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依法行使權利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課《3.2依法行使權利》成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課《3.2依法行使權利》成都
《依法行使權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依法行使權利”是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第三課“公民權利”中的第二框。本框探究權利的界限,強調公民權利是有邊界的,權利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約束。指明必須依法行使權利;如果權利受到損害,要懂得依法維護權利。本框旨在幫助學生體味其對于自己、社會和國家的價值,從而養成和增強權利意識,懂得珍視公民權利,依法行使權利;幫助學生懂得保護自己、懂得生命的尊嚴、懂得自立自強;幫助學生加強對法律規則的理解和領悟,不斷構建自己的價值觀,逐步樹立法治理念;引導學生依法參與社會生活,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是學生由兒童轉為青少年的階段,也稱為人的初始社會化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領域不斷擴展,往往會面臨如何處理與他人、與國家及國家機關、與社會組織關系的情況。因此,不僅需要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且需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按照權利義務關系的規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珍視公民權利,增強權利意識,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 (2)明確權利邊界,樹立法治觀念。 2. 能力目標:
(1)學會依法行使權利,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2)正確對待權益糾紛,學會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權益。 (3)能夠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學會自覺規范自身行為。 3. 知識目標:
(1) 知道行使權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權利。 (2) 了解維護權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確維護權利。 【教學重點】 如何依法維權。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尊重他人權利。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通過第三課第一框題 《公民基本權利》 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我們的權利意識和法治觀念在不斷增強。但是,在現實中,人們可能只關注自己的權利,卻忽視別人的權利;或者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能會比較沖動,而不懂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去維護。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和維護權利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第三課第二框題 《依法行使權利》 。 二、情景階段
1、學生活動一:三位同學分別播報三則時政新聞。 (1)學生播報新聞一:“辱國言論”
教師提問:王某的行為有什么危害?這則新聞事件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
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權,但是在國家公祭日這樣一個莊嚴、神圣的日子發表侮辱國家、侮辱國民的言論,就超越了權利本身的界限,損害了國家利益,是濫用言論自由權。這則新聞事件告訴我們公民行使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為代價。 (2)學生播報新聞二:“阻攔高鐵”
教師提問:羅某的行為有什么危害?這則新聞事件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
列車車廂構成了一個微型社會,羅某的行為將個人凌駕于公共秩序之上,逾越了權利的邊界。這則新聞事件告訴我們公民行使權利不能以損害社會利益、集體利益為代價。
(3)學生播報新聞三:“廣場舞擾民”
教師提問:廣場舞的擾民行為有什么危害?這則新聞事件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
公民有從事文化活動的自由,跳廣場舞是在行使文化權。但是,由此帶來的噪音問題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這則新聞事件告訴我們公民行使權利不能以損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為代價。
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我國憲法也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學生活動二:情景劇“小陳的維權之路”
教師提問:(1)小陳的什么權利受到侵犯? (2)他采取的維權方式對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侵犯了公平交易權。小陳一氣之下將該商場的柜臺砸爛,是錯誤的;因為①任何公民必須采取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公民在維護自身合法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③小劉在與商家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應該通過合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
教師提問:為什么維護權利要守程序,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 教師提問:維護權利守程序有什么要求?
學生回答。每個公民都應該樹立按照法定程序辦事的意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教師提問:維護權利的方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三、導行階段
1、學生活動三:四段情景表演
學生模擬四種情景“協商”、“調解”、“仲裁”、“訴訟”,來解決小陳和商家的消費糾紛。
1、學生活動四:繪制思維導圖
(1)學生閱讀教材42-44頁,尋找維護權利的正確途徑和方式。 (2)小組交流,繪制維權方式的“思維導圖”,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公民維護權利的四種方式:協商、調解、訴訟、仲裁。第一種方式“協商”快速、簡便,最為常用;第二種方式“調解”適用廣泛;第三種方式“仲裁”程序靈活,不公開審理,保護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和商業信譽;第四種方式“訴訟”
雖然耗時、嚴格,但是卻是最正規、最權威的方式,是公民維權的最后屏障。
教師提問:同學們,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你們會選取哪一種維權方式呢? 學生回答。
中國消費者協會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時的應對措施,“找商家協商解決”占到68.3%,成了消費者主要的維權方式。究其原因,是因為“協商”是四種方式中最快速、簡便的。
所以,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①首先,雙方直接“協商”,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解決爭議;②當協商不成時,可以請求“調解”;③當調解無效時,再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么做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節約司法成本。 四、總結階段
課堂小結:請一位同學來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學生回答。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要樹立一個意識,就是:公民的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維護自身權益必須遵守法定程序。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每個同學都能明確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