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五第二章第四節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海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章 第四節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
羧酸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位于魯科版教材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二章第4節《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從內容上看,本節知識涉及三種與羧基有關的物質:羧酸、羧酸衍生物(酯)、取代羧酸(氨基酸)。由于學生在必修2中對乙酸的結構和性質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結合本節知識所在位置,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對新知識進行預測和演繹,分析羧基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因此,本節知識,既是新知識的形成,又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回顧、總結和提升。 二、課標解讀 課標要求 課標解讀
1.認識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它們的轉化關系 2.根據羧酸和酯的結構特點認識加成、取代和消去等反應類型。 3.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了解常見的羧酸和酯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1、通過回顧舊知、預習教材,能用語言描述出羧酸的組成和結構特點,并對常見的羧酸進行分類和命名,能說出常見的羧酸及其物質性質。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能推測出羧酸的化學性質及反應類型,并能用相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三、學情分析
有機第二章學生只學習了鹵代烴和醇的新授,沒學酚和醛酮糖類。因此,本節羧酸著重以醇為支撐點,進行橫向對比,著重介紹羧酸的化學性質。學生在必修2中對乙酸的知識已經有所滲透,因此,此處可以借助乙酸的性質進行縱向對比,從而加深學生對羧酸性質的理解。學生對有機反應類型的知識已經有所建立,但對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尚未觸及,因此,在此應引導學生釋放出已學反應類型的信號之后建立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觀念。在學生已經擁有的乙酸,醇的命名,醇的性質,有機反應類型,官能團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由淺入深的理解和學習,以期能實現學習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乙酸的物理性質和俗稱;理解乙酸的分子結構與其性質的關系;掌握乙酸的結構式、化學性質和用途;了解羧酸的一般性質。 2、能力目標:通過對烴的衍生物的典型計算與推斷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化學計算技能和綜合能力;通過以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入手來學習烴的衍生物的“思路教學”,使學生學會研究有機化學的科學方法。 3、情感目標:要充分發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自然、貼切、適時地進行德育、美育及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滲透。 五、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舊知、預習教材,能用語言描述出羧酸的組成和結構特點,并
高二有機化學基礎《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
2
對常見的羧酸進行分類和命名,能說出常見的羧酸及其物質性質。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能推測出羧酸的化學性質及反應類型,并能用相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乙酸的化學性質,如弱酸性、酯化反應教學難點:酯化反應的概念、特點及本質。 七、教學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PPT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回顧乙酸的知識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
【課前回顧】
導學案由學生課前填寫
填寫學案
聯系必修2的知識進行鋪墊
【投影】
展示學生作品
互換學案進行訂正
回顧舊知
(二)閱讀教材,對常見羧酸的定義、分類、命名、物理性質進行了解。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 【問題引導】 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閱讀教材81—82頁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問題解讀】 由淺入深解決提出的問題
1生活中常見的羧酸有哪
些?
2羧酸的定義?
3羧酸的分類方法?
根據展示的羧酸總結羧酸的分子結構特點,得出羧酸的分類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標評價】 設計合理的目標評價,對閱讀教材后的學習效果進行反
饋,及時了解學情(具體內
容在學案中)
完成目標評價并回答,認真聽講,訂正答案,
有質疑可以提出。
對《學習目標一》進行檢測
(三)合作探究,從羧酸的結構入手,進行分析,探究羧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
今天就來學習生活中最常見
建立有機
高二有機化學基礎《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
3
【思維引導】 的羧酸——乙酸
聽講
物的性質分析思路 【小組討論】
1展示乙酸,總結乙酸的物理性質
2寫出乙酸的相關表達式 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 官能團及其名稱
小組討論展示
合作探究,碰撞思維的火花
【過渡】
熬湯為什么要加醋?為什么可以補鈣?
學生提出乙酸有酸性 鍛煉主觀
能動性
探究實驗1
科學探究1: 根據下列藥品設計實驗方案證明乙酸有酸性 藥品:乙酸溶液、石蕊、NaOH溶液、酚酞、鎂粉、Na2CO3粉未
設計方案,[知識再現]總結酸的通性 . 主動設計實驗探究乙酸是否是有有酸性
探究實驗2
科學探究2 乙酸的弱酸性 利用教材所示儀器和藥品,設計一個簡單的一次性完成的實驗裝置,驗證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強弱.
設計可能的實驗方案并畫出裝置圖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酸性強弱順序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討論
【過渡】 問題情境:喝醋可以解酒嗎?
回答并思考 探究實驗3
科學探究3: a酯化反應中: a1. 試管傾斜加熱的目的是什么?
2.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3.得到的反應產物是否純凈?主要雜質有哪些? 4.飽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
5. 為什么導管不插入飽和Na2CO3溶液中?有無其它防倒吸的方法?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分組討論,交流。教師進行點評
高二有機化學基礎《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質》
4 b根據化學平衡原理,提高乙酸乙酯產率的措施有: c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機理 酯化反應中水如何形成?有哪幾種可能?科學上用何方法驗證酯化反應機理
【聽講】
結合必修二的乙酸對酯化反
應進行講解
聽講
加深對酯化反應的理解和認識
【動畫演示】
演示酯化反應的原理
觀看動畫 【鞏固加強】 提問:如何做魚能去腥且有
香味?
利用酯化反應解釋加酒和醋能去腥加香!
[成功體驗]
1.若乙酸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 18O,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是16O,二者在濃H2SO4作用下發生反應,則生成H2O的相對分子質量_______.
2.寫出丙酸
(CH3CH2COOH)與甲醇(CH3OH)發生酯化反應的方程式
3寫出苯甲酸和乙醇
發生酯化反應的方程式
書寫練習
九、課后反思: 乙酸是一種重要是有機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廣泛,是乙醛和乙醇的的氧化產物,因此緊接乙醛和乙醇之后,作為羧酸的代表物,單列一節講授。這樣既與前面的乙醛和乙醇形成一條知識主線,又通過乙酸的性質——酯化反應引出乙酸乙酯,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做了鋪墊。學習的關鍵是理清這個知識網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