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馬詩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六下10.古詩三首之《馬詩01》教學課堂視頻_廣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六下10.古詩三首之《馬詩01》教學課堂視頻_廣西
詠馬明志,詩意《馬詩》樹理想
——六年級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之《馬詩》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本單元教材編排意圖
本單元以“理想和信念”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四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小說;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人生自古非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單元安排了兩個語文要素。一個是 “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一個是“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兩個要素學生都已經學過,這次復現是為了強調對這兩個要素的綜合運用。 圍繞這兩個要素,教材設計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四篇課文在編排上由易到難,引導學生學會借助言行描寫、關鍵語句、查閱資料去了解先烈們的革命事跡,體會人物品質。
2.本課的教材編排解析
《馬詩》是詠物言志五言詩,是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五首,是本課三首詠物詩中的首篇。詩歌通過描寫清冷大氣的場面,勾勒出靜態中馬的蒼勁有力,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的慨嘆,流露出了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時的感慨、憤懣、矛盾心理,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為后面《石灰吟》《竹石》的學習領航。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統編版教材在六年級下冊安排的“古詩詞誦讀”板塊,目的是讓學生在進一步增強積累的同時,試著遷移運用之前掌握的方法來自主疏通詩意,為更高年段的學習作好準備。《語文課程標準》則要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引領和點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節課教學目標為:
1.自主運用古詩學習方法讀懂《馬詩》,感知詩文大意。
2.在反復誦讀中正確、流利、有目標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在學習過程中借助資料以體會馬的形象,感受馬的精神,領悟詩人借馬表達的情感與志向。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古詩學習方法讀懂《馬詩》,感知詩歌大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在學習過程中借助資料體會馬的形象,感受馬的精神,領悟詩人借馬表達的情感與志向。
【教學策略解析】
教學思考 教學策略
【教學內容及思路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學習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合作讀詩,情境導入
1. 師生合作誦讀寫馬的詩句,揭示課題,教師書寫課題。
師:中國是詩的國度,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詩。每一首我們背過的詩,都會以它獨特的畫面、聲音留在你我心中,成為我們每個人精神的一部分。現在我們一起讀讀下面的詩句,老師先讀出處同學們讀詩句。
(課件)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后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
師:你能發現它們都有什么共同之處嗎?(詩句都關于馬)
2.馬是六畜之首,是進取、勇敢、成功的的象征,唐代詩人李賀也很愛馬,他寫了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今天我們要學習其中的第五首。(板書)
【設計意圖】師生合作誦讀與“馬”相關的詩句,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走進文本,開啟詩意古詩課堂。
【要素落實】指導朗讀,借助關于馬的詩句資料了解“馬”代表的形象。
二、借助資料,理解詩意。
1.復習詩歌學習方法,根據學生回答將卡片貼做板書。
師:從題目中我們能知道詩寫的是?(馬)不錯,一眼抓住詩題中的詩眼。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學新詩之前,請大家先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生回答貼板書)這些就是我們常用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其中“借助資料,品悟詩情”就是我們這一單元需要掌握的語文要素之一。詩歌之花綻放,希望今天能夠和大家一起用以上方法聞到古詩的芬芳。
2.按學習方法逐項解決問題。
師:關于作者,大家了解嗎,一起看資料(課件)李賀,有詩鬼之稱,歷史上的著名大詩人還有什么美稱誰知道?(連線復習題)
3.閱讀資料,了解詩歌寫作背景,理解詩意。
師:李賀在何背景寫下這首詩,一起看相關資料。在戰爭的背景下,這匹馬是一匹戰馬,這首詩是關于戰爭題材和描寫邊塞生活的,我們把它叫做邊塞詩,著名的邊塞詩還有《涼州詞》《出塞》等(課件出示)
4.初讀感知詩文情感
師:請大家翻開課本自由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劃出節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歸納學習古詩的方法,溫故知新,借助作者時代背景等相關資料,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要素落實】借助相關資料,加深對作者的認識以及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了解邊塞詩。
三、 拓展資料,感悟情志
(一)品讀“沙如雪”。
1.讀一讀詩的前兩句,結合注釋說說看到什么畫面。
師:《馬詩》是一首五言詩,節奏應為二三停頓,請位同學來給我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其他同學結合注釋說說看到什么畫面。
2.聯系生活實際,思考“沙如雪”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月似鉤”。
1.結合圖片想象畫面,填詞,對比,體會“月似鉤”的表達效果。
師:在戰火不斷的邊塞,在清冷的月光下,李賀這樣描述大漠——全班齊讀(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
追尋李賀的腳步,漫步在雪白的沙漠,抬頭望見一輪彎月。這樣的畫面,如果讓一個普通人用一個字來形容,我們會填什么?
生:燕山月似 舟 ——悠閑、浪漫的夜晚
燕山月似 蕉 ——想象力豐富
師:作者沒有用“月似舟”和“月似蕉”,而用了“月似鉤”。一個“鉤”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
2.體會“借景抒情”這一表現手法的作用,誦讀借景抒情的邊塞詩句。
師:像這樣在寫景中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表現手法我們把它叫做——借景抒情。同桌為一小組,一起找找借景抒情的邊塞詩句吧。生討論、交流,誦讀相關句子。
(課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在對比中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深入品析詩句、理解詩意;同時拓展邊塞詩,感受塞外的大氣豪邁。
【落實要素】①抓重點詞語品讀詩句所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語文素養②多種形式朗讀體味意境,誦讀中積累邊塞詩。
(三)品讀“金絡腦”、“踏清秋”。
1.創設情境,引發思考:如果你是一匹戰馬,踏沙披月,面對著茫茫大漠,連綿燕山,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
2.抓住“金絡腦”“快走”“踏”等詞語感受馬的輕捷、矯健。
聯系舊知理解“走”的意思,誦讀含有“走”的詩句。
師:讀古詩我們可以聯系舊知去理解,“兒童急走追黃蝶”的“走”也是“跑”。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走”在古文中多數為跑的意思,例如還有這兩句,一起讀一讀。
(課件)揮鞭快白馬,走出黃河凌。——孟郊《羽林行》
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王諲《十五夜觀燈》
3.抓住“何當”,讀出李賀的無奈,體會他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4.看李賀生平視頻了解歷史背景,感悟作者李賀懷才不遇的悲嘆(播放當時時代背景視頻)。
5.多種形式朗讀“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6.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誦讀托物言志詩《墨梅》《青松》等詩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課件)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借梅自喻,表達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青松【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作者借物詠懷,表面寫松,其實寫人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剛直與豪邁。
7.觀看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事件視頻,感受戍邊將士誓死衛國的情懷,背誦全詩,向將士們致敬!
師:“何當”二字,包含了詩人多少精忠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讓我們齊讀這首詩! (齊讀)很棒,鏗鏘有力!
作者為什么那么渴望為國建功,有所作為?一代又一代戍守邊疆的將士,心中都有共同的信念。相信大家了解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事件后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播放視頻)看了視頻你能想到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正是因為有了詩人和一代代戍邊將士的誓死守衛,才有了老百姓的安寧生活,讓我們背誦全詩,向將士們致敬!
【設計意圖】在通過抓關鍵詞句邊讀邊想象的同時,聯系舊知拓展“走”在古詩文的意思,還借助影像資料了解李賀生平和戍邊戰士的事跡,拓展托物言志詩的閱讀體會其“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來加深對人物“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情志。
【落實要素】①借助資料體會詩人情感②拓展當代戍邊英雄事跡感悟戰士們的堅守情懷③理解托物言志表達效果④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體味意境,背誦積累。
四、資料延伸,情入詩境。
1.小練筆。
師:李賀借馬自喻寫下了《馬詩》,表達了自己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渴望。同學們,在國泰民安的當下,你看到什么場景、聽到什么聲音,還會再想起吟誦這首詩呢?請看(出示PPT:火災、山洪暴發、搶險救災、軍事演習圖片)請你寫一寫
(練習卡)
當我看到 的畫面時,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當我聽到 的聲音時,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謝謝同學們的分享。當這些詩變成畫面和聲音留在我們心里的時候,這就是古詩的意境。對,孩子們,古詩因為有意境,才有了生命。不同時代,不同場地,打開的是同一個文明的中華精神,
這就是“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PPT生讀)的建功立業之志,
這就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PT生讀)的精忠報國之情,
這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PT生讀)的憂國憂民之懷。
2.鼓勵學生懷揣文化自信,從容前行
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們身邊的人和事都在不斷發生變化,而這些詩歌的意境、體現出來的文化以及帶來的自信,如血液一般流淌在我們的心中,正如習主席所說(PPT生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3.拓展閱讀《馬詩二十三首》其他的詩,建議通過借助查閱資料的方式去感受更多的意境。
讓我們懷揣文化自信、從容前行,完成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抱負吧。課后希望大家再找一找《馬詩二十三首》另外的幾首來讀一讀,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來幫助理解。
【設計意圖】詩歌誦讀與意境抒寫結合,古代將士與現代保家衛國的精神一脈相承,博古通今,在加深詩歌意境的體會中鼓勵學生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落實要素】①借助相關資料拓寬古詩閱讀范圍②讀寫結合進一步樹立“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理想信念。
【板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