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一課時)
是否屬于
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
學科 生物
學段: 初中 年級
初一年級
相關 領域
植物學
教材 書名: 生物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 年6 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應善于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來幫助學生進行概念的意義建構。在教學時,還要為學生提供表達其觀點的機會,以便了解他們在學習某一具體內容時所具有的概念情況,并將學生的觀念與科學概念進行比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與同齡人或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并為此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一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有限,但對于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和原理還是比較清楚的。因此本節課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將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究實驗。在教師的引導,提問和追問的過程中,逐步排除實驗設計及材料用具的困難,然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驗,同時充分給學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并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討論,進而獲得新概念;并解決落實重難點知識。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本課屬于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學生全面了解了光合作用之后,接觸到的植物又一重要的生理活動。本課包括三個內容: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節內容設計為2課時。第一課時介紹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及實質,依據新課標的理念,將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究實驗,讓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合作,設計實驗,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呼吸作用的核心概念及實質。并通過對身邊生產生活現象的分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2
學生情況:
初一學生對于動物和人體的呼吸比較熟悉,但對綠色植物有沒有呼吸以及如何進行呼吸并沒有直觀的感受。因此,本課從人的呼吸引入,帶著學生一起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與人類相同?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設計探究實驗,同時充分給學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并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討論,進而獲得新概念,解決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七年級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相對有限,但對于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和原理還是比較清楚的。在教師的適時引導及提供相應材料用具的條件下,還是能夠設計出相對比較合理的實驗方案。因此,本課在設計時,將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究實驗,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上。同時,此年齡段學生的求知欲強、樂于動手,如果可以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教師再給予一定的引導,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深刻,突破落實重難點,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方式:
啟發式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準備: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PPT課件 探究活動報告單
種子呼吸時吸收氧氣的實驗裝置一套;種子呼吸時放出二氧化碳實驗裝置一套,種子呼吸時放出熱量的實驗裝置一套;澄清的石灰水、吸管、試管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及具體部位,說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2、通過實驗了解植物體的六種器官都有呼吸作用。 能力目標:
1、運用實驗法,小組合作設計并完成相關探究活動。
2、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解釋日常生活中和農業生產上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設計實驗的探究活動,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探索、質疑的科學精神。 2、認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活、生產實踐中的價值。
3
教學流程示意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通過照片“霧霾下的北京城”引出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人類的呼吸顯而易見,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氣體的驗證方法。綠色植物的呼吸和人類是否相同呢?探究:綠色植物呼吸作用。通過介紹選材的原則,探究種子呼吸作用中氣體成分的變化及能量的釋放。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及實驗用具的介紹,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由教師演示三組實驗結果,學生自主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明確其實質。
通過思考用綠葉代替種子完成上述實驗,會有何不同?明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 通過效果評價,進行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圖片展示:霧霾下的北京城
引入新課
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實驗材料的選擇
探究:種子的呼吸作用
教師引導 設計實驗 小組合作完成 實驗設計方案
學生展示匯報 實驗設計方案
演示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總結呼吸作用的概念,明確呼吸作用的實質
知識應用
演示實驗: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
復習探究實驗應遵循的原則
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4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霧霾籠罩下的北京城。
在空氣質量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停止呼吸嗎? 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人在呼吸時,吸入的主要是什么氣體?呼出的主要是什么氣體
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 演示實驗:向澄清的石灰水
中緩緩吹氣。
觀察:實驗現象
復習:探究實驗的原則 這種方法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那么,綠色植物的呼吸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觀看
不能
認同呼吸重要
思考、回答
做實驗
參與,觀察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設置對照;單一變量 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強化探究實驗的原則
新課講授
呼吸作用吸收氧氣 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思考:實驗材料必須要選擇一
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還是
可以選擇其中具有呼吸作用的某一器官就可以進行實驗呢?
介紹選材的原則: 材料易得、便于操作、 效果顯著、經濟節省等
探究1:種子呼吸作用吸收氧
氣
單一變量? 如何設置對照?
生命活動最旺盛的是? 如何獲得沒有生命的種子?最簡單的方法? 解決了實驗材料后,如何
設計實驗呢?
提示:
1、 如何檢驗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氣? 2、 實驗裝置應該密閉還是開放? 3、 密閉的玻璃鐘罩是否合適?介紹廣口瓶
器官就可以
選擇種子為實驗材料 種子
活的和死的種子進行對照 萌發的種子
等量的煮熟的種子
燃燒的蠟燭 密閉
不合適
強化探究實驗的步驟
學會通過分析和推理,把抽象的大問題變成可以通過實驗來研究的具體問題。
5
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4、 如何將燃燒的蠟燭放入廣
口瓶?介紹燃燒匙
實驗用具對實驗成功至關重要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展示成果
種子呼吸作用在吸收氧氣的同時,是否釋放了二氧化碳呢?
探究2:種子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提示:
1、 如何檢測萌發的種子
呼吸作用釋放了二氧化碳?
2、 如何將二氧化碳氣體
導入澄清的石灰水?
提示:雨后蚯蚓經常會爬到地面上來的原因?
實驗裝置對實驗的成功同樣重要。
展示:萌發不同時間的玉米籽粒有機物平均干重比較曲線圖
讀圖獲取信息、得到結論?
有機物是如何獲得的? 圖示:植物細胞中的線粒體、葉綠體
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
有機物消耗過程中能量有沒有變化?
探究3:種子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能量,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能量有多種形式,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熱量。
探究3:種子呼吸作用釋放熱量
提示:
1、 熱量會使周圍環境溫
度升高,哪種儀器能夠檢測到環境溫度的變化?
2、 為了減少實驗過程中
熱量的散失,實驗裝置要?
將燃燒的蠟燭,放入燃燒匙中 認同
思考、設計實驗 傾聽
澄清的石灰水
種子萌發過程中,不斷消耗有機物
光合作用制造,由輸導組織運輸
它們是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有機物
釋放能量
溫度計
密閉的保溫裝置
體會科學成果來之不易
嘗試設計實驗 提高能力
體會實驗裝置對實驗成功的重要性
學會識圖,處理知識信息。
努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6
呼吸作用產生水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實質
3、 需要記錄哪些實驗數
據?
展示:裝有萌發種子和煮熟種子的廣口瓶。
觀察:裝有萌發種子的廣口瓶壁上有? 結論:?
演示三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嘗試說出什么是呼吸作用?
思考:呼吸作用的實質? 實際上,呼吸作用不僅發生在萌發的種子內,而是發生在植物所有的活細胞內。
不同的細胞,不同的生命
時期,呼吸作用的強弱是有差
別的。呼吸作用的強弱是生命活動強弱的標志,影響著植物體的生長發育,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初始溫度、結束溫度
觀察
水珠
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產生水 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
命活動需要。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思考、認同 傾聽,思考,認同
培養通過識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觀察現象, 得出結論
效果評價
1、如果用綠葉代替種子完成上述實驗,會有什么不同? 如何才能得到完全相同的實驗結果? 給晨練的老人提出科學的鍛煉時間?
2、甲乙兩地出產同一種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么影響? 為何甲地甜瓜含糖量更高? 3、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農田排澇、田間松土、水果蔬菜保鮮、糧食保存
綠葉在光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 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擾
有光合作用之后,進行鍛煉。
低溫,呼吸作用降低
晝夜溫差大,積累更多有機物
促進根的呼吸作用
抑制果實、種子等的呼吸作用
知識應用,檢測學習效果
深刻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
7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如果用綠葉代替種子完成上述實驗,會有什么不同? 科學選擇鍛煉時間
2、 通過資料分析,了解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強弱的影響?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
3、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農田排澇、田間松土、水果蔬菜保鮮、糧食保存等。 評價量規
回答問題的質量 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上。課本中的本節知識只是三個演示實驗,如果只是通過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得出結論,學生很可能對知識的理解并不到位。因此,本節課把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究實驗,在教師問題的逐步引導及實驗工具的展示下,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實驗設計。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知識本身,更能讓學生學會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同時讓學生深刻理解,科學家們實際上也是在這樣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才能夠一步步地接近事實的真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同時,在總結呼吸作用概念后,思考:如果用綠葉代替種子完成上述實驗,會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使前后知識連貫,對植物的生理活動有整體認識。
通過生活中常見現象及資料分析,檢測教學效果及知識的遷移應用。 本節課的設計也非常符合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
板書設計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 水
+ + 氧氣二氧化碳 有機物(儲存能量) 能量
線粒體
8
教學反思
1、將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究實驗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學活動設計要尊重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中,本節課由三個演示實驗構成,如果只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到結論,會失去很好的培養實驗設計能力的素材。因此,本節課將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究實驗,在教師問題的逐步引導及各種實驗工具的展示下,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實驗設計。通過分組討論,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進一步理解控制單一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這兩個基本原則。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工具和實驗裝置的使用對實驗成功的重要作用。
這樣,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知識,更能讓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深刻理解,科學家們實際上也是在這樣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才能夠一步步地接近事實的真相,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2、提問和追問技巧的應用
在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前,將可能遇到的問題列出,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下,通過有效的提問和追問,帶著學生分別進行解決,掃清障礙,從而使實驗設計水到渠成,并解決重難點知識,完成教學目標。
3、 充分利用已有知識背景,提高實驗設計能力
引導學生借助光合作用發現史中的實驗現象分析,將方法遷移到本實驗設計中;根據生活常識,雨后蚯蚓常會爬到地面上來,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將二氧化碳導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回顧舊知識,可使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得到提升。 4、 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生活
通過學習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關系的知識,對學生的生活進行指導,改變生活中的一些誤區,讓學生自覺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總是尷尬相伴。從本節課的實施效果看,探究性學習還是能夠明顯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