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電解質第2課時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_山東省 - 青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科版化學1(必修)第2章第2節電解質第2課時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_山東省 - 青島
教學設計
1、為了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為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三個教學任務,同時根據具體需要編制了課堂導學案,這三個具體任務是:
(1)通過實驗探究和實例分析,使學生建立離子反應的概念,初步認識到離子反應的實質。 (2)通過熟悉的化學反應,讓學生分析出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并在分析過程中逐步體會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3)練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理解離子反應的意義,能從反應實質中體會方法的使用。
2、理論教學一直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題,那么如何將枯燥的化學理論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并指導其學習呢?我主要采用了以分組實驗探究法和分組討論法為主線,結合引導分析教學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讓學生能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對于難點問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的處理則采用了思維建模的方法,將難點分散到各個環節中。而學生主要采用實驗探究、觀察思考、交流研討的方法進行學習。學生自己邊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結論。這樣既能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又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對所得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
3、教師活動:主要表現在新課引入、分組實驗和小組討論的組織和調控、知識的歸納整理和小結,反饋練習的評價。
4、學生活動:利用小組(有時同位2人,有時前后位4人,實驗小組是8人)學習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活動和相應的學習。
具體的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 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視頻《美麗的化學反應》 電解質在水溶中的置換反應、沉淀反應、生成氣體反應。 環節一
【創設情景】:根據上節課電解質的內容。直接詢問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
觀看化學視頻,感受化學之美 任務一
回顧上節課知識,學以致用
《美麗的化學反應》是一些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讓學生從美的角度感受化學,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上節課知識直接創設問
【實驗探究】先向Ba(OH)2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接著按課本P43圖2-2-8所示裝置連接,然后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指導學生邊觀察實驗邊做好實驗記錄)。 由于這個實驗的實驗現象較為復雜,分析過程中思維容量較大,因此為學生設計了實驗表格,以便隨時記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發現的問題。
(引導學生沿著如下路徑分析歸納)硫酸與Ba(OH)2分別屬于電解質→從電離的角度分析,硫酸與Ba(OH)2溶液中的所含微粒分別是H+
、SO42- 、Ba2+
、OH-→燈泡亮度由亮變暗說明溶液導電能力減弱,自由移動離子濃度減小,離子有消耗,參加了化學反應→溶液由紅色變淺至消失,即溶液堿性減弱,證明H+
和OH-結合生成了水→不難推斷,白色難溶物是Ba
2+
與SO42-結合生成的BaSO4沉淀→稀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的實質是溶液中的H+
、SO42- 、Ba2+
、OH-相互結合生成了水和BaSO4沉淀(難溶物)→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實質是離子間的反應。 銜接:在分析了離子反應的實質后,自動生成了兩個問題:
分組實驗,觀察現象并記錄 操作: 現象1
現象2 現象3
將H2SO4滴入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 有____ 溶液
顏色由
變 電流計指針讀數由 到
分析: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實驗小組交流討論)認真觀察了實驗現象之后,根據現象討論分析,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問題探究1】 通過現象分析,你對該反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這個反應的實質是什么?(結合H2SO4與Ba(OH)2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H2SO4和Ba(OH)2的電離方程式分析)
學生討論并歸納,其中一小組學生到講臺發表意見,其他小組補充。
【學以致用】分析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質。 化學方程式 鹽酸電離方程式 NaOH電離方程式
學生先自主分析,然后同位2人學習小組交流分析結果
一人板書,給同學們講解
題情境,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既復習了上節課內容又直接切入本節的主題。
自主動手操作是認識新知的最重要的途經之一,既能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同時又能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
進課堂良好氛圍的形成。通過分組實驗,鍛煉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反應的實質,完成了思維建模的過程。
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評價,在相互評析過程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避免了教師機械的講解,很好的達成了三維目標的
【質疑】
1、離子反應若要發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是否全部都參加了反應? 環節二
【分析】:讓學生使用上面實例的分析過程分析各組電解質的電離情況,然后找到各組反應的實質,最后總結出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銜接:在任務二完成之后,回顧了剛才提出的問題:在離子反應中,是否電解質溶液中所有的離子都參加了離子反應? 環節三
【講解】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實質是離子間的反應,在以上的分析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并非所有的離子都參加了反應,因此我們就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達離子反應,稱之為離子反應方程式。
分析離子反應、書寫離子方程式時要求學生有“量”的概念。 【歸納整理】 (2)書寫步驟:
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適時進行強化,指出書寫時的注意
任務二:
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開始了【問題探究2】:以學生最熟悉的三個反應探究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問題探究2】請同學們先分析下列溶液中離子反應的實質,然后討論以下問題: ⑴KOH溶液與硫酸反應 ⑵BaCl2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 ⑶Na2CO3和鹽酸溶液反應
①以上反應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種類型?
②這些反應為什么會發生?
各小組對反應實質的分析情況,由各組代
表互相評析,相互修改,找到反應實質。 任務三
【問題探究3】請你回顧【問題探究2】中
的分析過程,嘗試用化學符號表示出以上反應的實質。
一人板書,同學們評價
【問題探究4】寫出H2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人板書呈現3種不同寫法,其他同學評價
【學以致用】下列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否
發生離子反應?若能,請寫出離子方程式。 ①H2SO4與NaOH ②KOH與鹽酸 ③ BaCl2與Na2SO4 ④Ba(NO3)2與Na2SO4 比較以上各離子方程式,你發現了什么?
實現。
結合已有知識,提出新的問題,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
至此,學生已經能夠很清晰的認識到并非所有的離子都參加了反應,從而順利的生成離
子方程式的概念
利用思維建模的方法,在分析過程中滲透離子方程式的書
寫方法,分散難點。
因為在分析的過程中已經接觸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此處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就是建立模型的具
體應用,學生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覺。魯科版教材中介紹的離
事項,加深學生對方法的掌握
【歸納整理】
(3)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歸納整理】
(4)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 可以拆成陰陽離子的物質
不能拆要保留化學式的物質 要引導學生如何檢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否正確,即:①明確哪些物質能拆,哪些物質不能拆。
②檢查產物書寫是否正確 ③檢查是否配平,要注意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 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適時進
行強化,指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加深學生對方法的掌握。
課堂小結: 出示思維導圖 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完成后,相互修改,發現存在問題 2人板書。
【學以致用】用“Cu
2+
+ 2OH-
= Cu(OH)2↓”還可以表示些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 多個學生輪流舉例,其他同學評價
【問題探究5】寫出CaCO3和鹽酸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
一人板書,學生評價
【學以致用】 1、鐵與稀鹽酸反應 2、氫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3、醋酸與燒堿反應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書寫完成后相互修改,發現存在的問題 5人板書,學生評價,修改
將上節課學習電解質的知識與本節課離子反應的知識建立知識體系。
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不同于以往教材中出
現的“寫、拆、
刪、查”四步法,它的優點在于學生是在真
正認識了電解質溶液反應實質的基礎上用化學語言來描述離子反應,脫離了化學方程式的束縛,有助于學生用離子
反應的觀點來分析問題。
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教材分析
在魯科版教材中,離子反應的內容出現在必修一和化學反應原理中,在必修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電解質、非電解質、電離、離子反應等核心概念,學會簡單的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簡單離子的檢驗,拓展知識是強弱電解質的概念(根據學生實際介紹)、而弱電解質的電離、涉及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則安排在化學反應原理中,這種螺旋式上升的知識體系符合知識的層進性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發揮概念對學生認識發展的作用與功能,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實際注意知識深廣度的把握。
本課時內容既銜接了第一章運用實驗方法進行化學研究和學習的內容,又銜接了本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酸、堿、鹽之間的反應關系的內容,同時為以后第3、4章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了準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教材內容框架
電離方程式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電解質的電離 離子 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方程式
電解質 概念 實例 離子反應的應用 簡單離子方程式書寫
應用
本節課是在初步了解電離、電解質,理解酸、堿、鹽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實質的探究,認識物質在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然后再進一步認識離子交換引起的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最終初步學會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本課時知識順序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反應的實質——離子反應——離子反應發生條件——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意義
學情分析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是高中化學教材中重要的基本理論之一,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在進行本課學習時,重點是以實驗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構建微粒觀的化學科學思維方法。物質進入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酸、堿、鹽的水溶液為什么能導電?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是如何發生的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如何用化學符號把反應本質表達出來?這些對學過初中化學的學生來說,都是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通過初中化學的學習,學生已經做過酸、堿、鹽溶液導電性實驗,知道溶液導電這一實驗事實,也從化學式角度認識了酸、堿、鹽,認識了水溶液中復分解反應。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在第2節電解質第一課時學習中對溶液的導電性、電解質、非電解質、電離,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了電解質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拓展了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和簡單分類。因此,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對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本質——離子反應及其條件進行探討,并在分析過程中學會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已經水到渠成,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測評練習
【學以致用1】分析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實質。
化學方程式
鹽酸電離方程式
NaOH電離方程式
在分析完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的實驗,得出該反應本質后練習。構建利用電離方程式分析反應本質的思維模型
【學以致用2】下列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否發生離子反應?若能,請寫出離子方程式。
① H2SO4與NaOH ②KOH與鹽酸
③ BaCl2與Na2SO4 ④Ba(NO3)2與Na2SO4
比較以上各離子方程式,你發現了什么?
在熟練學會分析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本質,了解離子反應定義,離子方程式的基礎上練習
【學以致用3】用“Cu2+ + 2OH-= Cu(OH)2↓”還可以表示些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
在學會書寫簡單的離子方程式,了解離子反應的意義后進行練習
【學以致用4】
1、鐵與稀鹽酸反應 2、氫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3、醋酸與燒堿反應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在構建了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思維模型,明確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注意事項,知道了哪些物質能“拆”,可寫成離子形式,哪些物質不能“拆”,必須寫化學式以后進行練習。
【課后鞏固】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H+ + OH- = H2O表示所有強酸和強堿的反應
B.所有的離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一類反應
C.酸堿中和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都是 H++OH-=H2O
D.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以寫成離子形式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BaCl2溶液和K2SO4溶液
(2)Na2CO3溶液與Ca(OH)2溶液反應:
(3)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
(4)CaCO3與鹽酸
(5)Fe與CuSO4溶液反應:
(6)Cl2與水反應
(7)Cl2與NaOH溶液的反應:
3.寫出2——3個可實現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1) CO32- + 2H+ = H2O + CO2↑
(2) H++OH-=H2O
4.某次化學實驗后的廢液中含有Cu2+、Ba2+和Ag+三種離子,你認為該廢液應該怎樣處理后才能倒掉?寫出你設計的廢液處理方案及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效果分析
一、教的效果分析
1、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這個實驗實驗現象較為復雜,分析過程中思維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好實驗報告,這樣學生能隨時有的放矢的記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發現的問題,提升了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有效性。
2、本節課至關重要的一個實驗探究: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由于玻璃棒攪拌慢,不均勻,容易導致觀察電流表讀數忽大忽小,為了攪拌均勻,現象明顯,采用了磁力攪拌器攪拌溶液,自動快速攪拌溶液,使反應均勻,電流變化穩定,觀察電流變化很明顯。
3、引入傳感實驗,數字化實驗改變傳統化學實驗中定性實驗多,定量實驗少是由計算機和微電子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數字化實驗手段,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器、傳感器、計算機及其配套軟件三個部分。傳感實驗提供直觀的數據或圖像,使學生更容易抓住問題的本質。從課堂反應來看,學生初次接觸傳感實驗,感到新奇,激發了探究欲望。
4、“分析反應物在水溶液里的存在形式——判斷微粒哪些能夠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寫出離子方程式——配平”利用這種方法是在真正認識了電解質溶液反應實質的基礎上用化學語言來描述離子反應,脫離了化學方程式的束縛,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運用離子反應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很好的促進了學生對離子反應實質的理解。
二、學的效果分析
1、通過實驗探究反應的本質,進一步加深了運用實驗方法進行化學研究和學習的理念。
2、小組討論積極,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合作、評價、促進。
3、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哪些物質不應該拆,保留化學式,在初次嘗試書寫時,出錯較多,需要引導。歸納出書寫注意事項,明確了哪些物質應該拆,寫陰陽離子,哪些物質不應該拆,保留化學式后,再反饋練習,學習效果就很好。
觀評記錄
官褔榮老師
突出了問題和活動的設計,從激發學生原有認識入手,設計了問題,又因固有知識不足以解決問題而產生認知沖突,繼而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求,使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完善的過程中逐步轉變原有認識,使得教學難點得以輕松化解。
傳感實驗的引入是亮點,引導學生從定量的角度探究問題,開拓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習興趣。
梁秀云老師
整堂課劉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很多,交流順暢。她用自己清晰的思路和富于邏輯性的講解引導著學生一步步地往前走。講授中她不斷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交給學生思考,而對這些問題,學生總是能夠給予積極的回應,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欲望很強,參與程度很高。她還讓學生到黑板前板演一些內容,學生也總能有上好的表現。
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應該扎扎實實鞏固。在學習過程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堂上她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強酸、強堿、可溶性的鹽要寫離子形式,弱酸、弱堿、水、難溶性鹽、氧化物、氣體要保留化學式。把一堂理論講得生動,形象、富有探究性。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李英、方正老師:
劉滟老師這節課通過精心設置問題,將學生所學知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到了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及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思維模型。劉滟老師巧妙的把傳感實驗引入課堂,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電解質溶液發生反應的實質,更深刻地揭示了知識的本質,起到了令人驚喜的效果。劉滟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能把問題放到學生中去,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中來,從學生討論交流中得出規律結論。
湯武英老師、張力老師
聽了劉滟老師的《離子反應》這節課,收益非淺。這節課,劉老師充分體現了“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巧妙
如果學生對新知識缺乏必要的知識基礎,就難以理解新知識,劉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用實驗巧妙的引入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通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設問,使學生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二、規范
本節課步驟清晰,邏輯性強,授課有條不紊,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比如說,在講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要點時,第一步該怎樣,應該注意什么;第二步該干什么,應該注意什么,學生在這個地方容易出現什么樣的錯誤,表達得非常清楚,強調得十分到位。采用問題討論式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書中給離子方程式下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合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從而得出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
鄭君、王美榮老師
劉滟老師“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突出基本觀念的建構”等新課程教學設計思想為出發點,將概念教學的知識邏輯與學生學習的認知邏輯有機結合,
引課的視頻《美麗的化學反應》學生觸動很大,使學生感受到了化學之美,而不是污染、有毒、爆炸等負面影響。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設置問題步步為營、層層深入,使學生形成書寫離子方程式的基本思路,構建了思維模型。
曲琳老師
對本節教學的亮點總結如下:
1、實驗促學法:通過分組實驗,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本質。
2、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和注意事項。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特點,階梯式問題組把難點分散,重點突出。
4、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的目的。
課后反思
《離子反應》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是化學學習中一種應用標準,如何對概念進行分析,怎樣準確的理解概念并學會如何應用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需要掌握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這節課我用實驗導入。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電解質,知道了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但對于溶液中反應本質的深入,學生還非常薄弱,所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討論、利用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總結得出離子反應的本質。然后再對定義進行講解說明)。從課堂效果看,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對定義有本質的理解,并把學生引入主動學習的情境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我在批改以前學生學習離子方程式書寫試卷時發現,學生在“拆”這一步經常犯錯誤,我認為學生是不了解電解質在溶液中實際存在的形態是什么,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還是以陰陽離子形式存在,對此產生混淆,才導致出錯。因此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到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實際存在狀態是什么、哪些離子發生了反應、生成了什么,因此在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我采用了“從電離方程式入手,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存在狀態及微粒間的定量關系——尋找能夠反應的離子,理解反應的本質——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寫出離子方程式——查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這種書寫方法。對于學生理解離子反應本質,弄清離子方程式書寫哪些改寫成離子形式,哪那些保留化學式,學習效果明顯。傳統的“寫、拆、刪、查”的方法也有優點,比較適用于一些復雜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我打算在第二課時中介紹。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學是為了從“學會”到“會學”。本節課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很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來。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對實驗現象的好奇心,以實驗探究離子反應的實質。在整個過程中,我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引導中,有時提問的問題范圍太大,導致學生一時不知所措,不知從何回答。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對課堂語言進一步精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