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土地資源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土地資源》濟南泉景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土地資源》濟南泉景中學
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
土地資源——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之后,了解了自然環境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自然資源的豐富多彩,但是,土地資源的利用又受人類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是人類經濟活動(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等)的物質基礎,有明顯的承上啟下、前后關聯的特征。只有了解了我國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才能認識人文地理的特征,以及區域發展差異。同時,基于中國人口眾多的國情,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所以,在學習了自然資源分類及其特點等基礎知識之后,教材把土地資源作為第一個自然資源種類進行介紹,以便于學生認識土地國情,理解土地國策,增強對我國不同土地資源的審美情趣,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情分析
土地資源不是初中生在生活中的關注焦點,教師需發掘學生在生活中的認知經驗,如:課前開展小調研,說出家鄉的土地利用類型及比例構成,從而幫助學生在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之間建立有機聯系,拉進知識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八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教師只需提供有時代感的地圖資料,設置讀圖或探究活動,即可引導學生自主認識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概念,樹立起地理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觀念,從而認識土地國情,理解土地國策。
■教學目標
1、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了解土地國情,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
2、讀圖說出中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差異,分析形成差異的自然原因,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觀念;
3、以耕地為案例,了解我國土地資源面臨的問題,用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認識我國土地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教學重難點
1、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2、通過分析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帶來的嚴重后果,對學生進行國土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讓學生真正基于國情理解國策,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策略
課前發放調查問卷、開展社會地理調查(實地調研身邊的土地資源);課中創設情境動場、運用比較歸納法、開展小組合作與探究、進行綜合建模。
■地理核心素養創新支點
1、地理知識生活化:課前地理調查,發掘學生生活經驗,結合已知知識,形成認知邏輯起點,由身邊土地資源特點為切入點,層層遞進,認識中國土地國情。
2、教材知識結構化:關注了土地資源數量、構成、分布三類地圖——土地國情三方面知識歸納————土地國策三者的有機對接,進行綜合建模,從而實現邏輯清晰,課程結構優化,重點突出,從而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推動學生深入學習。
3、課程資源時代化:以發展的視角,引入科技為土地賦能,以及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案例,課程資源具有時代感,促進學生形成生態文明理念。
■教學過程
分為構建動場—規劃探究—綜合建模—拓展延伸四個環節。
一、發掘學生生活經驗——構建動場
1、交流調查問卷:濟南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情況的問卷調查
以學生課前所做的《濟南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情況問卷調查》為基礎,了解學生對濟南土地資源利用類型的認識。
序號 |
評價標準 (每項25分,按25、20、15劃分等級) |
小組互評 | 教師評價 |
1 | 小組分工合理,每位同學任務明確按時完成。 | ||
2 | 濟南土地資源分布特點及存在問題的事實性知識報告科學準確。 | ||
3 | 中國土地資源的優勢和不足的評估報告科學準確全面 | ||
4 | 主題研究報告能夠立足土地國情,聚焦社會經濟發展,科學分析土地國策的意義;展示充分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