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鱒魚,弦樂五重奏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鱒魚(A大調)弦樂五重奏》安徽省 - 合肥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音樂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鱒魚(A大調)弦樂五重奏》安徽省 - 合肥市
《鱒魚(A大調)弦樂五重奏》 第四樂章 欣賞與律動教案
教學分析
體態律動是瑞士音樂家達爾克羅茲創的音樂教育體系中的核心。體態律動是在聽音樂的同時,以身體運動來體驗音樂,并將這種體驗化為感受和認知。體態律動的教學過程,是以聲音感覺和肌肉感覺合成的印象為基礎,不斷加強音樂,聽覺,動覺,情感和思維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態律動強調的是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它在根本上服從音樂指導。通過體態律動可以對多種感官提供強有力地影響和刺激,可以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活動,促使他們充分感受和熱愛音樂。同時,音樂的節奏和力度表現,能夠在人體運動、肌肉系統中找到相應的表現,身體是節奏體驗的第一位載體,把節奏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種特殊力量,把人體的運動作為音樂節奏的外在表現。體態律動教育存在著廣泛而巨大的潛力,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應能廣泛地運用到我們的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
教學目的:
1、能積極的參與聆聽活動,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特點。
2、結合欣賞音樂作品,初步了解重奏樂、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 3、激發學生對室內樂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律動觀察:請同學們聆聽音樂,仔細觀察老師的肢體律動,并指出老師對音樂的哪些要素進行了肢體表達 二、進入課程 1、感受律動
老師即興出五段旋律,分五組聆聽,請同學們認真欣賞,感受旋律的色彩和節奏,嘗試用肢體表達出來。 2、體驗律動
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嘗試用肢體表達出《溜冰圓舞曲》的節奏和旋律強弱 (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
3、律動實踐
(1)將《鱒魚(A大調)弦樂五重奏》按照主題和變奏截取六個部分,分組讓學生選擇自己要表達的旋律部分,并給予時間準備。
(2)分小組進行律動旋律展示(主題 變奏1 變奏2 變奏3 變奏4 變奏5 尾聲) 4介紹舒伯特生平
舒伯特(1797-1828)是奧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維也納。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貧困中度過的,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然而,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稱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被稱為“歌曲之王”。
2、代表作:《小夜曲》《軍隊進行曲》《魔王》、《鱒魚》、《菩提樹》、《野玫瑰》、等,主要曲匯有3部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 5、認識五重奏
1、五重奏的概念:由五件樂器分奏五個聲部的室內樂;
2、構成:弦樂五重奏:由兩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或一把中提 琴、兩把大提琴)演奏的室內樂。鋼琴五重奏:由四件弦樂器與鋼琴演奏的室內樂。 五重奏《鱒魚》賞析
6、完整播放《鱒魚》,讓學生有初步的印象 提醒學生注意全曲的結構。 第一段敘述天真活潑的小鱒于在清亮的水中嬉戲
第二段敘述漁夫要向小鱒魚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魚遭殃; 第三段轉到小調性上,情緒有些暗淡,敘述漁夫把水攪渾,并且釣起了小鱒魚; 最后有回到大調上,表現作者對鱒魚的同情及激動的心情)。 7、分析歌詞和旋律是如何結合來表達情境的
前半段的曲調活潑、歡快、跳躍。鋼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襯托出歌曲的活躍氣氛,又生動地描寫出波光閃爍、魚躍水中的生動情景。歌曲的后半段(從“但漁夫不愿久等”開始)用接近朗誦的音調,表現了作者對丑惡的欺騙行為的憤慨。當唱到冷酷的漁夫把河水攪渾時,鋼琴伴奏音型突然變得短促、緊湊,既很好地烘托出那緊張的氣氛, 又使人聯想到小河里濁浪翻滾的情景。特別是唱到漁夫舉起釣鉤,魚兒在鉤上掙扎時,鋼琴伴奏連續出現了快速、緊湊的和弦,表現出作者內心的不平靜。 三課堂小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