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彈力,彈力測力計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滬科版八年級第六章第三節彈力和彈力測力計_福建省 - 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滬科版八年級第六章第三節彈力和彈力測力計_福建省 - 漳州
滬科版八年級物理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三節 彈力和彈力測力計
【教材地位和作用:】
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通過常見的事例或實驗,了解彈力。會測量力的大小。”從本課的內容上看,彈力是在學生學習力的概念的基礎上對生活中常見的力進行的研究,是高中進一步學習彈力的基礎,彈簧測力計是力學中重要的測量儀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機械效率的基礎,通過看說明書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導,這節課的內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說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從學生的認知角度看,彈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難理解。
【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1、知識與技能:
a 、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b、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和使用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并進一步掌握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關心生活中有關彈力的現象;
b、通過實驗養成愛動手的好習慣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對彈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彈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壓力和支持力屬于彈力
【教學準備】彈弓、尺子、拉力器、彈簧、鉤碼、鐵架臺、投影儀,橡皮筋、氣球等。 【教法和學法:】
本節主要采用實驗法,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感悟彈力的概念,了解測力計的原理。其次用到了分析歸納法,通過觀察及實際使用測力計歸納出正確使用測力計的一般方法,并學會正確使用測力計。在教學時,調動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共同探索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引入:
讓手中的小物塊從靜止打到門的上方,需要對物體做什么? 生:施加力
現象:用手扔,物體的速度慢,且不容易打到門
師:我可以用一個辦法,可以讓我們在做的事,事半功倍。 出示彈弓
活動:用彈弓彈射物體 現象:物體快速的打到門
師:我們有時候需要借助工具來幫助我們完成一些我們獨立難以完成的任務,從而超越我們自身的局限性,這是科技力量、是知識的力量。 思考:小小彈弓如何產生這么好的彈射力——彈力
要怎樣做,彈弓才能將物體彈得很遠呢?拉橡皮筋,橡皮筋變長,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復了原狀。彈弓不發生形變,就無法對物體彈射。
彈力與形變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一、認識彈性
活動:用力拉橡皮筋、彈簧,擠壓氣球、橡皮泥,將紙張揉成紙團 觀察:
1、它們是否發生形變?
2、松手后,它們是否恢復原來的形狀
總結:橡皮筋、彈簧、氣球形變后可以恢復原狀,橡皮泥、紙團不能恢復原狀。 橡皮筋類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后又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 橡皮泥類的物體受到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塑性形變。 思考:用手拉彈簧,彈簧可能發生什么形變? 用力小,彈簧發生彈性形變 用力太大,彈簧發生塑性形變
總結: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撤去力后物體也不能恢復的原來形狀 二、彈力
1、活動探究:是否所有的形變都能產生彈力?
分別用力拉橡皮、彈簧,擠壓氣球、橡皮泥時,當手停止在某一位置不動,說說你的手在那個物體上面時感受到來自物體的彈力? 總結:只有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能產生彈力。
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 彈力。
彈力的產生條件:1、互相接觸 2、發生彈性形變 2、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力屬于彈力 拉力、壓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
演示:桌子的彈性形變————微小量放大法
3、問題: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彈力?(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引導)
總結: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其實質都是彈力。彈力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我們用的自動鉛筆和一些圓珠筆里面要利用彈簧的彈力。跳水運動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彈力。射箭運動員利用了弓的彈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撐桿跳高運動員利用了桿形變后產生的彈力。體操比賽中。跳馬運動員利用踏板的彈力才能騰空,跳遠運動員也要利用踏板的彈力。自行車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彈簧的彈力。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彈簧的彈力。
播放視頻:物體的彈性
4、活動2:探究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的關系
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彈簧(橡皮筋),分析拉力大小與彈簧(橡皮筋)伸長程度的關系。
總結:人們通過探究,發現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形變的大小有關,尤其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它的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也越大。那么,這里有什么規律呢?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一特性呢?
由于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我們可以探究出一定的規律,就可以反過來,根據長度的變化來推測力的大小,做一個測量力的工具。
總結:為了測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測力計對力進行測量。而彈簧測力計就是利用彈簧的彈性形變特性制作的。
三、彈簧測力計
實驗室我們最常用的測力計就是彈簧測力計,展示彈簧測力計,你們知道他是怎么測量力的大小嗎?(讓同學歸納:外力大,形變大,形變主要體現在長度上。) a、對照課本的圖和實物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b、結合前面拉彈簧的實驗,引導學生明確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C、閱讀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說明書,理解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總結出:
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由彈簧、掛鉤、拉環、刻度、指針等幾部分組成;是根據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進行測量的。其使用方法是: 測量前—觀察測力計量程、分度值,并且校零(要輕輕來回拉動幾次,以免彈簧被外殼卡住) 測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受力方向沿軸線方向 防止彈簧靠在刻度盤上。
讀數時—待示數穩定時讀數,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
教師展示鉤碼:老師這里有幾個鉤碼,每個鉤碼可以提供0.5N的拉力
活動5—使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測量 (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2)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3)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并分別使指針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
(4)測量一個鉤碼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5)測量身邊小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① 把文具袋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
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 。 ② 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拖動桌面上的 文具袋,測量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
力F2= 。
(6)將兩個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互拉,通過讀數看看誰的拉力大,想想為什么? (注意不要超過量程)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并加以引導
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我們知道了彈性與彈力,了解了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及其原理,并且還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反思:】
本課由于彈力在生活中較為常用,所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并不難,對于直觀的常見的彈力也是喜聞樂見,但對于壓力與支持力是屬于彈力現象較為不直觀,所以采用氣球演示和光的反射法來講解壓力和支持力,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也是比較容易接受。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是本節的重點內容,所以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使用說明,配合教師引導,再具體實踐測量來達到目的,效果頗好。但由于時間關系,課內沒能讓學生自制一把測力計顯得有點可惜。所以,可以布置課外的任務,讓學生回家都去做一個測量力的工具,然后加以評比。
【板書設計:】
一、彈力 1、 形變
a、彈性形變(彈性限度) b、塑性形變
2、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力的產生條件:a、相互接觸 b、發生彈性形變 常見的彈力:拉力、壓力、支持力 4、彈力的應用: 二、彈簧測力計 1、主要結構: 2、測量原理: 3、使用方法: 4、其他形式的測力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