要交代。教材就以孟德爾的探索歷程為主線,把這些內容都串起來了。但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將這些零散的基本概念和專業名詞適時的介紹給學生,是需要大動腦筋的。另外,教材中突出科學史和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想辦法提煉隱含在本節教學中的科學研究方法,于無聲處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始于發現問題,止于解決問題和得出結論,科學研究中如果假說不成立,則重新提出假說。為了加深學生對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隨機結合和數量關系的理解,體驗孟德爾的假說,教材安排了模擬實驗,通過模擬實驗,讓學生充分體驗假說的正確性。
【學情分析】
生物性狀隨處可見,關于遺傳的諺語也很多,比如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理解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后代的性狀表現。另外,學生初中學習過的知識,對本節的學習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學生在初中初步解決了基因與生物個體性狀的關系為;學習了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等知識,初步解決了相對性狀和成對的基因之間的關系問題。另外,學生的數學知識,特別是二項式冪的展開式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內容不可缺少的基礎。學生經過一學期的生物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基礎,實驗設計能力、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 (2)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2.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小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2)通過閱讀資料、圖片和觀看視頻,培養觀察能力以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邏輯推理的能力。
(3)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
(4)嘗試進行實驗設計。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2)積極參與設計實驗,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3)在探究過程中,形成樂于學習生物科學的態度,初步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闡明分離定律。
(2)以孟德爾的遺傳實驗為素材進行科學方法教育。 (3)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 2.教學難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2)假說法。【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引導行為
學生主體行為
目標說明 情景導入,介紹性狀概念
先和大家做個小游戲,考眼力,請仔細觀察視頻中有哪幾種動物出現? 我們之所以能快速的分辨這些動物,是因為我們了解這些動物的典型特征,我們把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稱之為——性狀。
觀看視頻。 ——9種。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圖片展示,介紹相對性狀概念 自然界的每種生物都有很多的性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知著、欣賞著、比較著。 比如這張照片,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性狀?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如果我們拿姚明與長頸鹿比身高,你
覺得有沒有意義?
如果我們拿姚明2米26的身高她近
觀看圖片,理解相對性狀的概念。
——最萌身高差。 ——沒有。
總結:我們通常研究的是同種生物的性狀。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聯想和思考
性狀分離比之后的再實驗:收集F2的種子獨立播種成行,觀察F3的性狀。
引導學生思考孟德爾對性狀分離現象的解釋:完全平方公式;做出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猜想。
積極討論思考如何用數學方法解釋性狀分離現象。說出在形成后代的過程中,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后,又會隨機結合。
模擬實驗。
小組討論模擬實驗的相關問題后,展開模擬實驗。
統計數據,查看模擬實驗結果。 實驗分析。
結語。 感悟。
生物學方法論五:假說方法。
積極討論思考F3的性狀表現,揭示了F2背后的哪些真相。
生物學方法論總結。
300斤的體重做比較,你覺得有沒有意義? 請你們來說說什么叫相對性狀? 比如身高的高和矮,體重的重和輕。 請你們小組討論:你還能舉出哪些相對性狀的例子?
——沒有。 總結:我們通常研究
的是同一種性狀。 總結:我們就把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
狀。
小組討論:單眼皮、雙眼皮;拇指彎曲是否超過30度等。
引導學生
積極思考,從生活經驗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生物學方法論一:觀察法 非常棒,看來大家在生活中都是非常善于觀察的。你知道嗎?觀察法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希望大家能繼續保持這種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去發現、感知這個美好的世界。
感受體驗。
激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多觀察
介紹孟德爾
科學家們也正是通過觀察生物親代和子代之間的一對對相對性狀,揭示了一個個的遺傳規律。提到遺傳規律,我要考考大家,遺傳學的奠基人是哪位科學家?
我們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孟德爾的功績。
孟德爾的研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選擇了一種合適的生物展開研究,是什么生物呢?
這是幾年前我在上海科技館拍攝的豌豆模型,這是豌豆植株,這是?
這些模型就是用來介紹我們今天要學習內容的。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當時有一對母女,媽媽被年幼的女兒問的啞口無言。希望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之后,多年后的你遇到先攻的情境時,能夠應答自如。
——孟德爾。
——豌豆。
——種子。
實例說明,讓學生重視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意識到努力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素養,是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豌豆適合作為豌豆究竟有哪些特點,使得它適合用來做遺傳學研究的材料呢?
請大家打開課本第2頁到第3頁,小
鍛煉學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
遺傳學研究材料的原因
組討論完成活動清單上的 [自主學習]內容。最后我會請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討論的結果。
我們把自花傳粉的交配方式叫做自
交。
孟德爾經過仔細觀察,從34個豌豆品種中選擇了7對相對性狀進行實驗。
閱讀課本第2頁到第3頁。
小組討論完成活動清單上的 [自主學習]內容。
匯報內容:豌豆——自花傳粉、閉花受粉,自然條件下一般都是純種(即高莖的后代都是高莖) 另外,豌豆還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比如高莖和矮莖這對相對性狀。 力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
達能力
認識到科
學研究要
經歷從特
殊到一般的過程 孟德爾雜交實驗
這節課,我們就以豌豆的高莖和矮莖為例來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依據豌豆自花傳粉的特點,請你推測在自然狀態下,這株高莖豌豆的后代表現為什么性狀?它的后代呢?
這樣持續下去,子代和親代比,性狀并沒有改變,如何規律遺傳,怎么辦?
——高莖。后代也還是高莖。
——設計實驗呀。
提高分析能力,認識到科學研究是靠實驗開路的
生物學方法論二:實驗法 實驗能人為的控制、干預研究對象,揭示隱藏的奧秘。
孟德爾就巧妙的設計了人工異化傳粉的實驗。
感悟 認識到實驗法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異化傳粉過程
請大家參考課本第3頁圖1—2,小組討論異化傳粉的過程,完成活動清單上的[合作探究]。
匯報前先說明一下,我們把異化傳粉的交配方式稱為雜交。
去雄是在什么時期,傳粉時在什么時期。?
為什么要套袋?
閱讀課本第3頁圖1—2,
小組討論。
介紹異化傳粉的基本步驟。
去雄→套袋→傳粉→套袋
——未成熟時。 ——成熟時。
——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 鍛煉交流合作、提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分析
推理能力
高莖和矮莖為例介了解了基本方法,我們來看一下具體實施過程,孟德爾讓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那么高莖和矮莖在前后代中充當的角色是——親本:P。
狀由什么控制?
由于相對性狀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孟德爾就猜測遺傳因子也有兩種。孟德爾選擇用大寫字母比如D表示顯性遺傳因子,它應該控制顯性性狀;用相應的小寫字母比如d表示隱性遺傳因子,
它應該控制隱性性狀。 這兩種遺傳因子是如何遺傳給后代并且控制生物性狀的呢?小組討論:孟德爾的觀念和當時盛行的觀念有什么不同?
——當時盛行的觀念是:
混合遺傳。
——孟德爾全新的觀念是:獨立遺傳/顆粒遺傳。 生物學方法論三:物理化學法
孟德爾這個全新觀念的產生,正是受了化學家道爾頓原子學說的影響,說物理化學方法也經常會被用到生物學研究中來。
感悟
認識到物理化學方法,也可以應用到生物學研究中來,引導學生學會跨學科思考問題 孟德爾對性狀分離現象的進一步解釋
孟德爾在這種全新的觀念的引導下,進一步對F2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在F2 ——1000株左右的豌豆中,787株是高莖,277株是矮莖,比例約為3:1,那么3:1的性狀分離比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呢? 孟德爾還對豌豆的其他6對相對性狀進行了雜交實驗,得到了這樣的結果,那么你說3:1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并且我們比較后發現,這兩組數據最接近3:1。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據,分析為什么這兩組最接近?
——3:1是必然的
——數量多
認識到統計學方法在此處的應用
科學研究要從特殊到一般
生物學方法論四:數學方法 數據越大越接近3:1,其實這一次,孟德爾又將數學的統計學方法引入到他的研究中來了。
認識到數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 孟德爾對
這樣看來3:1的性狀分離比不是偶然現象,3:1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秘
性狀分離現象的進一步解釋
密呢?怎么辦?
孟德爾讓F2代所有的矮莖豌豆自交,收集每株矮莖豌豆的種子,單獨播種成行,他發現矮莖豌豆的后代全為矮莖,這說明什么?
在這里我們觀察的是F3代的性狀,但是揭示的卻是哪一代的奧秘?
那么高莖豌豆又如何呢?孟德爾讓F2所有的高莖豌豆自交,收集每株高莖豌豆的種子也就是F3,單獨播種成行,結果如何呢?
在孟德爾所研究的100株F2高莖豌豆中,他發現,有28株是純種高莖,有72株是雜種高莖,比例約為1:2。
這個比例又是偶然還是必然呢? 怎么辦?
孟德爾又對豌豆的其他6對相對性狀進行了雜交實驗,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F2代所出現的1:2: 1的比例,究竟又該如何去解釋呢?
——做實驗。
——F2代的矮莖豌豆都是純種。
——F2代的高莖豌豆有些是純種,有些是雜種。
——F2代的高莖豌豆中純種和雜種的比是1:2。
——對其他6對相對性狀進行實驗。
——1:2的比例不是偶然,在F2代3:1的性狀分離比背后,隱藏著一個真正的比例是1 : 2:1,其中這1份是高莖純種,2份是高莖雜種,1份是矮莖純種。
認識到實
驗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由特殊到一般 孟德爾對性狀分離現象的進一步解釋
孟德爾的數學造詣真的是非常的深,他再次將數學方法引入到了生物學研究中來,我知道你們的數學也很厲害,你們也可能想到的„„1:2:1?
你們真是太厲害了。
我們來看看孟德爾是如何將這個公式和他的雜交實驗關聯起來的?
1:2:1在哪里? [變形1] [變形2] 1:2:1是哪一代的比例? DD控制的性狀是? Dd呢?
也就是當顯性遺傳因子和隱性遺傳因子在一起的時候,聽誰的?
dd呢?
高莖和矮莖的性狀分離比是——3:1,高莖中純和雜的比1:2,矮莖都是純,這和剛才的實驗也吻合的。
孟德爾做出這樣的解釋,他認為體細胞內的遺傳因子有幾個?
——成對存在的。按照這個推測,那
——完全平方公式
——F2代。 ——高莖。 ——高莖
——顯性遺傳因子
——矮莖矮
——2個
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嘗試也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生物學問題
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么F1的遺傳因子組成也可以變形成Dd。那么這樣的F1,是如何產生F2的呢?比如:如何產生DD?請你們小組討論一下。 也就是說成對的遺傳因子先要分離——遺傳因子分離。
之后還要結合。能出現這三種1:2:1的遺傳因子組成,說明他們之間的結合是隨機的。
——成對的遺傳因子傳遞給下一代時只傳遞一個,隨后還要再結合。
培養學生
的邏輯推理、表達能力
生物學方法論五:假說方法
至此,孟德爾對性狀分離現象已經做
出了最好的解釋。在當時那個根本不知道遺傳因子是什么的時代,這些解釋都是他跨越時空的猜想,我們把他的解釋稱之為假說。孟德爾認為遺傳因子的分離發生在
形成配子過程中,隨機結合發生在受精過程中。
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模擬
實驗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體驗一下孟德爾的假說。
請小組討論這3個問題: 小桶分別模擬的是什么? 小球內的彩球代表什么?
除了顏色,你還關注了小球哪些方面的特征?
觀察員、抓球員、搖桶員、記錄員的操作順序及任務。
補充一點,記錄員還需要到我的電腦中來錄入數據。
好,都清楚了,我們開始進行實驗,看哪一組模擬的次數先達到50次,就上
小組討論
——雌雄生殖器官。 ——兩種顏色的小球代表配子,分別代表的是D、d兩種遺傳因子。
——數量,每個小桶內有兩種顏色為1:1的小球。 ——搖桶員——抓球員(小球放回去)——觀察員——記錄員(以正字記錄)。
模擬實驗。 統計數據。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來計數。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模擬實驗進行的很開,不到3分鐘我們就收集到了這么多組數據。但是孟德爾的實驗一做就是八年,一種就是上千株豌豆。所以科學研究是一份漫長、艱辛又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
請問我們剛才的模擬實驗模擬的是什么過程?
實驗中某抓球員沒有及時將小球放回小桶,請問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過程。
——因為不能產生1:1的兩種配子了。
體驗孟德爾假說的正確性。
深刻體會科學研究的艱辛。
歸納總結假說內容 我們通過模擬實驗體驗了孟德爾的假說,接下來請大家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完成活動清單中的歸納總結部分。 學生自行完成。
培養學生內化知識的能力 結語
通過總結,我們對孟德爾的假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孟德爾這個跨越時空的猜想,用到了生物學研究中的眾多方法,是把數學、物理、化學知識和方法融進生物理論的結晶。猜想有一天總會被證實,而他的工作,卻永遠在繼。,
科學探究永無止境,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未來靠誰?
——我們
激勵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