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遼、西夏,北宋的并立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福建省 - 廈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福建省 - 廈門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教學設計
4周 第2節 教學設計表 2017 年3月10日
課題名稱 《遼、西夏與北宋的建立》
授課班級
七年10班
授課時數
1
一、課標描述:
知道遼、西夏與北宋的對峙局面。
二、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北宋時期祖國境內民族政權并立的基本史實,包括黨項契丹的先后興起與建國,遼宋戰爭、宋夏和戰等,掌握史料實證的能力,把握民族政權并立這一特殊時代的基本脈絡。
2.通過評價澶淵之盟與宋夏和議,培養學生全面客觀、辯證地評價歷史上民族之間的和戰關系及戰爭性質,進而確立唯物史觀。
(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地圖強化學生對民族政權統治區域及并立關系的掌握,并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2.通過小老師介紹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契丹族和黨項族的興起與發展,并知道一些課本外的知識,注重學生對歷史過程的解釋。
3.通過歷史紀錄片視頻的方法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澶淵之盟,即宋遼合戰,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和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通過表演歷史課本劇再現歷史場景的方式體會歷史上戰爭和談的原因,通過歷史比較的方法區分澶淵之盟與宋夏和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契丹、黨項等少數民族對我國北部和西北部邊疆地區的開發作出的重大貢獻,對形成現在的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
2.認識到這一時期民族政權間戰爭頻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終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
3.只能從正義與非正義的角度來分析民族間戰爭的性質;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正確地看待歷史上的民族關系,不要唯“漢”獨尊,樹立民族間戰爭的正確評價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澶淵之盟的簽訂,遼、西夏與北宋之間的并立關系。
難點:民族政權之間的并立是通過彼此之間的和、戰關系表現出來。 三、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受知識水平限制,以及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有限,對北宋與遼、西夏之間的議和、交往往往不能正確認識。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分析,如果不議和,繼續交戰,會出現什么狀況?和議后雙方的交往又是一種什么情形?通過問題的探討,使學生認識到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課堂展示的方式完成契丹族與黨項族興起發展與建國的教學任務,以問題探究教學策略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樹立學生正確的民族觀與民族間戰爭的正確評判方法,通過情感體驗教學策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即宋遼、宋夏間的和戰關系。
學法:本課的頭緒較多,學生需要抓住中心問題:“遼、西夏的興起與北宋的并立(和戰)。”認識到這一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特點,需要通過地圖從空間上強化學生對民族政權統治區域的掌握,可以通過列表歸納掌握重要的史實。
教學資源:
微課視頻、PPT、黑板。
五、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 設計意圖、依據
一、課程導入
同學們,請問大家有看過《楊家將》、
《楊門虎將》或《楊門女將》電視劇嗎?
有看過的同學知道這些電視劇的背景是中國歷史上的哪個王朝呢?北宋,楊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劇發生在與哪個少數民族政權交戰的過程中呢?沒有的同學,能否從楊門虎將這段視頻中的軍旗和軍隊的裝備判斷出交戰的雙方是誰嗎? 交戰的一方首先是北宋,北宋的建立者通過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的是誰?他于960年建立北宋之后,將都城定在哪里?與北宋交戰的是處于北宋北部的遼國,這一時期,與北宋、遼并立的還有西夏王朝,出示《遼、西夏與北宋并列形勢圖》,這些
王朝分別是由哪些民族建立的呢?對,契
丹族與黨項族,本節課將處理第二章即遼
宋夏金元的時代特征:北宋與少數民族之
間的關系會如何發展?
聆聽思考并回答問題: 1.北宋,遼 2.趙匡胤(宋太
祖)。
都城:開封(東京)。
3.契丹族與黨項
族
視頻、黑板、PPT 1.通過歷史電視劇導入,增加震撼力,吸引學生
學習的興
趣,與此
同時回顧舊知,為本課宋、遼、西夏并立的局面和宋遼、宋夏關系的展
開做鋪墊,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出示“形勢圖”使學生在時空觀念上認識三個并立的政權。
二、契丹族與黨項族
1. 契丹族:首先咱們掌聲有請小老師給大家講解契丹族的興起,其余同學提煉契丹英雄建立遼國的基本信息,看看契丹的興起是一枝獨秀地發展,還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借鑒?(教師作為學生提問小老師:老師以前講過古代的傳說故事中都包含著一定的歷史事實,透露出一定的歷史訊息。剛剛您所講的關于契丹傳說的故事,提到兩個動物意象,是什么?白馬和青牛,這反映了當時的契丹族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呢?而且歷史上的很多政權在建立之后都會創造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故
事?小老師或感興趣的其他同學可以去關注一下哪些王朝有諸如此類的傳說?編寫此類傳說的目的又是什么?)小老師講述的非常棒,邏輯條理清晰,由小老師的講述,咱們不僅知道契丹族的英雄(耶律阿保機)于何時建立遼國,并將都城定在哪里呢?而且還讓同學們看到了課本之外的哪些知識呢? 2.黨項族:那么處于西北的黨項族又是如何興起的呢?與契丹族相比有哪些異同點呢?請小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大家看到小老師講的比較少,這恰好說明了他學習中實事求是的態度,因為關于黨項族的史料比較少,歷史講究證據,有一分史料講一分話。黨項族建國的基本信息是什么呢?契丹族和黨項族在興起之后分別建立了政權,與北宋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咱們知道雖然契丹與黨項在建國方面不同,但他們的興起并非一直獨秀的發展,有向其他民族借鑒,是哪個民族呢?借鑒什么呢?大家看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歸
納他們在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西夏銅牛的出土驗證了他們原來什么樣的生產方
式?由西夏貢米可見現在他們開始農耕
了,“獸面瓦當”的出土反映了也開始了定居生活。遼和西夏的文字也都是由漢字改造而成,從他們的貨幣和印章中都可以看
出來,生活中呢,學習中原先進的陶瓷制作技術,包括雞冠壺,也稱馬鐙壺,置于馬的兩側裝水,通過仿造漢人酒器,增加了把手。根據兩位小老師的講解和圖片的觀看,咱們知道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有融合,大家一起回顧一下,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學生聆聽小老師對于少數民族歷史由
來、建國情況和生產生
活方面的介紹,思考并回答問題: 1.游牧的生活方式 2.契丹族:耶律阿保機,他于10世紀初建立遼,定都在上京臨
橫府。
3.“諸弟之亂”和
“鹽池之變”。
4.黨項族:李元昊于1038年或11世紀中
期建立西夏,定都在興
慶府。
5.中原漢族,中原
先進的文化。
6.游牧的生活方式。 7.民族融合的表現:學習漢族的政治
制度;學習農耕;
學習漢族文化如模仿
創造文字;學習漢人
的生活習俗。 黑板、
PPT
1.通過請小老師講少數民族興起的方式,不僅可以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達到培優的目的,而且通過向其他學生介紹更多課本外的知識,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2.講述傳說故事,可以培養學生從傳說中提煉其傳
達的歷史
事實的能
力。3.通過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的實證方式向學生展示民族之間
融合的表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