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父母之愛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課例1 黑龍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課例 黑龍江省大慶市靚湖學校 張莉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
《父母之愛》教案
【教材分析】
1.單元解析
《父母之愛》是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課。本單元以“舐犢之情”為主題,緊扣“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和“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這兩個相統一的語文要素安排了讀說寫的內容,主體鮮明、形質類化、訓練具體、整體貫通。
部編版教材單元性極強,本單元的各項內容緊緊圍繞單元人文主題選材編排:單元封面——單元任務驅動;三篇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習表達策略(通過對不同場景、人物言談舉止的細節描述,字里行間蘊含著真摯的情感。);口語交際——訓練表達能力(選擇恰當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尊重別人的觀點,對別人的發言給予積極回應。);作文——準確表達心聲(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交流平臺”總結了三篇課文表達情感的方式,并在段落訓練中進一步強化對場景描寫作用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先后以“父母之愛”“我想對您說”以及《語文園地》安排的小練筆“成長中的第一次”為話題,進行說與寫的訓練,并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口語交際表達的訓練要求有機融合在一起進行反復訓練,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為學生的言語智能而教。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父母之愛”與本單元課文主題聯系緊密。結合課前搜集的材料及文本材料,引導學生在場景、細節描寫中體會情感,用恰當的語言針對文本中的三個事例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客觀地看待父母之愛,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交際評價時關注學生表達想法的同時,強調傾聽回應伙伴的發言,這樣有效的互動能更好地達成口語交際的目標,讓學生在多元互動生成的交際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2.目標定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口語交際的總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部編版教材對口語交際的目標體系以綜合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度和表達能力”為基點,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目標進行分解細化,為每一次口語交際活動設定了清晰的口語交際目標。從傾聽、表達、交流應對、交際習慣與原則等角度構建課程目標體系,對內容進行了整體統籌設計編排。
本次口語交際《父母之愛》目標的設定,以新課標對第三學段口語交際教學課理念為依托 “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對方”,明確本課教學重在表達與傾聽的訓練。結合單元課文語文要素的訓練“場景、細節中體會情感” ,定位本節口語交際教學的培養目標為 “選材支持自己觀點”“尊重回應他人觀點”。
3.學情分析
教師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設計交際活動時,要看到學生已有的起點,同時要注意每次口語交際活動目標的發展點。五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表達的訓練經歷了由低段“敢說”“說清楚”到中段“有主題、說完整”再到五年級要求“有條理、有依據”地說,學生經過了幾年螺旋式訓練后,基本能做到“清楚、自然、有條理地進行口語交際”活動了。
4.學習評價
課堂教師利用多元的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和激情。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交際情景中愿意表達、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與伙伴思維碰撞的交際活動中,教師診斷性評價能幫助學生恰當地選擇材料為自己的觀點服務。最終在表達、交流、傾聽中聚焦本課口語交際活動學習目標的總結性評價。
【設計理念】
圍繞目標體系選擇符合目標的交際話題,為學生在交際話題之下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搭建交際實踐支架,展開雙向互動的交流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完成真實交際任務的同時,掌握一些口語交際的方法和要求。通過對傾聽能力、表述能力、溝通能力、辯證能力等的系統化訓練,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心理素質,推動人格健全的浸潤性養成。
【教學目標】
1.能選擇恰當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
2.能尊重別人的觀點,對別人的發言給予積極回應。
3.在交流、思辨中客觀地看待父母之愛。
【教學準備】
1.搜集支撐口語交際觀點的材料。(材料要多角度、有說服力)
2.搜集學生與父母日常相處的圖片,延伸交流場景。
3.手機一部。
【教學過程】
板塊一:回顧課文 ,聚焦“思路”
復現單元導讀“舐犢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和溫暖”,借助課文題目、插圖回顧課文內容要點。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內容,幫助打開學生思路。部編版教材編排的特點,單元的主題性特別強。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與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密切關聯。回顧課文的場景、事例,重溫文本中生活中點點滴滴蘊含的父母之愛,為 “借助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進行口語交際”拓展思路。】
板塊二:借助事例,聚焦“觀點”
學習活動一:感悟事例,談看法
1.針對文本中三個小事例,說說自己的看法。
2.以書中口語交際的“小貼士”作為落實口語交際目標的暗線,引導學生借助搜集的材料、課文感動場景的事例及親身經歷支持自己的觀點,學會表達。
3.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尊重傾聽伙伴的觀點,禮貌回應不同觀點,學會傾聽。
【設計意圖:以文本素材為依托,為學生虛擬交流場景,把口語交際帶進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降低了交際的難度;借助搜集的材料表達自己的看法,讓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信服于人,使得學生在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學習活動二:結合經歷,談做法
1. 將書中的事例與學生生活中的親身經歷相聯系,交流所想所為。
2. 組內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 教師多維度點撥評價,力求對父母之愛的呈現方式達成共識。
【設計意圖:注重口語交際的開放性和生活化。引導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已有認知,觸碰學生情感的迸發點,鼓勵學生清晰地、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要做文明的傾聽者,尋求傾聽與表達的共生。】
學習活動三:角色換位,談想法
創設假設情景,讓學生換位做父母,談希望家長應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實施角色轉換,實現對父母之愛認知的轉變。角色的轉變會把學生帶入不同的情境,學會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策略交流,學會及時地應對,交際能力在互換的體驗過程能得到提升。】
板塊三:親情互動,聚焦“情感”
1.播放圖片,尋找愛的印記。
2.現場云端連線家長,讓學生表達內心對父母的愛。
3.書寫心語卡,用筆傳遞愛。
4. 教師總結提升,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待父母之愛。
【設計意圖:現場互動生成適時交流,讓課堂聯通了生活,為學生提供了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體驗基于平等的共存對話,讓口語交際走向了生活的實訓場,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寫心語卡,提升情感認知,讓學生懂得回饋愛。同時為本單元的習作做鋪墊】
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