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福建省廈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節《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對本節相關內容的要求是: 分析孟德爾遺傳學實驗的科學方法、闡明基因分離定律、舉例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同時課程標準還建議模擬植物或動物性狀分離的雜交實驗。本節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分析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發現分離規律。作為本單元和本模塊的起始課,本課內容的教學在多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通過學習豌豆花的結構特點,理解遺傳學雜交實驗對材料的要求;2)分離定律是學習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3)學習和體驗假說-演繹的科學研究方法;4)為“遺傳規律”教學單元核心概念“基因在染色體上,染色體行為決定基因的傳遞規律”的學習奠定基礎并埋下伏筆。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過性狀的分離現象,但并不理解分離現象發生的原因,也不了解孟德爾獲得分離規律的過程及假說-演繹的科學研究方法。 3.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3.1教學重點: 性狀分離的根本原因:親代在形成配子過程中, 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而進入不同配子。
1.3.2教學難點: 性狀分離的根本原因:親代在形成配子過程中, 成對的遺傳
因子發生分離而進入不同配子。 二、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列舉豌豆適合作為遺傳學雜交實驗材料的特點和原因; 解釋一對相對性狀遺傳現象;說明分離定律。
2.2 能力目標 嘗試使用假說-演繹的科學研究方法分析問題
2.3 情感目標 探討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認同孟德爾堅持真理、嚴謹創新、堅 持不懈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為什么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容易成功?
技術-人工異花傳粉
用一張動物照片作為封面進入本節課。
教師:生命現象很多,其中生生不息,世代傳延,繼承中又有著變化,這就是所謂的遺傳與進化。同學們你看看必修二
課本的扉頁,篇名就是它。今天我們來討論討論遺傳的問題。 PPT顯示第二張。顯示孟德爾的頭像及章題詩。
教師簡介:孟德爾是遺傳學之父,本是一位修道士,出于對
自然的熱愛,潛心研究各種植物,揭開了遺傳學的神秘面紗。 問題:
1)孟德爾通過對豌豆雜交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后發現了有規律的現象, 而用其他實驗材料進行雜交卻找不到規律,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對子代類型進行統計,為了保證統 計的準確性,對實驗材料有什么要求? 1.自花傳粉,閉花受粉。一般情況下為純種。 (概念形成:自花傳粉 閉花受粉 異花傳粉) 2.具有容易區分的性狀。 (概念形成:性狀 相對性狀)
教師補充:豌豆花還具有花大,子代數量多等特點。 通過判斷題鞏固相對性狀這一概念。
提問:1)高等植物的生殖器官是什么?都有哪些結構?2)如何實現不同性狀豌豆個體之間的雜交?
3)豌豆是兩性花、閉花受粉,如何避免自花傳粉及外來其他花粉的干擾?
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種技術一般包含幾個步驟?
學生回答。1.去雄(花蕾期);2.套袋;3.人工傳粉;4.再套袋。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問答,滲透父本、母本,去雄時期,套袋、再套袋的含義。
學生欣賞圖片,跟著教師的指引進入
必修二的學習。 體味孟德爾
的科學精神。近距離觀察豌豆花,得出結論。
通過觀察花的結構,回憶初中關于花結構的知識,領會人工雜交4步曲的含義。
重要概念1:遺傳實驗材料豌
豆具備的一些特點滲透希望學生通過分析豌豆得出遺傳材料的一般特點。
3
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孟德爾注意到不同品種豌豆之間同時具有多對性狀。為了便于分析,他首先對每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分別進行研究。 PPT展示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教師介紹參插提問:孟德爾用純種的高莖豌豆與純種矮莖豌豆作親本進行雜交。他驚奇地發現,無論用高莖豌豆作母本還是父本,雜交后產生的第一代總是高莖。那么矮莖性狀去哪里了呢?他帶著疑惑,用子一代自交,結果在子二代植株中,不僅有高莖,還有矮莖。那么,矮莖性狀在子一代中,是消失了么,還是隱而未現?
(概念形成: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性狀分離) 孟德爾沒有停留在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上,而是對F2中高莖、矮莖的個體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高莖和矮莖的比例無限接近3:1.那么,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是偶然么?他對其他6對相對性狀的F2也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3:1的性狀分離比并非偶然,是什么原因導致遺傳性狀出現分離呢?
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性狀分離比3:1產生疑問。體會孟德爾7對相對
性狀的艱辛。 重要概念2: 性狀分離比與
配子
種類數量相關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PPT展示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教師介紹解釋并滲透相關概念。
1、 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每個因子決定一種特定的性狀;
(概念形成:顯性基因 隱性基因) 2、 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
(概念形成:純合子 雜合子)
3、生物體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配子只含遺傳因子中的一個)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教師:分離現象還可以通過遺傳圖解來解釋。請一位同學上臺寫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 學生上臺展示。 學生進行點評。
教師將文字假說與遺傳圖解相結合,促進學生理解假說。 教師在學生點評之后,PPT展示“遺傳圖解規范”。 帶領學生分析出現分離比的核心步驟。
聆聽孟德爾關于自己實驗的解釋,認同一般的研究步驟。通過遺傳圖解的書寫,掌握書寫規范。分析性狀分離比出現的原因?
遵循歷史的腳步,聆聽孟德爾假說 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
教師:目前我們跟著孟德爾的腳步,體會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假說。接下來我們通過模擬實驗體會孟德爾的假說。
如果F1雜合子(Dd)產生的配子中只有一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且比例為1:1,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代會出現F2的性狀分離比么?
(1)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都應有兩種配子D和d; (2)隨機從兩種器官中各取一個配子,結合成 后代,記錄后代遺傳因子組成和表現性狀。 注:用后棋子分別放回,搖勻。
(3)重復10次,統計實驗結果。 統計模擬實驗結果。
提問:將模擬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結果比較,你認為孟德爾的假說是否合理?
如果時間允許,改變配子的比例2:1,將白色(d)數量減半,再體驗,統計。
按照孟的假說,模擬性狀分離比產生過程,改變配子數量及比例,初步形成性狀分離比
與配子種類、數量相關這么個觀點。
體驗性狀分離比產生原因。
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
孟德爾的假說合理地解釋了豌豆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出現的性狀分離現象。但一種假說,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
果是不夠的,它應該能預測另一些實驗結果。這樣假說才能經歷考驗,上升為定律或理論。 關鍵得驗證假說的哪個步驟?
通過引導學生得出:需驗證:F1雜合體(Dd)是否產生了兩種配子, 即:D和d,且比例為1:1 。 教師: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證明?請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也許可以回答出用顯微鏡觀察F1產生配子的過程,并觀察兩種配子,區別兩種配子。 PPT展示孟德爾的測交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先從測交后代比例反推配子種類及比例。 測交實驗
體會測交實驗的偉大。
5
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定律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 遺傳遺傳因子發生_______,_______后的遺傳 因子分別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_______遺 傳給后代。
假說演繹法 教師:同學們,我們來理一理這節課我們的主線。
嘗試使用假說-演繹的科學研究方法分析問題
課堂鞏固
1、一對雜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們的性狀及數量可能是
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種都有可能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藍色,褐色由顯性遺傳因子 控制,藍色由隱性遺傳因子控制。已知一個藍眼男 人與一個褐眼女人(這個女人的母親是藍眼)結 婚,這對夫婦生下藍眼女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四、板書
豌豆
自花傳粉 閉花受粉 做雜交 材料
雜交
性狀分離
隱性性狀 性狀
顯性性狀
遺傳因子
隱性基因
顯性基因 遺傳因子分離
導致
測交實驗
驗證
6
五、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涉及眾多概念,綜合考慮概念的抽象程度、彼此間的上下位關系, 以及在構建本單元核心概念體系中的重要性,篩選提煉本節的重要概念,并將“親代在形成配子 過程中, 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而進入不同配子,這是子代出現性狀分離的根本原因”確定為本節的核心概念。在教學組織上盡量還原遺傳學發展歷史,進行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假設、演繹、驗證過程,最終獲得分離定律。針對重要概念和難點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幫助學生形成對重要概念的正確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