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教學技能大賽
所屬欄目:模擬課、微型課及試講
視頻課題: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教學案例《精子的形成過程》演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教學案例莊麗萍《精子的形成過程》演示
|
姓名 | 莊麗萍 | 學校 | 福建師范大學 | ||||||||||||||||||||||||||||||
指導教師 | 聯系電話 | ||||||||||||||||||||||||||||||||
片段題目 | 精子的形成過程 |
重點展示 技能類型 |
演示技能 | ||||||||||||||||||||||||||||||
學習目標 |
1.觀察精子形成的模擬過程,闡明精子的形成過程,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減數分裂。 2. 進行識圖能力的訓練。 3. 認同生命是物質的,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 |
||||||||||||||||||||||||||||||||
教學過程 | |||||||||||||||||||||||||||||||||
時間 | 教師行為 | 預設學生行為 |
教學技能 要素 |
||||||||||||||||||||||||||||||
導入 1min 講授 新知識 8 min 小結 30s |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有絲分裂,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也就是減數分裂。由于減數分裂比較復雜,我們通過精子的形成來認識減數分裂的具體過程和特點。那么精原細胞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蝌蚪狀的精子呢? ![]() 【板書:一、精子的形成過程。 】 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過程 ![]() 精子形成過程的起點是精原細胞。精原細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細胞。當雄性動物性成熟時,精原細胞進入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此時細胞體積變大,染色體復制。 ![]() 也就是DNA分子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形成含有姐妹單體的染色體,但此時單體呈細長的染色質狀態,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只能看到這樣的情況。間期結束后,形成這個特殊的細胞稱為初級精母細胞。 【板書:→初級精母細胞(1個)】 緊接著,進入了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這時候染色體又有什么特點呢? 【道具演示染色體復制,邊移動道具邊講解】
![]() 首先發生兩兩配對的現象,然后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 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相同,一條來自父方,另一條來自母方,我們稱之為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含有還有幾條單體呢?對,四條,因此又稱為四分體。 四分體時期,如果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靠得太近,就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教具模擬交叉互換的過程,展示交叉互換的結果。】 ![]() 它們相互纏繞并且交換部分片段,這個現象叫做交叉互換。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對于生物的變異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同源染色體間發生了遺傳物質的重組,增加了配子的多樣性。 隨后細胞進入了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這時,染色體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 你們看到了什么呢?對,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 中期過后染色體并沒有停留,而是馬上進入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后期,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配對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可以進行自由的組合,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去。但此時,著絲點并未分開,每一條染色體上仍有兩條染色單體。【邊講解邊移動道具】
隨后,細胞開始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我們稱為次級精母細胞。 ![]() 以上就是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 【板書:減數第一次分裂】 大家觀察一下,次級精母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對,減半了。由此可見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三、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 接著細胞進入了減數第二次分裂,這時期通常沒有間期,或者說,間期很短,所以,染色體也不再復制。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特點,與有絲分裂十分相似。 前期染色體散亂排列,然后染色體逐漸移動,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移動教具】 接著到了后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為兩條染色體。同樣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去。 【移動教具】 隨著細胞的分裂進入兩個子細胞中。就形成了4個精細胞。 【板書→ 精細胞(4個),展示教具】
到此為止,完成減數第二次分裂。 【板書:減數第二次分裂】 最后精細胞經過復雜的變形,丟掉了大部分的細胞質,形成蝌蚪狀的精子。 【板書:→精子(4個),道具展示】
![]() 四、小結 這就是精子形成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了一次,而細胞卻分裂了兩次,因此產生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像這樣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就稱為減數分裂。 |
對實體教具產生興趣,仔細傾聽老師對教具的介紹。 回顧有絲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行為。 觀察感受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后細胞中染色體及染色單體數目的變化。 觀察染色體兩兩配對的行為變化,傾聽教師對幾個重要概念的解釋,掌握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的概念。 觀察思考并回答: “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含有4條染色單體。” 觀察交叉互換的過程,發現交叉互換前后染色體的變化,體會交叉互換的結果和意義。 觀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并回答。 對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并觀察染色單體的變化。 觀察染色體數目變化,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是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回憶有絲分裂的過程,運用舊知識理解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仔細觀察,注意發現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異同點。 跟著教師的總結思路,回顧精子形成的過程,對減數分裂的過程和結果形成整體印象。 |
引入演示。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精子形成”的興趣。 介紹教具: 詳細介紹教具,如染色體、著絲點、不同顏色不同大小卡片所代表的的含義等,為之后的演示奠定基礎。 指引觀察: 演示適時適度,教師應注意模型演示的即時性,并指引學生觀察演示結果。 整理聯系: 引導學生對指引觀察所得的現象,聯系演示操作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量的變化特點,明確同源染色體、聯會、交叉互換等概念。 操作控制: 模型教具、教師講解、板書文字有機結合,使圖像、語言、文字密切結合,發揮多種符號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 整理聯系: 引導學生對指引觀察所得的精子形成過程的現象,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系演示操作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減數分裂,實現對事物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
||||||||||||||||||||||||||||||
板書 設計 設計思路說明 |
第2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 ![]() ![]() ![]() ![]() ![]() ![]() ![]() ![]() ![]()
設計思路: 減數分裂是兩大遺傳規律的細胞學基礎,由于減數分裂是微觀、動態、連續變化的過程,具有很大抽象性,給準確認知帶來困難,因此成為教學的難點。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復雜,除了具有有絲分裂中出現的染色體復制、染色體與染色質的周期性變化、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等行為外,還出現了同源染色體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等特殊行為。在本小節中,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交叉互換是重要的概念,難理解,易混淆。并且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但它們既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重要行為變化,也是學生理解配子多樣性形成的基礎。綜上所述,《精子的形成過程》這部分的內容具有知識點分散、理解難度大、概念易混淆等特點。 由于授課的對象是高二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有絲分裂,有性生殖等相關知識,這為本節課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觀察比較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學習,但對于細胞中微觀世界的物質變化缺乏感性認識,仍難以理解,較難抓住本質。 因此,教學過程應在學生已掌握的有絲分裂的基礎上,設計將微觀變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活動,實現有效的突破教學難點。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特點以及自身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 自制教具演示配合精心設計的板書板畫,把學生的聽覺刺激和視覺刺激巧妙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將模型教具、教師講解、板書文字有機結合,使圖像、語言、文字密切結合,發揮多種符號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強化概念教學,使學生獲得比較全面、正確而牢固的生物知識,為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埋下伏筆。 3. 自制教具演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模擬同源染色體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等過程,使生物現象直觀化。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