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羧酸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化學選修5第三章第三節《羧酸 酯》北京市昌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化學選修5第三章第三節《羧酸 酯》北京市昌平區第一中學
授課內容 普通高中新課程化學選修5 第三章烴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節 羧酸
授課時間
2016、10、27 授課地點
昌平一中化學實驗室 授課班級
高一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基于結構的羧酸化學性質學習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選修5第三章烴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節羧酸 酯 屬于含氧衍生物學習的結尾階段。在必修2中已經從生活的角度學習了乙酸的相關知識。包括官能團的結構,主要的化學性質等。在本書中對于羧酸的學習是基于乙酸學習之上,上升到類別的學習。同時對于化學性質的學習能夠基于結構分析,即從鍵的不飽和程度、鍵的極性以及基團間的相互影響三個角度分析斷鍵的可能性;認識到羧酸類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用途,更加全面學習羧酸類物質的化學性質。
另一方面對于化學反應的復雜性有一定的認知角度,結合前面衍生物的學習,知道有機化學反應在試劑、條件、產物上的選擇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2中已經學習了乙酸,對于乙酸的酸性、乙酸的酯化反應已經學習完,并且比較熟悉乙酸作為酸具有酸的通性和酸的酯化反應。但缺乏從結構分析乙酸具有酸性的原因和酯化反應斷鍵的位置。對于羧酸類物質其它可能的斷鍵位置不清楚,對于羧酸中羰基能否加成存在一定的疑惑,同時對于羧酸的認識沒上升到類的高度,學習羧酸局限于乙酸。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基于結構進一步學習羧酸的酸性、酯化反應 2、 預測羧酸其它的化學性質
3、 基于結構知道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大小,并實驗驗證
4、 學會運用有機物斷鍵分析的三個角度,即鍵的極性、飽和程度、基團間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承接醛的學習,讓學生自主利用三個分析角度對于羧酸具有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 2、設計實驗證明乙酸為弱酸
3、結構分析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強弱并進行實驗驗證 4、運用三個分析角度判斷陌生化學反應的斷鍵位置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結構決定性質 ,能夠基于結構分析簡單有機物的化學性質 2.體會羧酸類物質的用途,有機化學反應的復雜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基于結構學習羧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
教學難點:熟悉運用三個分析角度分析羧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引入 【介紹】羧酸的用途 觀看PPT 激發學習羧酸的興趣
環節二:
介紹結構,回顧羧酸的化學性質并用結構解釋
【提問】根據以前所學,羧酸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 【提問】從結構分析為什么羧酸會有這樣的化學性質
【提問】羧酸哪些位置還會發生斷鍵?
回憶學過乙酸的化學性質
運用上節課建立的分析有機物的方法,分析羥基氧氫鍵斷裂的原因 ;酯化反應為什么斷碳氧鍵
判斷碳氧雙鍵和碳氫鍵斷裂的可能性
從已知引入,帶入結構分析
繼續鞏固上節課學習醛類物質建立起來的分析有機物的三個角度,運用鍵的極性分析,但又離不開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結構能夠自圓其說斷鍵的可能性 環節三: 實驗驗證乙酸的酸性
預測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并實驗驗證
【提問】乙酸具有酸性,酸性如何?
【提問】乙酸、碳酸、苯酚三者酸性大小如何?
【實驗演示】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較實驗
【提問】從結構分析為什么乙酸酸性大于碳酸
設計實驗,小組討論,明確方案,并做實驗驗證
結合已有知識知道三者酸性大小 觀看實驗,證明預測
運用基團間的相互影響分析斷鍵的難以程度
通過實驗證明乙酸的弱酸性,與鹽酸作比較
對于三者酸性大小比較,盡量從結構進行分析并實驗驗證
環節四: 合成分析
引導學生分析合成中的斷鍵 根據合成路線分析可能的斷鍵位
置,預測可能的產
物
鞏固所學,體會乳酸羧這種酸在合成中的多樣性和復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