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產業轉移,富士康電子,裝配產業為例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產業轉移—以富士康電子裝配產業為例-北京市 - 西城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背景分析
(一)課標要求與解讀:
課標要求:以某區域為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課標解讀:
1、從知識要求看:要能夠在具體區域分析基礎之上,對某種產業的區位條件及其變化做具體分析,并探討這種產業對遷入區、遷出區區域發展的影響。 2、從行為動詞看能力要求:行為動詞涉及到了“說明”,這就要求學生不是停留在千篇一律的信息提取和歸納概括層次,而是要達到結合具體區域情境做具體邏輯分析的層次。
3、從地理核心素養看: 在具體區域認知基礎之上,對產業轉移的原因和過程進行綜合思維,進而探討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最終在整個區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應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產業轉移發生原因和過程,二是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后者是重點。首先從某種產業的生產特點入手,進行同一區域不同時間區位條件的變化分析和不同區域間工業區位條件的比較分析,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產業轉移的本質是區位選擇的結果,這種轉移的結果必然會對遷入地、遷出地地理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可能有不利的一面,要辯證的看。本節課貫穿兩條線,富士康的電子裝配產業是明線,教學目標則是暗線。 (三)學情分析:
基礎點與問題點
1、知識方面:學生在高一第二學期已經學習了工業區位相關知識,對工業區位選擇和工
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一定的生活感知,為本節課打下了知識和生活上的基礎。但對工業區位原理理解不透徹,只是停留在羅列區位因素層次上,不能準確結合具體區域做具體區位分析,也不能以歷史的眼光動態的觀點對工業區位選擇的變化進行分析。
2、技能方面:學生在以往初高中學習中經常涉及圖文資料的閱讀方法,為本節課相應技
能運用積累了一定的技能基礎。但學生依然不能準確的依托核心問題,從情境中提取有效的圖文信息、也不能準確解讀圖文信息本質,從而不能建立圖文信息與知識的內在聯系。另外圖文信息的表達比較隨意不能準確運用地理術語表述問題。
3、 思想方面:經過初高中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認識到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
響,但這種認識還比較泛化,沒有浸入到具體情境中體會,也沒有內化為深刻的地理思維。
提升點:
針對學生基礎點和問題點,設置好具體區域的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浸入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頭腦風暴,深化學生的綜合思維。如本節課通過郭臺銘的兩次抉擇:80年代深圳的選擇,面臨發展困難之后的第二次抉擇,引領學生深度思維產業轉移的原因和過程,并且自己說出產業轉移的基本含義。再比如,通過河南是否歡迎富士康來?當美國向富士康伸出橄欖枝后,讓學生思考河南省政府會不會擔心富士康走激發學生 思維沖突,讓學生浸入問題情境,真思考、真思維。
3
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富士康電子裝配產業案例,分析產業轉移的原因和過程,進而說出產業轉移的基本含義。
2、結合河南省富士康電子裝配產業案例,說明產業轉移對遷出區和遷入區的影響。 (二)重難點:
重點:結合河南省富士康電子裝配產業案例,說明產業轉移對遷出區和遷入區的影響。 難點:能夠評估某一區域是否能夠接受某種產業的遷入或者一個區域產業轉移遷出后的發展方向。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啟發式講授 教學手段:自制PPT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導入
蘋果手機引出本節課案例——富士康電子產業。提出問題:“iphone”在哪里組裝生產?哪里研發?由手機序列號引出產地。了解蘋果手機生產過程。
聆聽,思考,了解手機產業鏈。
通過富士康蘋果手機生產過程理解電子裝配產業的生產特點。
活動一:富士康的抉擇
【代工界閃耀的明星】
回顧富士康集團歷史,提出問題,20世紀80年代富士康為什么會選擇落戶深圳。
(轉承)經歷改革開放20年,富士康迅速成長為世界代工之王。提出設問,剛才蘋果手機序列號顯示的生產地大多為鄭州,為什么深圳的很少呢!
【富士康面臨的問題】
資料,引導學生站在企業管理者角度思考:21世紀初富士康電子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富士康的謀變】
討論,21世紀初,面對富士康企業危機,如果你是郭臺銘,你會引領企業作出何種選擇?并說明你的理由。
教師點評與小結:產業轉移的
結合電子裝配產業的生產特點,分析深圳優勢區位條件。
分析,發言
小組討論。 發言
調動高一工業區位原理分析解決具體問題。
隨著時間變化,運用動態的觀點分析區位條件的變化。
原地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產業鏈反思企業發展方向。
異地產業遷移:通過空間對比,再次運用工業
4
概念;富士康做出的真實選擇:轉型升級的方向與實際搬遷的地點。
區位原理,體會產業轉移的本質就是工業區位再選擇過程。
活動二:河南省的抉擇
資料,結合所學,思考:21世紀初期,河南為什么歡迎富士康入駐?
引領學生站在政府角色思考為了吸引富士康來鄭州落戶,河南省有什么優惠政策,以及富士康對河南省巨大的貢獻。
(轉承)2017年美國向富士康伸出橄欖枝。結合所學,回答:河南省政府會不會擔心富士康走?說明理由。如果不擔心富士康走,引導學生進行美國和鄭州區位條件的比較。如果擔心富士康走,引導學生分析富士康的遷出對河南省有哪些影響?進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河南省政府應采取哪些區域發展策略才能使區域發展不受制于某類企業或者某個企業遷出的影響,才能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小組討論,綜合思考。
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綜合思考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企業的移入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政府在企業產業轉移中所起到的作用。
引導學生運用本節課的知識分析具體問題: 再次反思在產業轉移過程中進行區域區位條件的比較;再次運用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念分析企業的移出對遷出地的影響。
全課總結 對富士康產業轉移模式進行
總結,明確產業轉移中應注重
可持續發展觀念。
聆聽,反思。
掌握產業轉移一般規律,學會綜合的辯證的看待產業轉移及其影響。
遷移拓展 練習題
遷移應用
學會運用產業轉移的模式分析解決具體問題,并深層次思考,其他的產業或者區域是否可以照搬這種模式。
板書設計
5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課上:學生表現性評價 課下:習題練習。
教研員點評
李文平老師《產業轉移——以富士康電子裝配產業為例》的設計緊扣高中新課標要求,素養立意,重點突出,特色鮮明。主要有以下突出特點:
1.創設真實情境,全課以富士康的發展歷程為線索,引導學生在了解企業生產特點的基礎上,站在企業、區域不同視角深入思考企業發展與區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而逐步理解產業轉移的實質及其對區域產生的影響,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和學生地理思維的形成,利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2.設計思維沖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意創設一些沖突性問題,如“富士康落戶深圳成為‘世界級’代工廠,但到21世紀初期卻面臨的新的難題。”,還有“富士康為鄭州的經濟貢獻非常大,但此時美國伸出了橄欖枝。鄭州是否會擔心富士康離開?”這些沖突性問題的提出,在不斷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不斷提升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更可以讓學生體會出區域發展條件會隨時間在不斷的變化,企業也需要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逐步形成地理環境不斷發展變化的觀念。
3.實現過程性評價,在梳理了產業轉移對區域有利影響的基礎上,通過河南是否會擔心富士康離開這樣的問題,可以觀察到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產業轉移對區域影響的知識,通過學生回答時的思維角度也可以看出是否能夠準確調用區位因素、對區域影響等相關內容,實現了當堂的表現性評價,為老師后期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建議老師在最后“河南省政府采取的區域積極發展策略”中進一步強化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使學生更深刻理解產業轉移確實是區域發展的機會,而有計劃、有目的的產業轉移才能真正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層面提升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