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依法履行義務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教學八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二框依法履行義務-黑龍江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道德與法治教學八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二框依法履行義務-黑龍江省級優課
課題 依法履行義務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八年級
學習 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義務意識,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堅持權利義務相統
一,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
能力目標: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正確對待公民義務,增強履行義務的能力。提升公民素養,自覺承擔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知識目標: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理解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知道違反義務應承擔的責任。
重點 法定義務需履行 難點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引入: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憲法》賦予了公民廣泛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著不同的看法,讓我們看一組鏡頭?
問:1.他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需不需要履行義務呢?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
吸引學生參與到主題,貼近學生實際
講授新課
一、權利義務相統一 1.補全句子練習:
①我擁有( )的權利,行使這一權利時,《憲法》要求我\他人要( )。
②我要承擔( )的義務。履行這一義務對自己\對他人具有( )的意義。
總結:1.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離不開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
2.辨析三位同學的觀點。
甲:“我是未成年人,現在能力有限,可以先享受權利,后履行義務”。
思考回答問題 小組討論
通過填空練習加深對的權利和義務的梳理,更加
清晰地認識到二者之間地關系。
乙:“權利與義務是完全對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權利,就應該履行多少義務”。
丙:“受教育是我的權利。放棄它是我的自由”。 學生討論: 總結:
2.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受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
解釋:我國《憲法》第33條指出,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3.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
問題5:哪些是公民權利同時也是義務?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總結:(1)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
(2)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 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3)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
事例提升
觀點爭辯,相互影響
事例加強認識
學生在爭辯中更好地全面認識二者之間地關系。
二、法定義務需履行 問:什么樣的義務是法定義務?我們如何界定呢? 請從道德和法律角度,談談的你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總結:
含義:法定義務是由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具有強制性。
重要性: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
2.履行法定義務要求
從道德的角度看,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
德,作為公民應該自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法律的角度看,撿到失物歸還失主是法定義務,作為公民應該自覺履行。
《民法總則》:“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拾得人將拾得物拒為己有,拒不返還而引起訴訟的,按照侵權之訴處理。
《刑法》: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總結:
2.履行法定義務要求
(1)依據法律規定,有的法定義務要求公民必須作出一定行為,公民必須按照法律要求去做。我們要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通過事例,思考問題
通過對現實問題地理性分析,鍛煉學生思維深度
通過兩個典型地事例,學習履行義務
在活動給中加強認識,提高法律意識。
(2)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公民實施某些行為。我們要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遵守法定義務的重要性,老師課前給第一組的同學們布置了一個模擬法庭的課本劇,希望同學們在觀看的時候認真思考,感受法律的威嚴。 模擬法庭
1.選擇案例、分析案例、角色分配、小組分工。 2.根據分工,確定庭審流程,準備法律文書,制作庭審劇本。
三:違反義務須擔責
1.沒有履行法定義務的結果如何?
事例一:2017年7月19日,死者父母將ofo連同
肇事方訴至上海靜安區人民法院,索賠878萬元,最終敗訴,ofo不承擔任何責任。
事例二:劉某、張某兩夫婦無奈,為此感到心寒,于是一紙訴狀,將自己的兒子及媳婦告上法庭。法
院最后決定兩夫婦兒子每月給父母1000元贍養費,并與其它子女共同承擔醫藥費。
總結:公民實施了憲法禁止的行為,或者沒有實施法律要求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 看看以下分別如何沒有履行義務,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例1: 劉某、張某兩夫婦無奈,為此感到心寒,于是一紙訴狀,將自己的兒子及媳婦告上法庭。法
院最后決定兩夫婦兒子每月給父母1000元贍養費,并與其它子女共同承擔醫藥費。
表演模擬法庭
分析三個事例中應承擔地責任。
從事例結果中認識到沒有履行法定義務應承擔相應地法律責任。
民事違法,承擔民事責任
例2: 2018年2月15日(除夕)晚7時,網友@一車當先cars 在微博發布了一條名為“別人家的年夜飯……”的消息,并配發一組擺放在廚房里待烹制的熊掌、穿山甲、鱷魚等野生動物的照片,引發了網民的廣泛關注和大量轉發,造成不良影響。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五日。 行政違法,承擔行政責任
例3:小斌等幾名15歲的學生多次使用不正當手段搶劫其他未成年人財物,后經抓獲審理,小斌等人的行為構成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禁止搶劫他人財物 刑事違法,承擔刑事責任
活動:承擔義務 我踐行
分小組,從學校、家庭、交通、電影院等任選一個方面,寫一份義務倡議書。 鞏固提升:
寫倡議書
更加認識沒有履行義務就須承擔相應責任。
提升自身地義務意識。
課堂小結
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盡到不同角色中應該盡到的角色,社會才能更加和諧,我們的權利才能更好實現。
板書
權利與義務的辯證關系 如何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法定義務的含義、特點
梳理本課知識結構
幫助學生從整體角度把握本課知識結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