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物理創新大賽,物體浮與沉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江蘇省物理創新大賽(初中)《物體浮與沉》(附課件+教學設計)常州市北環中學-王勇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江蘇省物理創新大賽(初中)《物體浮與沉》常州市北環中學-王勇
10.5 物體的浮與沉
常州市北環中學 王勇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從觀看蛟龍號視頻提出問題:金屬制成的潛水艇為什么可以自由在水中實現上浮和下沉的,引入研究的課題。通過觀察物體浸沒在水中出現的兩種運動狀態和兩種靜止狀態。學生體驗并創設問題情景并提出問題:物體的浮與沉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呢?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進行合理猜想;讓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設計方案并親手試驗,通過探究糾正之前的一些片面認識,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物體的浮與沉的興趣。通在次實驗讓上浮的物體下沉,下沉的物體上浮,在方法背后總結得出物體沉浮的條件是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決定的。再次通過受力分析得到上浮下沉再次從二力平衡的角度理解物體的沉浮條件。同時引入漂浮的狀態和懸浮狀態,沉底狀態。通過回顧剛才改變浮沉具體的方法,學生之前學過重力、二力平衡條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改變重力和浮力的方法,再次讓學生理解具體方案的本質是改變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潛水艇材料并利用潛水艇模型體驗其工作原理,了解物體浮沉條件在潛水艇中的實際運用。最后通過比較兩個氣球浮與沉的實驗讓學生理解浮沉條件在空氣中同樣適用。課外延伸調查研究和小制作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并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濃厚的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可能出現的狀態 .
2.通過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變量法對所提出的方法進行分析,進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論.
3.通過討論和歸納,理解物體浮沉的條件,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實驗、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分析浮力和重力的關系,總結出浮沉條件。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了解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上浮至漂浮的動態過程,分析浮力和重力的變化情況。
【教學資源】
1.橡皮泥、蘋果、蠟燭、帶蓋小瓶、鋼珠、鐵釘,泡沫塊、鵪鶉蛋、鹽、自制水槽及自制潛水艇。
2.視頻:蛟龍號報道 放飛氣球視頻
3. PPt幻燈片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新課引入
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是多少呢?
看完這段視頻大家會對他有更多的了解
播放蛟龍號視頻
用金屬制造的潛水艇為什么可以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潛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10.5物體的浮與沉(板書)
新課教學
(一)
演示:分別把鋁塊和木塊放入水中
提問:兩物體會處于怎樣的狀態?
(PPT)物體在液體中向上運動--上浮最總結果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漂浮。
物體在液體中向下運動——下沉,結果是沉底。
試一試:請學生把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放入水中,觀察它們如何運動?
提出疑問
你認物體上浮和下沉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分析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的物體的受力情況。
有不同意見的嗎?為什么?
演示:鐵球漂在水銀面上
進一步提出問題:物體的浮沉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呢?看來我們還得經一步來研究
學生猜測
觀察現象,回答問題。
猜想、觀察
把實心橡皮泥、蘋果、蠟燭、帶蓋小瓶、鋼珠、鵪鶉蛋等物體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上浮:重力小的 浮力大的
下沉:重力大的 浮力小的
此時引導學生利用現有器材:蛋和蘋果和鐵釘,通過實驗糾正錯誤。)
觀看視頻,設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進一步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親身體會探究的樂趣。
根據情景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猜想并進行實驗糾錯,為下面探究浮沉條件做鋪墊。
試一試:使下沉的物體上浮,上浮的物體下沉(選擇4個)
使漂在水面上的蘋果沉下去?
怎樣使浮在水面的瓶沉下去?
怎樣使沉在水底的鵪鶉蛋浮起來?
怎樣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來?
討論設計方案:
插釘子
加水或加鋼珠
加鹽
加鹽或捏成船型,吹起
讓學生自己找到具體的方法,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質疑能力
同學們很聰明,都找到了方法。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說明什么呢?
我們從受力分析的角度來分析物體的沉浮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哪些力呢?(板畫)
插釘子,加鋼珠這些我們最終改變了什么呢?
吹氣,加鹽最終改變了什么呢? 物體受到了力。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重力
浮力 通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的推進,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課程理念
請同學們自己總結使物體上浮與下沉的物理方法
從物體受力分析的角度去分析物體的浮沉
動畫:改變浮力的大小,判斷物體的運動。
上浮的最終結果
上浮的過程浮力怎么變化呢? 增大浮力或者減小重力可以使下沉的物體浮上來。
增大重力或者減小浮力可以使上浮的物體沉下去。
生: 畫受力分析圖
漂浮
學生分析 通過歸納表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前面二力平衡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體會理論探究也是科學探究的方法之一
用動畫演示很快的實驗過程和學生無法觀察到的實驗細節。
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若F浮=G,那么物體將處于什么狀態呢?演示實驗:鵪鶉蛋懸浮。(PPT)
漂浮和懸浮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呢? 觀察鵪鶉蛋懸浮
都是在液體中的靜止狀態
漂浮時部分浸入,即V排<V物
懸浮時浸沒,即V排=V物 懸浮實驗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完成可能費時間,且成功率不高。但這一特殊情況又必須展示。用演示實驗讓學生對懸浮狀態有直觀的了解
通過對懸浮和漂浮異同點的比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兩種狀態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是如何改變物體的浮力或者重力的呢?
回答問題:
方法一:改變瓶中的配重
方法二:改變液體的密度
方法三:改變橡皮泥排開液體的體積
分析實驗現象,回答問題:改變了物體所受的重力或浮力。 在理論初步建立后再反思剛才的實驗操作,一起到呼應作用,二起到升華作用。
總結結論:(板書)2.物體的浮沉條件
F浮<G 下沉
F浮>G 上浮
F浮=G (浸沒) 懸浮
F浮=G (部分浸入) 漂浮
我們再來看一看之前一些同學的看法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 分析:
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時,物體處于不平衡狀態,會下沉或上浮
學生分析下沉和上浮時重力和浮力的變化情況。
學生分析:要判斷一個物體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不能只看一個力是大還是小
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97,
做一做,潛水艇模型是如何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討論分析潛水艇的工作原理 。
自主閱讀教材文本,討論
學生操作潛水艇模型 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大家還記得這個時刻嗎?播放放飛夢想氣球的視頻,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支氣球,請同學放飛
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呢?
小結:物體沉浮
這樣應用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ppt)。請各位同學自選一個或幾個物體做一個調查研究報告:他們是怎樣在空氣中實現上升和下降的!
學生吹氣,氣球下落?
學生利用浮沉條件分析。
課后做調查報告,做一做孔明燈 了解物體浮沉條件在科學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對物理科學的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物理創新大賽,物體浮與沉”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江蘇省物理創新大賽(初中)《物體浮與沉》(附課件+教學設計)常州市北環中學-王勇”,所屬分類為“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江蘇省物理創新大賽(初中)《物體浮與沉》(附課件+教學設計)常州市北環中學-王勇”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