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的根,物質吸收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4.3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一課時)浙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4.3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一課時)浙江師范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
科學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實驗的探究
第 1 頁 共 6 頁
《4.3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1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3節《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的第1課時,是在前面學習土壤相關知識后,從植物根與土壤聯系過渡到后面植物根莖葉的學習。
教學設計從三個環節:“認識根系”、“根尖吸水部位”“根尖吸水失水原理”開展學習,先從生活中的種子萌發,引出課題根及其功能;通過學生辨認區分5樣蔬菜的根系,得出根的分類;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得出根尖吸水部位在根尖;通過分組觀察植物的根尖和自學,得出根尖細胞結構特點與功能相適應;通過顯微鏡的動態細胞變化得出根尖吸水失水原理。本節教學重點是根尖結構和根尖吸水的原理。
設計的亮點是采用大量的實物展示,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現象開始根的學習,根尖結構和根尖吸水的原理學習從學生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根尖直接觀察、永久裝片觀察根尖結構,最后到臨時裝片吸水失水動態實驗的呈現,極大的給予了學生視覺效果的震撼感,也符合學生先從生活觀察,再到實驗探究,然后得出科學結論,最后課外拓展對生活現象的分析解決的學習思維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區分植物的直根系和須根系;掌握根尖的基本結構的細胞特點與功能,掌握根
尖吸水的部位和吸水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根系,區別直根系和須根系;通過組織學生用放大鏡培養
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結構和細胞失水實驗的微觀呈現,
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講解根尖四個分區的細胞結構特點和相應功能,使學生建立“結
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習觀點;通過對生活植物常見現象的分析,讓學生再次體會科學的生活化,學習科學的方法觀察與實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尖結構的細胞特點與功能相適應 教學難點:根尖吸水失水的原理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準備:多媒體白板、實物投影、數碼顯微鏡
實驗器材準備: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清水、濃鹽水、吸水紙、培養皿
實物準備:萌發3天已經長出根毛的小麥種子、萌發10天以上的小麥幼苗、未萌發的小麥種子,洋蔥表皮、蔥、大蒜、香菜、芹菜、莧菜
科學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實驗的探究
第 3 頁 共 6 頁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 (3分鐘)
導入:實物展示一杯小麥種子,先讓學生猜測是什么植物?
師:種子在萌發的時候最先長出的是什么部分? 生:根!
師:你做如此判斷是因為根有什么作用? 生:因為先長出根需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總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根。
實物展示臺: 分別展示:未萌發的小麥種子和已經萌發3天的小麥種子
從小麥種子的萌發引出本節的課題—根
根的功能 (2分鐘)
過渡:從剛才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植物的根主要
有哪些作用呢?
生:吸收水和無機鹽;固定植株(可以讓學生親自嘗試拔出水槽中的幼苗,體會根固定在吸水中)
展示一盆植物,讓學生體驗“固定”作用
通過“拔”植物加深學生對固定作用的體驗。
根的分類 (5分鐘)
過渡:在土壤中不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各種植物的根,是
不是都長得一樣呢?有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
生:植物的種類、土壤水分、肥沃程度、通氣情況等會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和分布。 師: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蔬菜的根,來驗證植物種類對根系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行“蔬菜大比拼”環節,請能辨認出來的同學快速舉手進行搶答。
實物展示臺: 展示:5樣蔬菜
先讓學生搶
答蔬菜名稱,再請一位同學到講臺進行分組,等同學完成分類后,實物展示分類結果
搶答蔬菜名稱,活躍課堂氣氛。
從熟悉的蔬菜入手,認識根系的分類,讓學生真正體會科學來
請一位同學上臺對根進行分組,并說明理由 生:一組是有很明顯的主根,一組是沒有主根的
師:對的,植物所有的根合稱為根系,有明顯主根的,我們就把它稱為直根系,沒有明顯主根的,我們稱為須根系。 自生活
根吸水的部位 (3分鐘)
過渡:不管根如何分類,他的主要作用還是在于吸收,那么跟吸收水分的具體部分會在哪里呢?生:根尖 師: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猜想
教師演示:取出兩組長勢相似的植物,把其中2株的根尖剪掉,并在切口處涂上石蠟,另一組不做處理。 (若前面不能答出根尖,則問:老師剪掉根尖的操作是基于什么假設?)
生:根吸水的部分在根尖。 師:涂上石蠟的目的是什么? 生:防止根尖吸水。
師:其實老師在課前已經做了幾組涂上石蠟的幼苗 (展示整杯幼苗)
你們能從這些幼苗中找出哪些才是剪掉根尖并在切口處涂上石蠟的綠豆幼苗
生:剪掉根尖并涂上石蠟的一組,將會枯萎,而另一組不做處理的長勢會很好
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根尖是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取一植物幼苗,直接用剪刀剪掉幼苗的根尖
實物展示臺:讓學生從幾株植物中找出,提前2小時涂上石蠟的幼苗2株,并說明實驗現象
先從教師的演示操作中,讓學生做出實驗探究
的假設,再通過辨認實驗組,增加學生做實驗現象的判斷
根尖的結構(10分鐘)
過渡:因為根尖是生長、分化、吸收功能最活躍的部位,
而根尖上有哪些結構特點能體現這一功能呢。這需要我們把根尖進一步放大觀察。
實物展示小麥的根尖(小組觀察)
師:仔細觀察小麥的根尖,你能看到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生:有很多絨毛 師:其實這些絨毛就是植物根尖的根毛,再仔細觀察根尖的其他部位。對比顯微鏡的根尖結構圖,請仔細觀察,你認為可以分為哪幾個區域?你的分區標準是什么? 生:3個區域,因為顏色有很大不同 師:說明不同區域的功能是不同的,對應的結構特點也不
引導學生先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 (實物展示
臺小麥根尖,可圈出根毛
區加深提醒) 從學生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再到
顯微鏡根尖直接觀
察、永久
科學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實驗的探究
第 5 頁 共 6 頁
一樣?接下來我們分小組討論,完成在根尖結構細胞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的。 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按照PPT上回答模式:
總結:說明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的,這也是我們學習生物一直要遵循的一個原則。
師:能否根據剛才的分析找出根尖結構圖中4個分區的細胞圖做出最大特點
直接把根尖放到顯微鏡低倍鏡下觀察不同結構分區; 再換成永久裝片觀察根尖不同區域的結構特點
裝片觀察根尖結構,符合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從熟悉到知識建構的認知特點
根尖吸水的原因——細胞失水和吸水(10分鐘)
過渡:通過剛才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植物吸水的器官是根,吸水的主要部分是在根尖的根毛區。而根毛區凸起表皮增大了根尖的吸水面積。但是植物的根毛細胞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它都一定能從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呢? 生:不一定! 操作演示:
利用數碼顯微鏡直接投影細胞失水,選用洋蔥的外表皮(含有較多紫色的花青素存在于細胞液泡中的細胞液,便于觀察細胞液的大小變化),做成臨時裝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先在載玻片的一側滴加濃鹽水,幾秒內就能在白板屏幕上直接觀察到細胞失水;再滴加清水復原細胞,2-3分鐘后可直接觀察到細胞吸水現象。
實物展示(對準桌面) 制作洋蔥臨時裝片
白板調到數碼顯微鏡畫面
洋蔥外表皮臨時裝片吸水失水質壁分離動態實驗的呈現,極大的給予了學生視覺效果的震
撼感
分析總結:
拓展應用:
對比萎焉的植物的照片,應該采用澆清水;而對植物施肥,需要注意化肥配置的濃度不能過高。
操作:先滴濃鹽水 吸水紙吸收濃鹽水后再滴清水
課堂總結(4分鐘)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生:做適當的總結 師:接下來我們在一個微視頻中結束我們今天的這節課。
結束語:
播放“課堂總結”的微視頻 通過微視頻讓學生
再回顧本
節課的知
識內容
附:板書設計
4.3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1課時)
直根系 分類 作用 根毛區 須根系 根 固定 部位 結構 伸長區
吸收 根尖 分生區
原理 根冠
細胞濃度>外界溶液濃度 ,細胞失水 細胞濃度<外界溶液濃度 ,細胞吸水
4.3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1課時)
知識與技能:區別直根系和須根系,掌握根尖各結構細胞特點和對應的主要功能,理解根尖細
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根系,區別直根系和須根系;通過組織學生用放大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結構和細胞失水實驗的微觀呈現, 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根尖4大區域的細胞結構特點和相應功能,使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習觀點;通過對生活植物常見現象的分析,讓學生再次體會科學的生活化,學習科學的方法觀察與實驗。
主題探究一:認識根系
蔬菜大比拼:觀察幾種植物的根,對根系進行分類并寫出分類的依據。2
|
|
結構名稱 | 細胞的結構特點 | 功能 |
D |
表皮細胞 細胞壁 細胞內有較大的 |
是根尖吸收 和 的主要部位 |
C | 細胞體積較 | 使根不斷 |
B |
細胞壁 細胞核 細胞排列 |
具有 能力 |
A |
細胞壁 外層細胞排列 內層細胞排列 |
起 作用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