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依法行使權利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 課《3.2依法行使權利》王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 課《3.2依法行使權利》王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3.2依法行使權利
年級:八年級下冊 章節名稱(課題) 第三課 公民權利 第二框 依法行使權利
計劃課時 1課時 授課時間
2018.4.4
教學 目標
知識 目標
1.知道公民行使權利的界限規定: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合法自由權利;
2.每個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都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要自覺維護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 能力 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能正確理解依法正確行使權利,提高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的能力,享受權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權利義務意識,樹立依法維護自己作為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 重點 依法行使權利界限 教學 難點
自覺維護自己的權利,理解依法維護權利的途徑。 教學 方法 探究法、講授法
課前
課前兩分鐘復習。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教學過程
教師個性化修改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導入新
課 1、看視頻《2018年1月6日希臘杯足球比賽球迷發生沖突》
思考:球迷的行為造成哪些危害?
學生: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社會穩定、公共財物等。
2.引出課題: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雖然我們擁有廣泛的權利,但不可任性。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依法正確行使權利,依法行使權利都有哪些途徑。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與大家分享身邊的例子,從視頻中初步感受到行使權利有界限。 講解新課
板塊一:行使權利有界限
教師:首先,請欣賞班里的幾位同學給大家帶來的情境劇:
第一集《田甜旅行記》
放假了,田甜和父母一起去旅游,在旅游車上,旅途的勞累使大部分旅客們閉目養神,只有張亮和朋友喝著啤酒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旅客們皺起了眉頭。旅客甲站起來對張亮說:“兄弟,能小點兒聲嗎?大家都在休息”。張亮不耐煩地說道:“言論自由是我的權利,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你管得著嗎?”汽車在繼續行駛,張亮他們仍在談笑,張亮邊喝著啤酒,邊拿出記號筆把剛編的打油詩寫在車座背上。隨行的導游看見了過來阻止:“這位旅客,你不能在座位椅背上刻畫。”張亮蠻橫地說:“今天怎么都和我過不去,我是掏了錢給旅游公司的,我愛怎么著就怎么著,汽車又不是你的,你管得著嗎?一邊去。”
汽車在繼續行駛,張亮答應朋友借錢的要求,但他突然大叫起來:“我的錢包不見了,誰偷了我的錢包?”汽車內一陣騷動。稍許,張亮盯著旅客甲說到:“剛才就你靠近過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錢包,瞧你那賊眉鼠眼的樣子一看就是個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紅了臉說:“你別侮辱人,我沒偷,你憑啥搜我的身。”這時有其他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沒偷就讓他搜一搜,以證明你的清白。”
局面僵持著,有個旅客起哄著要下車。這時導游說道:“前面有個派出所,我們去請民警協助調查吧!”征得大多數旅客的同意,司機將車開到派出所。沒多久,警察就查出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幫張亮找回了失竊的錢包。大家都不理張亮了。張亮委屈的說:“我也沒做錯什么呀,怎么都不理我了。我也是在行使我的權利呀!”朋友忙附和道“就是就是”。雖然耽誤了旅游的時間,但田甜卻覺得受益匪淺。
師:1.火眼金睛:找出張亮他們有哪些不當的言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行,并簡要說明理由。
生:張亮的行使權利時,不該在椅背上亂刻亂畫。這損害了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
生: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張亮他們可以說話但不應該影響其他旅客休息。
生:張亮不能因為別人的長相等就判斷他人偷了自己的錢包,更不能以此為依據對他人進行搜身。
師:那聯系上節課所學內容,大家能判斷出張亮這一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權利嗎?
生:侵犯他人的名譽權和人身自由。
師:是的,所以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
師:憲法和法律在規定我們享有廣泛權利的同時,為什么要做出一些限制性的規定。如: 不得用言論進行反革命宣傳、反革命煽動; 不得用言論進行誣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動; 不得用言論侮辱、誹謗、詆毀其他公民的人格尊嚴; 行使申訴、控告和檢舉權利的公民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任何人不得利用結社自由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健康、妨礙國家安全的活動……
師:有人認為這是要剝奪我們的權利,你認為對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嗎?為什么?
生:我認為不對。如果公民行使權利時,不加以限制性規定,那么就會產生諸多矛盾、互相影響,誰也不能很好的享有權利了。
師:所以憲法中對于公民權利的限制性規定不但不是要剝奪大家的權利,反而是最大限度的維護公民權利得以實現。那么,誰能歸納一下:
2.我們應怎樣正確行使權利?從導游的做法中你又得到哪些啟示?
生: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結論一)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結論二)
生: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還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
師:如果你是張亮,在那種情況下你會怎么做? 生:我不會像張亮他們那樣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行使權利時,要不影響不侵害其他旅客的合法權利,要做一個懂法守法有素質的文明游客。
師:很好,懂得換位思考。是的,我們每個人的合法自由和權利都受到法律的保護,生活中也理應受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車,被剛拿到駕照的本小區居民張強停車時給刮擦了一下,雖很輕微但爸爸仍很心疼。
教師: 假如你是田甜,你會建議爸爸采取哪種方式維權?為什么?
學生:協商。因為協商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權益爭議是通過協商解決的。就比如兩車相撞(傷害較小),雙方車主就可以自行協商解決損失的辦法呀。
教師:協商時,能否漫天要價。需要依據什么? 學生:當事人要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
教師:大家還能舉出一些我們身邊用協商解決問題的例子嗎?
學生:網購商品產生糾紛時,我首先也是找商家直接協商解決的。還有就是勞動爭議等也可以協商解決。 (2)田甜的媽媽最近很心煩。因為樓前有塊空地最近有不少大媽在小區這塊空地跳舞,聲音較吵。居民與之多次協商未果,矛盾愈演愈烈。
街道人民調節委員會獲悉后高度重視,及時介入:調解員協同公安民警、街道干部、小區居委會對糾紛雙方進行耐心細致的勸說,促使雙方達成協議。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教師:這一矛盾的解決是采用了哪種維權方式?誰能說說這一維權方式的具體內容?
學生:調解。調解是解決糾紛的有效方式。調節人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使他們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我國調節方式分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
教師:田甜的爸爸和媽媽的煩惱解決了,但表哥又遇到麻煩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
(3)田甜的表哥在機械廠購買了一臺小麥播種機,為周邊村民播種小麥,并收取費用。不就,村民發現小麥出苗缺行,要求表哥賠償損失。表哥前往廠家查找原因,廠家經過檢查認為播種機無質量問題,但由于交付機器時未進行試機,未能發現出種口被堵擋。表哥要求廠家承擔賠償責任,廠家只同意對播種機進行重新調試,不同意賠償相關損失。
教師:表哥與村民、廠家的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你認為哪種解決方式較為合適?
學生: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都可以。 教師:對案例中,如果協商和調解都未起效,一般情況下該怎么辦?
生:仲裁。當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爭議時,可以申請仲裁。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約束。我國調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
教師:生活中你還知道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例子嗎?
學生:我鄰居李叔叔在超市購買的燒水壺在使用過程中造成廚房廚具受損,經鑒定為溫度開關不合格,但超市認為無責任,因由生產廠家賠償。李叔叔在多次協商和調解都不成功的情況下,就是通過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解決的。
教師:你真是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分析的好。大家聽了你舉的例子后一定對理解“仲裁”這一維權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老師也帶來一段視頻和同學們一起來進一步了解一下《仲裁》。(播放《仲裁》微視頻)。
教師:如果前三種維權方式都無法解決糾紛,表哥還能怎么辦呢?
學生:訴訟。公民可以通過訴訟向人民法院起訴,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例子:明星的名譽權和肖像權受到侵害時,可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
師:訴訟又分為幾種?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教案
學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自訴。 教師:相應的,如果我們非法行使權利或用違法的方式維權時,會承擔哪些相應的法律責任?
學生: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教師:生活中,遇到或聽到過權益被侵害的事情嗎?你或他人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略。
教師:出示PPT《維權方式一覽表》、板書設計、課堂小結、隨堂練習和頭腦風暴環節。
教師總結:本節課重點掌握行使權利的界限和維護權利守程序兩大知識點。知道權利有范圍,每個公民在行使權利的時候,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同時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時,要依照法定程序用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等方式依法維護權利。
【設計意圖】再次梳理知識點,加深印象。以學生喜歡的微視頻形式講解,通過學生例舉自己身邊的生活事例相結合,讓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概括知識加深理解。發揮學生主體性,知行合一做到內化于心、外化與行。在強化重點知識的基礎上又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印象深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