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蘇教版必修1專題1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江蘇省 - 徐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學情分析
化學是在分子、原子水平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和應用的一門科學。要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必須從微觀角度尋找原因。原子結構知識是物質結構的基礎,“結構決定性質”是學習化學的重要理論,因此學好原子結構知識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相關知識雖然在學生的考試中一般不會出現,但它卻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優秀資源,因此要認真挖掘,使學生更好感受科學實驗以及科學思維對創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感受到科學家探究未知世界的艱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再結合前面所學的物質的分類,化學計量,實驗問題學生可以較全面認識化學家是如何研究物質世界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原子的相關知識,對原子的結構已經有所了解,本節所學內容又相對簡單,所以學生學習不會感到困難。本節課設計主要采用“問題引導,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同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2教學過程
2.1第一學時
2.1.1教學目標
1 通過從道爾頓原子結構模型到量子力學原子結構模型等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的學習,了解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艱難,感受人們對真理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2 通過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的學習,體驗科學實驗以及科學思維對創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3 了解鈉鎂氧等常見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情況,知道這類原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通過電子得失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的事實。
4 通過對氧化鎂的形成過程分析初步了解鎂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本質。
5 初步感受“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學科中的普遍規律。
2.1.2學時重點
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過程。
2了解鈉鎂氧等常見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情況。
3知道這類原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通過電子得失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的事實,知道原子的最外層電子與元素化學性質之間關系。
4通過對氧化鎂的形成過程分析初步了解鎂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本質。
2.1.3學時難點
1 通過對氧化鎂的形成過程分析初步了解鎂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本質。
2 總結元素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關系。
2.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展示一首英語詩
學生翻譯,感受化學學科是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認識物質和研究物質的,知道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活動2【講授】展示圖片,你頭腦中的原子模型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觀察,并將自己想象中的原子結構與圖片對比,產生認識沖突,激發探究的興趣。
活動3【活動】閱讀自學,填寫學案,思考問題
根據投影問題,閱讀學習,思考歸納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幾個重要階段,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歸納能力。
活動4【活動】交流討論
投影盧瑟福的實驗裝置,講解實驗的方法,根據投影問題交流討論,小組代表總結該實驗中幾個現象所可以得到的結論。理解并感受實驗在理論研究中作用,體會科學家是如何根據實驗建構原子的模型的。
活動5【講授】現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
投影展示氫的電子云模型,講解當代科學家對原子模型進步研究,告知目前我們學習的只是近似波爾理論模型。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感受科學探究永無止境。
活動6【活動】閱讀學習,思考問題,填寫學案
投影問題,引導學習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活動7【講授】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原子結構示意圖
引導分析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原因,講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表示方法。
活動8【活動】書寫原子結構示意圖
書寫氮原子,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學以致用,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表示方法,為分析原子得失電子打基礎。
活動9【講授】氧化鎂的形成過程
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分析氧化鎂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道這類原子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通過電子得失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的事實。感受“結構決定性質”。
活動10【練習】習題鞏固
獨立解答投影的習題,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活動11【講授】課堂小結
投影課堂小結,了解化學學科“宏觀現象,微觀本質,符號表達”的主要構架,系統認識化學學科特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