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阻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3節《電阻》沈陽市光明初級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3節電阻-沈陽市光明初級中學
16.3 電阻
課型
新課 授課班級 9年2班 授課教師 馮桂蓮
授課時間 2017-5-17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 問題。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產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 實驗或觀察實驗。
教學重點 1.電阻概念的建立。
2.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1.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過程中,掌握控制變量法。
2.難點是:認清電阻是導體自身的性質,與電壓、電流無關。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教具準備 每組備:電源(2節電池)、開關、小燈泡、導線(6根) 定值電阻、電阻定律
演示器、電流表,共9組。演示用電流表、酒精燈、火柴、銅鐵鋁絲、火柴、廢燈絲。
設計思路
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活動
問題
猜想
設計實驗
交流
結論 新的問題
實驗找證據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課前讓學生收集、觀察家用電線,并在課上展示。提出問題:為什么普通導線都是用銅或者鋁制成的,而不用鐵絲?(注重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教材導學,形成電阻的概念
在相同的電壓下,通過銅絲的電流比鐵絲(或鎳鉻合金
絲)的電流大。是因為導體雖善于導電,卻同時對電流有阻礙作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一新的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 阻礙作用。
1.定義: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叫做電阻。符號:R 2.國際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Ω。
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 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常用單位:千歐1KΩ、兆歐MΩ。 換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常見的電阻值:(大屏幕)
教師啟發:同學們通過比較前兩組數據得到什么啟示?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么?
(從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同學們已經知道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那么電阻的大小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提出問題: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分組做實驗
通
過可觀察到的現象來獲得康銅絲和鎳鉻合金絲的導電能力不同。
學生自主學習
讓同學們閱讀P63—64的內容并回答電阻的定義、單位、單位換算、元件符號
(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
觀看大屏幕 思考問題:
對比走路時的街道學生猜想。
學生猜想:可能導體的種類,粗細,長度 ,溫度等有關
設計實驗:老師先滲透控制變量法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兩段金屬絲接入上面的電路,觀察燈泡的亮度并記錄電流表的示數。再把只有長度、橫截面積不同的金屬絲連在電路中。
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做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泡的亮度并記錄數據。
為安全起見,教師做給燈絲較熱的實驗,學生觀察現象。 分析與論證:
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
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大量實驗表明,導體的電阻還與溫度有關。
評估與交流:
實驗中導體的電阻阻值都比較小,所以電路中的電流較大,每次測得數據后應立即斷開開關,盡量減少電能損耗。 同學們自己閱讀P66頁科學世界中的半導體和超導體。 然后通過P65頁圖16.3-4說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課堂小結:由學生互相補充完成
1.物理學中,用電阻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設計實驗電路
分組實驗:
并觀察實驗現象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
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來源。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做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揭示科學的神秘面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考考你
1.“銅導線比鐵導線的電阻小。”這種說法對嗎?應當怎么說?
2.下列關于電阻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導體通電時有電阻,不通電時沒有電阻
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Ω。
2.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它的大小取決于導體的材料、 長度、橫截面積,還受溫度影響。
板書設計:
16.3 電 阻
一、電阻:R
1.定義: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單位
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 Ω 常用單位:千歐KΩ 兆歐MΩ
換算: 1KΩ=1000Ω 1MΩ=1000KΩ 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均無關 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作業布置:P67頁 1---5 反饋練習如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