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電解質第2課時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_福建省 - 龍巖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電解質第2課時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_福建省 - 龍巖
魯科版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電解質》 第二課時《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離子反應的教學地位
離子反應是高中化學的核心概念,在知識體系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初中學習的復分解反應,酸堿鹽及第一課時電解質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必修一重點介紹了離子交換型的離子反應,教材編寫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選修模塊編排了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的教學內容,同時離子反應還延伸到了電極反應及電極反應方程式書寫等方面。離子方程式是高中最重要的符號,貫穿整個高中學習階段,是后續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工具。離子反應把學生從宏觀世界帶入微觀世界,是學生轉化認識角度的重要起點。 2.離子反應的學科價值
基于學生認識素養發展分析,離子反應知識的教學價值體現在:第一,認識角度的轉變,即從微觀離子角度認識水溶液中酸堿鹽之間的反應。第二,認識內容的深化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從宏觀到微觀,靜態到動態,定性到定量,文字到符號,豐富了對化學反應的認識。第三,初步形成宏觀辨析和微觀探析的思路與方法,并將具體概念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具,進而轉化為學生的化學認識和能力。
[學情分析]
1.知識層面
認識要點 前認知
未知或模糊
對化學反應的認識
知道化學變化可以生成新物質 知道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能書寫化學方程式
不能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 以為化學反應是物質間的反應 不能從微觀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對微觀粒子的認識
微粒很小
物質可以由分子、離子、原子構成
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微粒是如何作用的
2
對電解質和電離的認識
知道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知道有些電解質能發生電離
不能明確清晰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不知道哪些電解質能完全電離
2.思維能力層面
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需借助實驗、圖像等形式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
學生能夠獨立或協作完成簡單的實驗探究,但從實驗中獲得規律性的內容能力仍較薄弱,設計實驗方案并評價實驗的能力較為薄弱。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本質的能力有欠缺。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 認識離子反應的概念和發生條件
2. 知道離子交換這一類型的離子反應,初步學會書寫離子方程式并用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
典型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 3. 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問題討論、合作學習等學習活動,建立從微粒及其相互作用角度研究水溶液系統的思路方法,提高學生分析、遷移、類比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離子反應實質的探究,使學生體會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化學研究和學習的重要
意義
2. 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從宏觀、微觀、符號層面認識離子反應2.學會書寫常見的離子方程式
難點: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反應的實質,準確書寫常見酸、堿、鹽之間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 播放視頻:另一種視角下的物質在水溶液中反應
學生欣賞
視頻震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環節二】
展示一瓶Ba(OH)2溶液,如何證明溶液中含有Ba2+
?
Ba( OH)2 和H2SO4溶液與Ba( OH)2 和Na2SO4溶液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反應的現象又都一樣,但它們的實質是否一樣?通過一組對比實驗來探究。 [演示對比實驗] 向裝有酚酞和 10m L0. 01mol /L 的 Ba( OH)2溶液的兩個小燒杯中分別不斷加入 0.1mol /L 的 H2SO4溶液和0.1mol / L 的 Na2SO4溶液。 [問題]小燒杯中有什么現象? 靈敏電流計的指針有什么變化? 這說明了什么?
組織學生從反應物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溶液中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反應后溶液中微粒的存在狀態等角度對上述兩個反應進行分析。
指導學生通過繪制這兩個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示意圖來梳理離子反應的過程。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交流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小組交流后發表看法。
設置情景,借助實驗手段,通過觀察溶液導電性的變化以及溶液顏色改變的反應過程,使學生感受到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其實是離子間的反應,促使學生從水溶液中 “物質之間的反應”的原有認識轉變為對水溶液中“離子之間的反應”的認識。引導學生從微粒的角度分析問題,也確定了本節課的主題: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離子角度研究反應的本質。 而導電性實驗也是將微觀粒子存在宏觀化,讓學生感受到粒子大量存在的事實。指導學生通過繪制反應前后微粒的變化示意圖來梳理離子反應的過程,為書寫離子方程式進行鋪墊。
[環節三]探討其他復分解反應的微觀實質,從宏觀現象入手分析溶液中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并用示意圖繪制變化過程。 [設計并探究實驗]
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交流討論,并實施實驗,組織匯報結果。在實驗(1)中,學生觀察到反應生成了白色沉淀,由此
該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借助宏觀實驗現象,讓學生認識復分解反應的微觀實質,讓學生感受到復分解反應其實就是離子之間的反
4
提供給學生硫酸銅、氯化鋇、硝
酸銀、氫氧化鈉、鹽酸、硫酸、石蕊、酚酞溶液等化學試劑。讓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自由組合探究離子反應的條件,并派小組代
表上臺匯報實驗方案。
(1) 向2mL 1mol/L的CuSO4
溶液中加入等體積1mol/L的
BaCl2溶液,觀察現象。如何證
明銅離子和氯離子有沒有參加反應?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置于兩只試管中,向一只試管中加少量硝酸銀,有何現象 ? 向另一只試管中加少量氫氧化鈉,又有何現象 ?
(2)向2mL 1mol/L鹽酸溶液中加幾滴石蕊,再加入1mol/L碳酸鈉溶液使其恰好完全反應,觀察現象;
(3)向滴有酚酞的2mL 1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等體積1mol/L的硫酸使其恰好完全反應,觀察現象。
[問題]根據以上三個反應的宏觀現象和微觀實質,你認為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什么? [總結]酸、堿、鹽之間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
微觀角度:離子數量減少
可以判斷SO42-和Ba2+
反
應生成了BaSO4沉淀,溶液的顏色仍為藍色,說明
Cu2+
并沒有參加反應。在
第二步實驗中,加少量硝
酸銀也觀察到有白色沉
淀產生,該沉淀為AgCl,
該實驗證明了硫酸銅和
氯化鋇發生反應的時候
Cl-并沒有參加反應;同樣在第三步反應中,加少量氫氧化鈉生成了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也進一步證明了Cu2+
也沒有參加反應。
應,而在發生反應時并不是所有的離子都參與反應。從微粒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歸納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讓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并按研究思路進行講解,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
[環節四]用化學用語表征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結果。
[問題]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繪制示意圖直觀但是麻煩,如何用化學用語來表達上述溶液之間的反應?
在師生互動中總結出書寫離子方程式的一般方法:
判斷單一溶液中微粒的存在形式(微粒的來源):
找出參加反應的離子(微粒間的相互作用)
將實際參加或生成的物質用術語表達出來(微粒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檢查離子方程式: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基于對上述反應的分析,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如何
用化學用語來表達離子之間的反應。
根據以上書寫規則,完成鹽酸和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通過歸納總結,從微粒的來源和微粒間相互作用及其結果的角度梳理書寫離子方程式的一般方法和分析水溶液中離子反應的一般思路,并借助離子反應來表示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實質。此外,用硫酸與氫氧化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進一步培養學生“量”的意識。
[問題] 你認為H+
+OH-
=H2O 除可以表示氫氧化鈉和硫酸溶液之間的反應外,還可以表示哪些物質之間的反應? 你認為 Ba2+
+SO42-
=BaSO4↓能表示硫酸和氫氧化鋇之間的反應嗎?
學生思考、交流
通過問題討論該突破了從物質出發研究離子反應的過程,考查了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和運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離子反應的本質,一個離子反應不僅可以表示一個反
應還可以表示一類反應,讓學生養成見到物質會想到它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見到離子想到哪些物質含有這些離子的思維習慣,進一步構建和發展了學生的微粒觀
6
【環節四】歸納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溶液中的復分解反應有哪些新的認 識? 你認為分析離子反應的思 路是什么?
歸納總結
交流匯報 通過學生的歸納總結,再次強化了學生從微觀角度對復分解反應的深層理解,形成從微粒的來源、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及其結果去分析溶液中離子反應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
[板書設計]
概念
宏觀辨識 實質 復分解反應 離子反應
微觀探析 條件
表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